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成都市高2022级高一下适应性考试试题
语文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
示作家的天才。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材料二:
《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
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
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摘编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材料三:
东晋一朝和明清两代,江南文化颇具特,为《红楼梦》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
第三十七回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其中有这样几句: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这里引用前朝四个典故,如慧远组织莲社、谢安东山雅会,王子猷雪夜访戴,杜甫迎客扫花,除唐代杜甫外,其余三个均出自东晋,一个发生在东晋的庐山,两个则发生在东晋的江南,因其知名度甚高,所以在探春发出的帖子中,成了大观园中的人文化追求的效仿或竞争的一种标杆。
当然,从女性角度说,东晋时期江南谢道韫少儿时代咏絮显露的才情也自然会影响红楼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这不但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直接用“堪怜咏絮才”来暗示林黛玉的才情,而且,元妃省亲时让宝玉写诗,宝玉反应迟钝,还是林黛玉帮宝玉代写了一首《杏帘在望》,得到元妃赞赏,也让人想起谢道韫在发现小叔子王献之与客人议论时理屈词穷,就隔着帷幕代王献之重新论辩,终于扭转局势,所谓“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而后来,林黛玉与史湘云联句时的那种自信,林黛玉和薛宝钗同咏柳絮词的夺人
眼球,似乎把围绕着的谢道韫女性才情,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再看明清,就体论,明清时代的诗社,特别是女性诗社的出现,是不同于晋代的一个江南文化重要特,如清代康熙年间在江南杭州成立的“蕉园诗社”和乾隆年间苏州成立的“清溪吟社”等,给《红楼梦》描写女性创作体提供了基本的现实依托,并反过来激励启发了后续的江南女性创作,大大挑战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
就个人言,《红楼梦》多次提及明四家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特别是苏州才子唐寅,在小说中,如草蛇灰线般若隐若现,对小说不同人物的个性塑造、言行刻画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不少学者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唐寅在生活中也有哭花、葬花之举动。
总之,一种由晋代开启的江南性情文化传统,在明代得到大大发挥,并在清代《红楼梦》中体现出集大成的意义。
(摘编自詹丹《一部<;红楼梦>,是江南性情文化传统之大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明确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方面
有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B.《红楼梦》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小说人物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
系中来往,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中。
C.《红楼梦》既长于写实,也具有浪漫彩,既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二度创作的自由,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
D.苏州才子唐寅对《红楼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者一致认为林黛玉的《葬花吟》和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实的作品穿插了神话的、魔幻的故事,便具有浪漫的彩,这说明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
B.《红楼梦》开篇强调故事不失其真,从东晋时期谢道韫的形象影响了《红楼梦》女性人物塑造,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C.《红楼梦》长于写实,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针对性,但正是因为失去这一点而获得了更普遍长远的意义。
D.《红楼梦》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这有现实的影子,而《红楼梦》的这种创作又影响了后来的江南女性创作。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三国演义》以三足鼎立的形成、发展和衰亡,直至三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文本结构的基本框架与历史相去不远。
B.《水浒传》的叙事方式是单元结构的组合方式,展示了一条个人反抗--聚众造反-逼上梁山的叙事主线。
C.“宝玉挨打”的情节证明了叛逆与卫道的矛盾冲突,这正是全书的情节主线,并以此融入了书中众多的人物和事件。
D.有的红学家认为读《红楼梦》时,因其结构的周密、错综的繁杂,有仿佛置身大海,前后左右波浪澎湃的感觉。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一中写到“(《红楼梦》中的人物)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请你结合原著中的一个人物,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6-9题
文本一:
兴安杜鹃
张港
因海拔不同,兴安岭上草木花卉各有分层,白桦在下,落叶松在上,兴安杜鹃夹在当腰。进到四月,让雪捂了一冬的大山,杜鹃花开得旺盛,开得红火。花儿叫杜鹃,鸟儿叫杜鹃,女孩子也叫杜鹃。塔哈尔村的女孩儿,就有不少名叫杜鹃的。说实话,没几个闺女真见过杜鹃林——深山老林哪是大姑娘去的?倒是老赶山的,常常循着杜鹃树走山道,能采得着山货,得到宝物。
一个达斡尔人,哪能不唱歌?一个达斡尔女孩儿,哪能不唱歌?塔哈尔村老沃家那独生俊丫头,唱散山雾唱绿河唱肥牛羊唱谷黄的沃杜鹃,一股急火,忽地连句话都不能说了。你说说,这一家子人,日子可咋往下过?
求医问药偏方,招儿用尽了。杜鹃爹说:“让搬山我就搬山,叫截河我就截河,只要闺女能说话就中。”
齐齐哈尔城来的老中医,望闻问切,上下相看了沃杜鹃,拉她爹的袖子,到外头说:“不是胎带来的,是毒火攻心,能治。”
“咋治?说!”
