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第1篇
一、写作背景: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
    辛弃疾这次落职,始终闲居十年。《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
    二、词文赏析:
    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
    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
    新解:
    少年古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
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  报国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怜悯,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这时的愁,更多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不世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布满激情的。因而理解为闲愁或做作的愁,是不恰当的。
    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
    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肤浅而无法解脱的愁。
    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
    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
    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缘由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
    A、境况的残酷。统治者到处排挤、打击他,他到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
    B、更主要的缘由是,一生理想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绝望。
    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纳应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愁闷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耐人寻味。
    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无限的愁情。
    6、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少年为宾,老年为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扬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
    总结
    这首词奇妙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词的线索,感情直率而委婉,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经受感受。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第2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赏析
    少年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愁苦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实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味道,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勇敢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愁。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爱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由于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味道的状况下,也要牵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非常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到处留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实的体验。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味道,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很多简单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旧采纳应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愉快而兴奋转而潜生悲凉,肤浅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由于,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状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非常含蓄,充分表达了之愁的肤浅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苦痛,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
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奇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剧烈的艺术效果。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第3篇
    少年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及赏析
    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1.丑奴儿: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 过博山。
    3.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牵强说愁。 强:牵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尽字有概括、包含着诸多简单感受; 使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大转折的表达效果。
    8.欲说还休:想要说还是没有说。
    9.道:说。
    10.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快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一:问题及答案。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味道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参考答案:
    本词的上下片里的愁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为国事忧愁,极端苦痛,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二:问题及答案
    这首词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字。
    在识尽愁味道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
    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突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参考答案
    对比/愁
    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危机,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
    秋入心即为愁,愁而不能直说和尽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潇洒,实则肤浅凝重,令人愁绝。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闲居带湖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苦痛。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首句少年不识愁味道是上片的中心句。那时正值青春年少,激情万丈但却心地单纯,对于人们口中所说的.愁,没有切身的体会,因而无法理解,总是登高远望。词人连用两个爱上层楼,有力地带动下文的叙述。前一个爱上层楼补充说明首句,由于不知道何为愁,所以总爱登高望远;后一个爱上层楼又与下句构成因果关系,由于总是登高望远,所以为赋新词强说愁。正是这一重复,将上片四句串接起来,短短四句即说明白同一个完整的意思。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味道。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也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受。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就进入识尽愁味道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却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有意说得轻松潇洒,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全词构思新巧,词人运用前后对比的手法,将从前不知愁味道与现在尝尽愁味道相比较,突出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全词的线索,感情真挚而又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第4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一
    这首词是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苦痛,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味道。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受。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味道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稚嫩,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有意说得轻松潇洒,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赏析二
    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会了愁苦的味道,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上片说,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受过人世艰辛,喜爱登上高楼(层楼),赏玩景致,原来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赋新词,只好装出一副斯文样子,牵强写一些愁苦的字眼应景。上片生动地写出少年时代纯真稚嫩的感情。不识写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非常真实。
    下片笔锋一转,写出历尽沧桑,饱尝愁苦味道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识尽愁味道概括了半生的经受,主动抗金,献谋献策,力主恢复中原,这些不仅未被朝廷重视,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击。他这愁郁结心头已久,是很想对人倾诉一番,求得别人的怜悯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权,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这种苦痛冲突的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值得留意的是,欲说还休四字重复消失,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体会到,为国事忧愁,极端苦痛,竟至不能对人诉说,这是由于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辛弃疾:《论盗赋札子》),实在有难言的苦衷啊!怎么办呢?只好顾左右而言它,却道天凉好个秋句,意思就是说无可奈何,只得回避不谈,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聊以应景!
    此词构思奇妙,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有意避而不谈,生动真实。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表现出内心深处的痛楚和冲突,包含着肤浅、愁闷、激愤的感情,说明辛词具有意境阔大,内容含量丰富的特。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纯真无知故作肤浅的情态
    下片:写出词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显示了词人肤浅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