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七夕
作者:周紫芝
来源:《月读》2019年第08期
作者:周紫芝
来源:《月读》2019年第08期
乌鹊桥边河汉流。洗车微雨湿清秋①。相逢不似长相忆,一度相逢一度愁。 云却静,月垂钩。金针穿得喜回头。只应人倚阑干处,便似天孙梳洗楼②。
(《全宋词》)
①洗车微雨:《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一0引《岁时杂记》:
“七月六日有雨,谓之洗车雨。七日雨则曰洒泪雨。”
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他少时家贫,却勤学不辍。绍兴年间中进士,历官枢密院编修,后出京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为政简静。
晚年隐居九江庐山。著有《太仓梯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等。曾与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游,往来甚密。周紫芝以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也工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的痕迹。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七夕鹊桥相会的感悟。首句以“乌鹊桥”“河汉”点题,并交代这年七夕节前一天刚刚下过雨,繁星点点,空气清新,由此勾勒出舒适、清爽的早秋景象。接着,词人写相逢,却又感叹重逢后便是离别的愁苦,这种充满人生哲思的情感,来自于牛郎织女只有在农历七月七日才能相会这一传说故事。词的下阕仍由天空的景人手,继而写月下女子的乞巧,这是七夕节的节日风俗。顺利得巧后,女子不禁喜形于。“回头”二字,说明乞巧楼里尚有他人,女子回头分享自己得巧后的快乐,烘托出节日氛围。结尾以织女的“梳洗楼”比喻人间的“乞巧楼”,是依靠栏杆的女子让天上与人间的景交汇在一起,意境颇为优美高雅。
七夕节的起源与风俗
慧楠
2019年8月7日是七夕節。七夕节又被视为“中国的情人节”,因此有着“浪漫七夕”之称。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愁苦说起七夕节,很多人都会想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其实七月七被定为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夜空中的星宿被天文学家分为二十八组,这就是我们通称的“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又依照东、西、南、北分别命名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牵牛星和织女星属于北方玄武七宿,位于银河两侧,遥遥相对。中国古代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人们往往把自然现象和自己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对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命名就来源于古代农耕文明中男耕女织的现象。从星象来说,农历七月七日正处在夏秋两季交接的时节,这一天,牵牛星和织女星是天空中最耀眼的两颗星,距离也是最近的,所以人们自然认定牛郎和织女在七夕这一天相会。《诗经·小雅·大东》是现存文献中最早描述织女、牵牛二星的:“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牛郎、织女二星被人格化了,闪亮银河。一侧的织女每天移动七次,尽管移动七次,却织不出好的罗章;另一侧的牛郎也不能拉车载箱。这种人格化的手法在后世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后来,人们又想到鹊桥等意象,以烘托牛郎和织女相会时的美好意境。
另外,古人相信人与气候、节令关系极大,信奉天人感应。根据董勋《问礼俗》的记载,古人将初七定为“人日”,又称“人胜节”“人节”“七元日”等。由此可见“七”在人们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七月七则是两个神秘的数字相逢,也可以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逢,意义更加非凡。
七夕节的习俗有拜星祈愿、乞巧、吃巧果、晒书等,因此又有乞巧节或女儿节之称。
先说拜星祈愿。七夕之夜,人们要将庭院打扫干净,院中张挂锦彩,陈设香案,祭献瓜果。守夜的人们各自祈祷祝福,在心中默默地对牵牛、织女二星讲述心事。有人说如果看到银河中有白气、有五,则说明此时许的愿将灵验。于是见者便拜,乞富贵,乞生子,但只可求一种,不可贪心。女子还会拜织女,希望自己拥有一双巧手;男子则拜魁星,魁星又称文曲星,主文章文运,为读书人所景仰崇拜。
乞巧的习俗源于汉代,东晋葛洪《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的记载。说的是汉高祖时,宫女在七月七这一天会穿七孔针。唐宋诗词中,也屡屡提及妇女于七夕节乞巧之事,比如周紫芝《鹧鸪天·七夕》中“金针穿得喜回头”一句,描述的就是穿针乞巧。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
称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乞巧市上人流如织,到了临近七夕的时候,更是水泄不通。
乞巧有多种形式,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七夕之夜,妇女们对着新月穿针,展示技艺,乞巧求福。所穿的针是专门用金银等材料制作的多孔针,魏晋以前多为五孔针和七孔针,唐以后皆用九孔针。女性用彩线穿针的方式进行比赛,得胜者被赞誉为心灵手巧。又有蛛网乞巧,这也是一种较早的乞巧方式,大致兴起于南北朝之时。《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合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还有浮针试巧,又叫“丢巧针”,是七夕穿针乞巧的变体,盛行于明清两代。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碗中盛满清水,在太阳下暴晒,让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女孩们用绣花针投入碗中,使针漂浮在水面上。针的影子投在碗底,如果影子形状美丽,就会被赞心灵手巧。
巧果是七夕的应节食品,样式很多,主要材料是油、面、糖、蜜等。而七夕节正值秋初,标志着季节的转换,因此这一天人们有打扫房间、晒衣晒书的习俗,认为这样做可以清除霉菌和寄生虫。
七夕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体现出的忠贞的爱情、美好的理想和淳朴的美德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