“那个啥,这个呀,丫头最惦在心上的人,瞅冷子,使大劲儿,给她一个大嘴巴。这一激,她吐出心里的毒火,管保行。”
“啊——”杜鹃爹翻翻手巴掌,“那……那咋下得去手?”
“就是下得去手,你也不中。——丫头是不是有心上人?是哪个?叫他来才行。”
杜鹃爹唰的一下脸翻黑云:“唉——唉——病根儿真就在他身上。他这小子,上了北山里,两年了。”
上北山里,人人懂得,那是参加了抗联。
“哦——那个,回来没?能叫回来不?”
杜鹃爹一脚跺起沙尘:“还……还回……回个啥哟!——打日本,阵亡了呀!”
“那……那可是真?丫头,她知道不?”
杜鹃爹连点三下头。老中医摇了摇头。杜鹃爹说的那人叫墨尔根,抗联来人送信,带着墨尔根的灰军帽,帽子上一个大眼儿。这事人人知道,杜鹃也看到了,打那时就出病了。
老中医听到这儿,说:“呀——是这个,那么的吧,我回城去,拿祖传天绝狠药。我去去就来。”
杜鹃姑娘上河沿儿,风就不刮了;杜鹃上草甸,百灵就不唱了。可怜啊可怜,这孩子可怜。人人宠着杜鹃,人人惯着杜鹃,杜鹃想干啥就干啥,想上哪儿就上哪儿。
花红柳绿四月天,山上该是开出了杜鹃花。杜鹃姑娘穿了红,搽了粉,烧黑柳枝描了眉毛,一个人出了屯子,朝山里去了。屯里人说:“让她去吧,散散心也好。”
嫩枝扫脸,青草扯衣,泉水潺潺,白雾茫茫。春山是俊姑娘,俊姑娘是春山。杜鹃口不能语,心却在唱。她跟自个儿唱:“大松树刮不倒,墨尔根还扛着。雁去雁来,墨尔根就在山上。哥哥来,看我的新衣裳;哥哥来,杜鹃花红,红杜鹃唱……”
白桦林、落叶松之间,红杜鹃铺成宽宽的红花大道。杜鹃姑娘插了满头红花儿,嘴唇微动,无声地唱着,顺着花路走。
杜鹃姑娘在心里念叨:“也就是打日本打累了,墨尔根睡着了,他们就说那个了。瞎说,胡说,瞎说,胡说。墨尔根哥哥就在前头,扛着在前头……”
太阳爷儿跟着杜鹃姑娘走。杜鹃姑娘累了,太阳爷儿也靠山头歇了。杜鹃姑娘坐在石头上,眼睛搜寻着,她要采一朵最大最红最好看的杜鹃花。她比画着,想象着把花插在墨尔根的军帽上,又插在墨尔根的胸襟上……
忽然,身后有响动,杜鹃一回头,我的妈呀!白桦树下,钢盔闪闪,黑筒子从榛柴棵里伸出来,啊——是日本人!
顺着日本人管所指,杜鹃看到一个人:灰军帽,端大,站在大松树下。
啊——墨尔根!墨尔根?墨尔根咋这么瘦?墨尔根咋这么矮?墨尔根咋这么黑?啊——杜鹃使出全劲儿,可是,嘴喊不出声。
忽地,榛柴棵里起来一片黄衣鬼子,刺刀闪闪发亮。
“墨尔根——墨尔根——有鬼子——”
杜鹃姑娘喊出来了,声震林海。
砰!砰!砰!声响了。
“墨尔根——墨尔根——有鬼子——”
大山中声音回荡,杜鹃姑娘躺在杜鹃花丛中。
杜鹃姑娘的喊声,救了抗联。
抗联安葬了杜鹃姑娘。那个哨兵很惊讶:“她为啥冲我喊出‘墨尔根’这仨字?怪了!”
