2019年2期    105教育前沿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黄 潞
审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审美教育是指利用自然万物等一切美好的事物来陶冶人的情操,而狭义的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形式对人们进行美的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贯穿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教育是整体教育的重中之重。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它的效果并不能立刻凸显出来,但它像阳光般弥漫在教育的各个方面,不可替代,不可或缺。审美教育贯穿在小学的每一个学科中,但要说能突出培养审美观的学科,非语文莫属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中外闻名的国学典故,里面描绘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宇宙星辰无一不渗透着美。教师将学生带入这种美的意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引人入胜,让教学有趣味
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记叙文,大多都是讲述一个或几个故事。而小学生是极喜欢听故事的,所以,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讲故事,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在快乐中欣赏美、感受美,培养自己的审美观。
引人深思,让教学有深度
小学是人成长的萌芽阶段,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很多时候不能理解文章中的独特美,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生动形象有趣味,诗词歌赋用字凝练有神韵,散文句式优美有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认真诵读,品味这些经典,让学生在积累美词佳语的同时,还可以在美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更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经典都有其精华之处,而这些精华部分往往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悟。教师可以点出这些经典,让学生反复品味,引导他们感受这些优美的句子所展现的或意境美,或景美,或情感美。但是,美也不一定都展现在优美的句子里,还可以在想象中感悟美,同时也包括文章中描绘的人物的心灵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自己的思考,放飞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尽情地构想美的画面,在想象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使审美教育更好地渗透在教学之中。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构思新颖的插图,通过这些美轮美奂的插图,也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审美的趣味,加深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引用典故,让教学有韵味
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可以熏陶学生的审美,特别是朗朗上口的古诗词,不仅用字凝练,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其中有许多充满人生哲理的诗句,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饱含着诗人深刻的思
想,被人千古传诵,可以给学生深刻的启示。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静夜思》中的这一句“疑是地上霜”,就生动形象地将洒在地面上的月光比作霜花,展示了一幅夜深人静唯有月光倾洒而下的唯美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悲伤之情。教师可以为学生解读诗人的思想,带领学生沉浸在诗人想表达的思乡之情中,让学生慢慢地接触审美、体会审美,从而养成自己的审美观。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中的经典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设问,先运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再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烘托无限的美感。学生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可以体会诗人手法运用之巧妙,景物描写之唯美,并深深地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美丽,不断培养审美思想,提高审美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审美教学中引用典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深度、文字的魅力,以及中华文化的韵味。
无审美,非教育。没有审美教育的教育体系是不完整的。从古至今,审美教育一直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在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逻辑思考能力、健全人格奠定了基础。小学语文教材里美的因素有很多,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发现美,并引导学生体会美,真正实现审美教育;同时,教师也要将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对于审美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寻美、感悟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并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最终升华学生对美的感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美育渗透,要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有关于春天的诗句
语言结构美,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精神上得到满足,情感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升华了人格。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新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