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正确认识“戎”“竞”“诸”3个生字,会写“戎”“诸”等5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背诵课文。
(三)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二、教学准备
微课《“戎”字的演变》,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猜故事导入,理解题意
1.看图猜故事。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的配图)学生猜故事。
(2)思考并交流这些故事的共同点。
这些故事都是文言文,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我国古代的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篇文言文,走进一位天才少年的故事。
谢道韫咏絮
2.读题解题。
(1)(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说说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2)初识王戎,了解出处。(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借助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3)指导书写“戎”,并积累词语。(播放微课:《“戎”字的演变》)
提示: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积累相关的两个成语:戎马一生、投笔从戎。
(4)解题。“取”的意思是“摘取”。(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过渡:王戎为何不取道旁李呢?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以读促思,培养语感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随机正音。
2.画上停顿符号,读好停顿。
(1)学生再次自读,画上停顿符号“/”。
(2)交流分享,初步感知句子大意。(随机出示《作业本》第三题,检查对字词的理解及关键句子的读法)
3.图文结合读。(出示四幅连环画,请学生分别用文中的四句话配图,并说说依据)
4.师生合作读。
5.欣赏全文的书法作品,配乐读。
6.填空读,尝试背诵。
(1)出示填空。
(2)将课文内容填写到括号里。(重点关注本课要求会写的5个生字)
(三)梳理情节,复述故事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出关键词,梳理情节,完成《作业本》第89页第四题。
2.交流图示,说故事情节。(提示:先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然后交流自己提取的关键词)
(1)情节一:与诸小儿游。
联系上下文,随机理解“诸”。
点拨:“诸”就是众的意思,众多国家就是——“诸国”,众多学生就是——“诸生”。语境中运用:请诸生看大屏幕,请诸生齐读句子。
(2)情节二: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①理解“竞走”,相机指导古今异义字“走”。
借助注释理解“走”。联系三年级学过的文言文《守株待兔》中“兔走触株”的“走”,加深印象。
②多角度理解“多子折枝”。
点拨:“竞走取之”的“之”指的是什么?(李子)这里的李子长得怎么样?(课件出示图片)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随机积累:果实累累、挨挨挤挤、你挤我碰)
互动谈话:这样的景象让老师想起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请你也结合画面内容,学做小诗人,试着说一说。
示例:千子万子压枝低;千颗万颗压枝低。
引导对比:这样的情景,文中一个四字短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你们能到吗?(多子折枝)
读着“多子折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李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③引导。看到如此多的李子,诸小儿有何反应?王戎又有什么反应?
点拨:这里诸小儿的反应与王戎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情节三:此必苦李。
①讨论交流。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提示:用“之所以……是因为……”或“因为……所以……”的句式把原因说清楚。
②对话表演,理解“人问之”的“之”。
3.学生看情节图示,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四)品评人物,言语实践
1.品评人物形象。
引导:读了这个故事,王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尝试言语实践。
引导学生用文言句式说一说:王戎,________也。(预设:王戎,善察也;王戎,善思也)
3.拓展阅读。
导入:《世说新语》里记载的原文故事是“识李观虎”,是关于王戎七岁时的两个小故事,其中“识李”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观虎”则是另一个故事。老师来了《王戎观虎》原文,请大家
借助注释读一读,读懂故事的内容。(课件出示)
4.讨论交流。这两篇文言文中,为了表现主人公王戎的智慧和冷静,都写了其他人的表现,这有什么作用?(相机板书:对比衬托)(五)推荐书目,广泛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