老中医打城里来了,将一包药塞给杜鹃爹。
杜鹃爹拿手挡了,说:“俺闺女没病,俺闺女嗓门儿亮得很。俺闺女还是抗联的人,戴着灰军帽。”
“啊——那个啥,你咋还哭了呢?”老中医惊疑了。
(有删改)文本二:
好的作品能吸引人,能激发人,也能鼓舞人,关键是体现出了一种时代的价值、时代的精神、时代的主题,能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精神的力量,这些作品中展现了人民美好生活,表达了现实的温度。
每一部文学作品,每一部电视剧,每一部电影,都需要温度,既有题材本身的温度,这种温度,既能读出温暖,也能看出温情;也有故事的温度,能激发出一种力量,让人们从精神上、从力量上、从生活中都能获得一种激励。
事实上,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既能表达现实的温度,又能体现思想的高度与文化的厚度,不仅让人们受益匪浅,也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积聚了能量。
(节选自白峰《好的作品要有生活的温度》,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二段写能唱歌的沃杜鹃“连句话都不能说了”,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杜鹃爹听到老中医问杜鹃心上人是谁后“脸翻黑云”,形象地写出杜鹃爹内心的痛苦。
C. 文中描写了杜鹃上山寻墨尔根之前的精心打扮,这为后文杜鹃的牺牲埋下了伏笔。
D. “俺闺女嗓门儿亮得很”既说明杜鹃声音好,也表达了杜鹃爹对杜鹃救抗联感到自豪。
7. 关于文本一中画横线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灰军帽”与前文中“墨尔根的灰军帽”相照应,也解释了为何杜鹃将之错认为墨尔根。
B. 第一个“墨尔根”后面叹号,写出了杜鹃发现抗联战士时内心的惊讶和喜悦之情。
C. “这么瘦”“这么矮”“这么黑”意在突出抗联生活的艰难,展现战士们不屈的精神。
D. “嘴喊不出声”为后文的情节突转做铺垫,与后文的“声震林海”形成了鲜明对比。
8. 文本一开头描写兴安岭的杜鹃花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6分)
9. 文本二说“每一部文学作品,每一部电视剧,每一部电影,都需要温度”,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温度”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第10-14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B.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C.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D.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表示恭敬。与“敢以烦执事”中“执事”的用法一致。
B.燕、赵战国国名,与秦、楚、韩、魏、齐并称为战国七雄。在本文中泛指北方地区。
C.嵩指中岳嵩山、华指西岳华山,这两座山与南岳恒山、北岳衡山及东岳泰山并称为五岳。
D.四夷是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有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合称四夷。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提出了“养气与作文”关系的观点,并且以孟子、司马迁作为内心修养和外在阅历的例证,
指出二人的文章,都不是学出来的。
B.第二段叙述自己通过游览和交友两条途径来养其气,并且叙述自己的外在游历和交友经历,二
者相比苏辙更重视交友。
C.第三段由上文拜见欧阳公自然引出韩琦。这一段赞扬了韩琦,并且表明如果能够一睹贤人的风
采,那么就不会再有什么遗憾。
D.本文是一篇干谒文章,但作者却从作文与养气的关系入手,继而写到养气与阅历的关系,阅历
与求见太尉的关系,以最终达到求见的目的。
13、将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4分)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4分)
14、《阿房宫赋》与《六国论》两篇文章中总结出的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说明。(不允许使用原文)(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谢道韫咏絮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行舟①忆永和兄弟
[宋]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诗人乘船离家前往吴地;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一”字突出了诗人刚启程,故乡之思、前路茫茫之忧便涌上了心头。
B.颔联“云犹冻”运用比喻,云似冻住一般,阴沉天也是诗人情感的外化。
C.颈联“数点”表明家乡渐行渐远,诗人却仍不愿收回视线,写出乡愁难遣。
D.尾联“南来鲤”无理而有情,无端认为鱼是从家乡游来的,却显至深之情。
16.除诗题外,全诗无一字提及手足之情,而手足之情甚浓。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六国论》中谈及六国先祖创业艰难,苏洵说他们“_______,________”才有了很少的土地。(3)《答司马谏议书》中表述不为生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原意。(4分)
20.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玉所居名曰“怡红院”,他平生有个“爱红的毛病”,而雪芹撰写此书,所居之处也名为“悼红轩”。“红”是七彩之首,代表着美丽、欢乐、喜庆。过年了,千门万户贴上春联,那是一片红;结婚了,庆寿了,衣饰陈设,也是一片红。①,必然以红为主。“红”还代表鲜花,花有各种颜,古诗中有“②”。而人之中,“红”就属于女性了,宋代词人赵彦端的《鹊桥仙》中“红袖添香”的典故给中国古典文化增添了一个美好的意象,与此类似的“红妆”“红裙”“红颜”“红粉”……都是对女性的代词与赞词。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代名相魏征在《谏太宗十思书》中劝谏太宗"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唐太宗把"十思"置于案头提醒自己、修正自己。司马光在《与王介甫书》中批评王安石"人之议论与我合则善之,与我不合则恶之",认为听从意见"不独人君为美也,于人臣亦然",王安石回信却说"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不听旁议,坚守自己。作为蓬勃成长的青年,以上材料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以“虚心纳议与坚守自己”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阐述你的主张。
