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三的孙子
作者:韩辉光
来源:《东方少年·快乐文学》2018年第02
        下午放学,屋后那榕树下,总聚集一孩子,打打闹闹,随即消失,无影无踪。他们不像是回家,而是一起干什么去。
        “小朋友,你们每天干什么去?我隔着窗户问,距离一二十米。
        “我们送温暖去。他们回答。
        “送温暖,什么是送温暖?
        他们笑起来,这也不懂。
        “就是做好人好事。
        “什么是做好人好事?
        他们又笑,这老头儿什么都不懂。
        “就是帮孤寡老人做事,孤寡老人懂吗?
        哦,原来是小志工,我明白了。
        “你们帮孤寡老人做什么?
        “挑水,给五保户刘婆婆挑水。
        “我便是孤寡老人,你们也给我挑水好吗?
        “不,您不是孤寡老人,您是番客,从国外回来的番客。
        番客便没孤寡老人么?真是孩子。不过我明白他们的意思,孤寡老人即可怜遭孽的人;你是番客,你有钱,你不可怜,不遭孽。
        “我讲个真实故事给你们听好吗?
        一听说讲故事,他们呼地跑来趴满了窗户,催我快讲。
        “有个华人水手,行船到了加勒比,船被风浪吞没。别人纷纷脱衣脱鞋跳海逃生,这华人水手却不慌不忙他的皮箱,拎着皮箱往海里跳。
        “后来呢?快讲快讲!
        “华人水手拖着皮箱在海里挣扎,向坐着红毛船长的救生艇游去。红毛举起手中的斧头,不许靠近。华人水手说:我皮箱里有钱!有钱!全给你们!红毛收起了斧头,让华人水手爬上了救生艇。
        “再后来呢?
        “华人水手活是活下来了,可从此变得一无所有,连老婆孩子也离他而去。他的孩子是个男孩,12岁,像你们这么大。
        一片沉默。
        “您说的是您自己吗?
        “……不是。
        “他说的是他自己,瞧!他眼湿了。
        于是一致认为,这番客也是个孤寡老人,合乎送温暖条件,同意给我挑水。
        我说:挑一担,我给一块钱。
        一听给钱,又呼地跑光了,看把他们吓的。不过没跑远,他们仍在榕树下站着与我对峙。
        我说:过来,你们过来。
        他们不过来,像怕被我吃掉。
        “你们不给我挑水了?
        “不给钱就挑,给钱不挑。
        “不给钱便是不劳而获,不劳而获是地主,我可不愿当地主。
        他们知道地主是大坏蛋,可这怎么成地主了呢?他们仍坚持不要钱,给钱便不挑水。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君子国吗?卖方不要钱,买方要给钱,互不相让。
        不过君子国也有君子国的问题,都高风格,买卖无法做。交易没谈成,不欢而散,他们送他们的温暖去了。
        不一会儿,一个光头转回来;瘦瘦的,身穿白变成灰的圆领衫;在长凳上挨我坐下,和我聊了起来,问:您从哪里回来的?
        我说:我从加拿大回来。
        “外国人做好人好事吗?
        “做,有志愿者,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您走遍全世界了?
        “也没走遍全世界,到过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我乘船,船到哪里,我到哪里。
        “乘船好玩吗?
        “看世界好玩,船沉入大海不好玩。
        “村里人都不认识您。
        “是的,我离开家乡60多年了,认识我的人都不在了。我也不认识村里的人,一个也不认识,要问孩子的祖辈是谁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你的爷爷叫什么名字?
        光头居然说不出爷爷的名字,忘祖忘宗。不过他知道他爷爷不成器,好吃懒做,游手好闲。
        “哦,那便是陈光三,人称穷光蛋。
        “对对对!就是就是!
        陈光三和我同龄,我们放牛,他捉鸟;我们割谷,他捞鱼;我们河里洗衣,他玩水……总优哉游哉。我们是伙伴,但不亲密。他后来的故事传到了新加坡,斗地主光荣了一阵,还当上了什么小领导;分了田,不想种,穷还是穷;38岁才娶上媳妇,偷鸡摸狗,犯了法,死在牢中。
        这样的祖宗,忘记也罢。我问光头:爷爷举报孙子飙车你叫什么名字?
        光头回答:光头,叫光头。
        村里还是老习惯,为了省理发钱,男孩剃光头,叫光头。为了不混淆,姓张叫张光头,姓李叫李光头,姓王叫王光头……本村大村多姓,有姓蒋,自然也有蒋光头。同姓怎么办?前面加个专用名称,如:铁蛋蒋光头、金锁蒋光头、狗剩蒋光头……再多的光头也不会重名。
        若家里一光头,便叫光一、光二、光三、光四、光五……看一个家庭经济状况,就看孩子是不是光头。不过也有不愿被人看低而让孩子留长发的,不能一概而论。
        光头深入人心,这里把节俭说成光头,说某人不浪费,说他光头;把小气和想不开说成没头,不说一毛不拔,而说这人没头。陈光三就因没占到便宜,曾骂我:你这没头的货!
        没头比光头更省钱,是彻底节约。现在还是这样说,前几天,我到镇上买鱼,舍不得买贵的,女摊主就说:阿公,这大年纪还光头。
        我没买,转身走了,听到背后议论:看样子还是个番客,越有钱越没头。
        光头、没头——在国外是亲切得不得了的乡音。我小时便是光头,我家三兄弟,我叫光
一,韩光一。要去新加坡了,父母认为儿子前程辉煌,改叫韩辉光。
        我问光头:你叫光几?
        光头说:我家只我一个,就叫光头,陈光头。
        一个孩子也省理发钱,脑袋修得像椰子壳似的,可见陈光三的家至今没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