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李清照南渡后词作的艺术风格
写作提纲
李清照熟悉词的创作规律,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写出了许多艺术性很高的词章。一般说来,它有如下特:
一、抒写愁苦,情感真挚
国破家亡的打击让她心力交瘁,使李清照的词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愁苦,情感深刻而真挚。
二、选材广泛,境界深远。
南渡后,苦难的现实使她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作品选材范围扩大,有真挚的爱国情怀,有痛悼黑暗现实,还有同情百姓和美好理想等题材,境界更为深远。
三、语言通俗优美,辞格巧妙。
李清照善用口语,既浅近又不庸俗,既工丽又不艰深,还善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四、声调富有节奏,有音乐美。
李清照善于掌握声调韵律错综变化的不同节奏,以适应自己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因此,我们读她的词,觉得旋律优美,富于音乐性。
总之,李清照的后期词抒写愁苦,情感真挚。选材广泛而境界深远。她运用优美通俗的语言、巧妙的辞格、富有节奏的声调,极其细致地、富有创造性地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就是易安词的主要艺术特。
内容摘要: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主要是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要求摆脱现实的苦闷,在当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她熟悉词的创作规律,才调绝伦,艺术技巧高超,使她南渡后的词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她抒写愁苦,情感真挚;选材广泛而境界深远;她运用优美通俗的语言,使词作明白如话;她善于掌握声调错综变化的不同节奏和各种修辞手法,使词作婉约俊美而流转如珠,极富有音乐美。
关键词:李清照南渡后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境界深远声调有节奏
试析李清照南渡后词作的艺术风格
目录:
一、抒写愁苦,情感真挚 (4)
二、选材广泛,境界深远 (6)
三、语言通俗优美,辞格巧妙 (8)
四、声调富有节奏,有音乐美 (9)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2)
试析李清照南渡后词作的艺术风格
张晓惠
在漫长的古代文学的画廊里,女作家廖若星辰,屈指可数。其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一个。她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深厚造诣和突出成就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广大妇女的聪明才智不可磨灭的一个重要标志。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她一生经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她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只身漂泊,辗转流离,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更其动人的词篇,如《声声慢》、《武陵春》、《永遇乐》---等。这些词主要是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要求摆脱现实的苦闷,这是南渡后许多背乡离井、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在当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她熟悉词的创作规律,才调绝伦,艺术技巧高超,她的词作语言优美而通俗,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使她南渡后的词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抒写愁苦,情感真挚
“靖康之变”使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这些打击让李清照心力交瘁,使她的词抒写了愁情苦绪,情感非常真挚。
建炎三年五月,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分离,孤身一人,举目无亲,倍觉凄凉,于是写下了凄
婉动人的新词《行香子》: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词中“关锁千重”一句,天上指的是银河阻隔,地上想是指这一带江防而言。这时词人面对浩浩东流的长江,看着来来往往的船只,从牛郎织
“正人间天上愁浓”女隔河相望想到远在建康的赵明诚,为不能相遇而忧虑。
一句,恰好把这一种幻想的境界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下半阕中,词人进一步运用牛郎织女的传说,抒发了现实中的离愁。最后词人通过阴晴不定的天气变化,抒发了如怨如诉的真挚情感。还有她的《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上半阕写窗前芭蕉生机旺盛,舒卷自如,词人充满欣羡之情。下半阕来一个跌宕,写她深夜攲枕,谛听着打在芭蕉叶上的一点一滴的雨声,心中愁思翻滚,悲苦万分,一种流落他乡的
忧愁之感,油然而生。
