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布置精选两篇
第一篇 “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刍议 作为“双减”政策的一线执行者,如何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语文学科作为众多学科之首,以其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方面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自主思想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倘若教师一味把布置过量作业(特别是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作为促进学习提质之法宝,无形之中不但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激起学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结果必然事倍功半。
综合以上因素,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精简优化、分类设置”的语文作业布置策略,化作业布置的单一性为丰富性,融知识学习于趣味学习之中,取得了较理想的“减负”效果。
一、实践体验类作业,促进知识内化掌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动手实践不但迎合着学生喜欢尝试的天性,而且拉近着其与书本、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能较好地于活学活用之中内化掌握所学的知识。
比如,九月份刚刚教学完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新闻”单元,又恰逢第十四届全运会在家乡陕西西
安盛大举行,我因地取材,布置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新闻专题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聚焦全运会的方方面面撰写一篇新闻报道,内容上可以关注一场精彩的比赛、精彩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等,也可以关注与赛事有关的全运会志愿者服务、东道主家乡的变化等……不拘一格的内容和形式囊括了本单元所学的消息、特写、通讯、评论等新闻的诸多题材。与此同时,我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模仿报纸的形式制作一期“聚焦全运会”主题手抄报,专门刊登自己原创的各类新闻作品,这种可感可见的作业成果展示形式让学生倍感亲切、兴味盎然,完成作业的热情十分高涨。
二、文学创作类作业,激活思维想象能力。
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布置一些创新性、挑战性强的作业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成功效能感,进而诱发他们完成作业、达成目标的热情、信心和恒心。
比如,学习古文《陈太丘与友期》,针对本课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主题突出的特点,我布置了一个文学创作作业——小组合作,改编一篇剧本版的《陈太丘与友期》。“一石激起千层浪”,新颖的作业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丰富无限的展示空间,极大地挑战着学生的想象力和
语言组织力。实践中,学生基本都能以课文中的故事情境为蓝本,结合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进行合情合理、又不失幽默风趣的延伸、补充和丰富,作品成果不但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曲折生动、人物更加饱满形象,同时也因空前的创新而呈现出难得可贵的生命力。
手抄报雷锋图片三、艺术展示类作业,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学科之间的融合是发展的大趋势。充分借助语文学科综合性特征,设置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融文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作业,能高度契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一般乐此不疲。
比如,让学生把上面自己创作的戏剧版《陈太丘与友期》排演出来,在实战演练中能进一步增强情感体验,丰富语言表达。又如,教学现代诗单元时我以读代写、策划开展了“新诗朗诵会”,引导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美读体验中感悟诗情诗意。此类作业营造出的浓郁的艺术视听情境和文学语言情境,不但较好地增强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了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还极大地繁荣了班集体文化生活,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四、知识检测类作业,夯实基础知识积累。
客观审视,落实“双减”最大的瓶颈就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与提高学习成绩之间的矛盾冲突。对此,教师应该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努力在作业的“趣”字上做文章。
比如,为了促进学生及时熟记新学的古诗,我的做法是完成默写冲关“三部曲”:一自测,全员自主检测,查漏补缺重点突破;
二班测,全班集中检测,达标者不再布置作业,未达标者继续努力;
三补测,班测未达标者参加,亡羊补牢、持之以恒。这种“以赛促记”的做法在班里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暗下决心力争顺利过关,学习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
五、综合应用类作业,促进学科渗透融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充分借助语文学科综合性的特征,以文理互融力促学科渗透。
比如,“综合性学习活动”是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第二大版块,此类题目的考核内容经常在学生的其它科目、特别是历史学科和政治学科中都有体现甚至是深度学习,此时我们可以“借力打力”,让学生在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业时充分借鉴引入其他科目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更有条件者可以把能相互贯通的几科作业进行统筹整合、统一布置,这样既能有效减少学生的作业数量,又能实现几个科目之间融会贯通、相互渗透,真正把减负提质、提高素养落得实处、进而取得实效。
总之,“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落实“双减”不能脱离教情学情,否则可能会成为走过场,导致事倍功半。只有紧扣学科特征、精炼整合作业内容,只有迎合学习心理、分类优化作业形式,才能使每一次作业布置都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进而促使“双减”政策掷地有声、落地生花。
第二篇 “双减”后,语文作业该如何布置? “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一直以来,中小学生的作业问题是家长们关注的“头等大事”之一。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份好的作业,既要体现作业的一般作用和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应该成为拓展学生认识渠道、提升素养的平台。“双
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要减什么、增哪些?语文老师又要如何设计布置作业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语文要“减”简单、重复操练的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语文作业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有的老师布置语文作业形式单一,不是抄写生字生词、古诗名句,就是抄文言文原文、译文、注释。学生写作业如同嚼蜡,没什么趣味。有的老师的作业全是硬性规定的,有不少内容都是机械的重复,如默写古诗词或字词,常常是默写好几遍,浪费时间,效率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通常内容杂乱、字迹潦草,作业的数量、质量都无法保证,学生自己也很难提高。这样的语文作业设计多根据书本,重在书面练习,形式单一,内容简单、陷入了机械重复操练的误区,的确很枯燥乏味,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当“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