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教学设想: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设想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朗读、背诵两篇短文。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疏通文句,解基本内容。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学习一些摹景状物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1谢道韫咏絮.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以礼待人,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打一自然景象。
“昨夜梨花悄绽开,仙子倚窗片片摘;东风怜洁携下世,撒向人间处处白。”
这是什么,看谁能答上来。
很聪明!这里把那样纯洁、轻盈的雪比作梨花。其实古代也有很多和你们一样聪慧的少年,
今天,我们就跨越时空,到晋代谢安谢太傅家里,拜访两位聪慧的少年,看他们怎样咏雪的。(板书课题)
2.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 提问解词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大。  欣然:高兴地。
(2) 空中撒盐差可拟。  差:大致,差不多。 拟:比,比拟。 
(3)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3.指定学生翻译课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分组探究问题。
1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
②.《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④.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⑥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
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四.拓展延伸:
1.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先看看苏轼的词: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这首词与飞雪有关,把景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都表达了思念之情。
课后反思: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由于文章的短小,要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而我在其中只是本次学习的促进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课堂则是学生的舞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