而她的《南歌子》所抒发的情感更为深挚沉痛: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上半阕写夏夜帘幕低垂,卧房内显得格外宁静。词人抚枕悲泣,泪水浸湿枕席。愁苦之情使她再也不能入睡,披上罗衣,徘徊中庭,看看天空,发出叹息,问:夜到什么时候了?这句话表达了词人长夜难眠的心境。下半阕写罗衣上贴的莲蓬和藕叶,此刻已显破旧。词人以此显示时间的推移和境遇的变迁,从而寄托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怀。最后两句一连用了三个“旧”字,以旧时天气、旧时罗衣衬托此刻情怀,就是说天气、衣服都一样,唯独情怀不似从前了。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悲苦情怀。又如她的《浪淘沙》: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弾与征鸿。
上阕“帘外五更风”中的“五更”是一天中最冷、最黑的时候,而五更时的风则更凄凉。在这凄凉的环境里,想到丈夫去世后,再也没有同上“画楼”的亲密知己了,诗人感到无限孤独与凄苦。愁苦
下阕写了她对丈夫的沉痛悼念。“一江春浪醉醒中”写心中的愁苦就像“一江春浪”滚滚东流,醉也好,醒也好,都在心头挥之不去。最后两句指丈夫死后自己悲痛欲绝,罗襟上至今仍留着流过的泪水。这泪水只能“弾与征鸿”,而心中的苦闷也只能诉与征鸿,没有亲人可以诉说。这一句将全词所抒发的愁苦之情推向了高潮。
这几首词,不但把李清照在迭遭丧乱、受尽磨难以后所倾吐的哀愁凄苦的内心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抒发的情感是多么真挚而深刻。
二、选材广泛,境界深远。
李清照的一生,遭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丈夫早逝,身世飘零,蒙受诬陷等一系列打击,使她有了更加痛切的生活感受,对愁苦情怀有了更深入的体会。所以,她南渡后的作品选材范围扩大,有真挚的爱国情怀,有痛悼黑暗现实,还有同情百姓和美好理想等题材,境界更为深远。如她的《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饱经丧乱的词人这时的感情已经超出家庭范围,故国的存亡一直占据着她的灵魂。“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二句,李清照以长安代故乡,句中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夜夜作梦都回到故乡,走着往日所熟悉今日有些陌生的道路;一层是梦醒之后依然身在客地,感到无穷的怅惘。“为报今年春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于庆幸良辰美景之中,包含着对形式的乐观分析,流露出恢复故土的希望。
由于是在客地,又是在战争的年代,所以只是草具杯盘。但能这样聚会,已属不易,所以说“酒美梅酸”,倒也足以使人消愁解闷,称心满意。然而词人最后还是抑制不住满腔的感慨,提醒自己“醉莫插花花莫笑”,不
要纵情欢乐。为什么?因为“可怜春似人将老”了。这时她已四十五岁,从年龄上讲,是象暮春一样“将老”了;然而更重要的是国事堪忧,“忧愁令人老”,那颗日夜为故乡的沦陷而焦灼的心,怎能不催人衰老呢?这最后一韵正好与首句相应,进一步刻画了词人郁郁寡欢的精神状态,突出了怀念故乡的主题思想。
还有她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人从现实的境界出发,展开想象,描绘了一个神奇的梦境。在现实生活中,她看到的是腐朽黑暗的政治,是投降卖国的奸臣和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寇如虎狼的皇帝。因此在幻想的境界中,她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借以寄托美好的理想。最后以大鹏自况,表示了对黑暗现实的深恶痛绝和对美好理想的热烈追求。
李清照的《永遇乐》中写到“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词人跳出个人的哀愁,从眼前的融和天气,想到“次第岂无风雨”。字面上象是说自然界,实质上却是在说政治形势。李清照历尽沧桑之后,对于一切事物都感到变幻莫测和顾虑重重,此时虽已定居临安,仍对当前形势甚感耽心。因此她再也没有心情去赏花,于是婉言谢绝“酒朋诗侣”的“相召”。下阕中词人通过对“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等这些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对旧日家园的怀念,在感情上是与广大人民的爱国思想相通的。
还有她的《菩萨蛮》,通过作者一问一答“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读者知道了,原来美丽的景勾起了词人强烈的怀念故国的感情,这种心情只有在大醉之后才能得到片刻的解脱。全词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南渡后,李清照创作的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
还是在艺术概括的高度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使得她的作品选材范围扩大,境界更为深远。
三、语言通俗优美,辞格巧妙。
李清照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而且是一位有名的词论家。她在《词论》中虽竭力强调作词要讲究“故实”、“典重”,要讲究“富贵态”,但她现存词中除一篇《多丽》用了一大串典故外,绝大多数都是通俗自然、明白如话的。她善用口语,既浅近又不庸俗,既工丽又不艰深,在词家中独具一格。她还继承了古典诗歌中传统的修辞手法,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使她的词作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