要求:(1)观点准确、鲜明、简洁;(2)文章尽量体现理性的思辨;(3)结构清晰;(4)自拟标题;(5)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6)不少于800字。
成都市高2022级高一下适应性考试答案
1. B(A项曲解原文,材料一第1段“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C项偷换概念,材料二第4段“为创作主体留下了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为读者留下二度创作的自由”;D项扩大范围,材料三倒数第2段“不少学者指出”)
2.A(曲解文意,“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表述不正确,原文没有浪漫主义作品与现
实主义作品作比较的意思)
3. C(这种解读思维是传统的线性情节结构分析,而材料一指出“《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4.(1)论证结构上,整体为总分总结构。(1分)先提出论点,即江南文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然后从多个方面并列阐述,最后总结。(1分)(2)论证方法上,主要运用了例证法。(1分)结合原文分析(1分)。
5.示例:秦可卿。(1分)如在第5回出现在现实时间,让宝玉在她自己的房里睡觉;然后又出现在神话时间,作为警幻仙子的妹妹出现在贾宝玉梦中。而在第13回,秦可卿又给凤托梦,出现在梦幻时间。(3分。结合原著内容,至少分析出两个时间。一个时间分,言之有理、分析得当1分)(答其他人物,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6. C
7. C
8. 答案:①借兴安岭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②由杜鹃花引出本文的女主人公沃杜鹃。③“杜鹃花开得旺盛,开得红火”,象征沃杜鹃无畏牺牲的精神。④通过写杜鹃花的美丽,表达了对沃杜鹃的赞美之情。
9. 答案:①文本一以抗日为背景,表现了达斡尔青年奋勇抗日、不惧牺牲的精神品质,激发读者的敬佩和爱国之情,让读者受到激励。②文本一讲述了杜鹃为爱失语,最后像墨尔根一样牺牲的深情故事,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美好。③杜鹃爹心疼杜鹃,想尽一切办法给女儿治病,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爱,让读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这为后文杜鹃的牺牲埋下了伏笔”错误,描写杜鹃的精心打扮只是为了表达杜鹃对墨尔根的爱,她不愿相信墨尔根已经牺牲的事实,并非为后文杜鹃的牺牲埋下伏笔。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C.“意在突出抗联生活的艰难,展现战士们不屈的精神”说法错误,此处是为了表明站在大松树下的人不是真正的墨尔根。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描写兴安岭的杜鹃花的作用,考查的是写景的作用,因此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进行思考。
阅读文本一开头“因海拔不同,兴安岭上草木花卉各有分层……杜鹃花开得旺盛,开得红火”的作用,这一部分先写兴安岭上的草木花卉,然后引出了对杜鹃花的描写。
结合后面的故事来看,故事发生在兴安岭,所以开头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而这一部分紧接着就由花及人,“花儿叫杜鹃,鸟儿叫杜鹃,女孩子也叫杜鹃。塔哈尔村的女孩儿,就有不少名叫杜鹃的”开始写塔哈尔村的女孩儿沃杜鹃的故事,因此这一部分有引出故事主人公的作用。
且“杜鹃花开得旺盛,开得红火”这一部分对杜鹃花的旺盛做了描写,这与后文杜鹃的牺牲形成对照,因此此处的杜鹃花有象征杜鹃美好品质的作用,借美丽的杜鹃花表达了对主人公的赞美之情。【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温度”的含义,这就要结合文本二中的“既有题材本身的温度”“也有故事的温度”“能激发出一种力量,让人们从精神上、从力量上、从生活中都能获得一种激励”来理解。
然后分析文本一在题材和故事上是怎样激发力量、让人们获得激励的。
文本一讲述的是抗战时期达斡尔青年墨尔根和杜鹃先后为抗联牺牲的故事,从题材上看,这表现了抗战时期青年男女的爱国精神,能激发读者的爱国之情。
从故事上看,杜鹃因墨尔根牺牲而失声体现了两人真挚的爱情,而最后因为把抗联战士当成了墨尔根,失声的杜鹃又能够出声警示墨尔根了,“墨尔根——墨尔根——有鬼子——”,并且也像墨尔根一样为抗联而牺牲,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杜鹃爹为给杜鹃治病,不惜一切代价,体现了亲情的温暖,“求医问药偏方,招儿用尽了。杜鹃爹说:‘让搬山我就搬山,叫截河我就截河,只要闺女能说话就中。’”;
村民对待杜鹃的态度,体现了邻里之间的温情,“人人宠着杜鹃,人人惯着杜鹃,杜鹃想干啥就干啥,想上哪儿就上哪儿”。
10、B
11、C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12、B苏辙更重视外在的阅历而不是交友
13、(1)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恃”1分,“入”、“出”2分,“未之见”句式1分)
(2)虽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几句,(但)终究一定不能被您理解,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强聒”1分,“见”1分,“上报”1分,句意1分)
14、《阿房宫赋》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不爱惜他们的百姓;(1分)《六国论》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向秦国割地求和,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2分)
参考译文
太尉执事: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