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归纳之羁旅行役诗专题
一、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二、常见意象及特征:
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 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 云(漂泊不定,喻指漂泊)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三、思想内容:
①羁旅愁思, 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孤独(孤苦无依) 愁苦,寂寞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四、 体味抒情方式: 或物或事或人,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羁旅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是“触景伤情” “感时伤情”“托物传情”还是“因梦寄情”。
例一、(新课标卷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例一、8.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和衬托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9.【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孤独怅惘之情。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让人感受到温暖愉悦之情。
例二、(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这首词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基调。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作者因闻笛而起故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侧的笛声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劳劳”,忙碌貌。此句谓春天的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落落梨花雨一枝”。“落落”,孤独貌。作者在“梨花”前冠之以 “落落”,更显雨中梨花之孤寂了。 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
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过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修禊”,为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游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修禊。 “卖饧时”,亦古代之风俗。寒食节这一天要食饧(糖)粥。此句谓寒食节将近。 作者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故乡唯有梦相随”,一个“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此二句谓自己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漫步江头,
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只能徒增烦恼。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例二、①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②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①长是,系行舟。
[注]①:徒然。
14.“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5分)
例三、14①该句将“愁”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1分)既突出季节为“秋”,(1分)又委婉地表明了内心因离别而愁。(1分)②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2分)
15.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6分)
15.①借景抒情。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2分)
②对比(反衬)。“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2分)
③拟人。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2分)
例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6.“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啥作用?(5分)
例四、16.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
17.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6分)
17.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例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8~19题。
道中寒食 陈与义【注】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18.请指出本诗最后一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5分)
例五、18、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手法”2分,“赏析”3分。如果考生手法答从情景关系角度答也可以。如果考生考生写出“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可酌情给分。)
1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19.①奔波仕途,怀才不遇、一事无成的潦倒失意之情。诗的前两联,诗人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功业无成,只能以诗抒怀,虚度人生。②思念家乡、内心愁苦、孤独寂寞之情。
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评分细则:感情概括准确两点4分;联系诗句分析到位得2分。)
例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①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诗人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诗人乘船相送。②阴虫:蟋蟀。
(1)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六1. 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寂和惆怅。
(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2.诗中的“实”是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例七、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 式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注]愁相并。
注 三处:城头、江心和山顶。
(1)此曲首二句是怎样写游子与故乡的遥隔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回答本题,要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来分析。“一千里”是从空间上说的,“数日程”是从时间上说的,这样开头两句就从空间和时间上,极力描写与故乡的遥隔,从而抒发了作者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之情。
例七1.首二句分别从空间(一千里)和时间(数日程)上,极言游子与故乡的遥隔。抒发作者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之情。
(2)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对表现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
愁苦解析 一切景语皆情语,题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它是作者心声的写照。回答本题,要结合鼓声、浪声、钟声所产生的联想意义和它们在曲中所起的有关作用来回答。
2. ①写鼓声、浪声、钟声,既烘托出夜泊的环境,又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②鼓声易使人发出光阴蹉跎的感慨,浪声易使人联想起险恶的仕途人间,钟声更易激起人凄凉惆怅的落拓情怀。 ③乡思本在睡梦中才能解脱,可现在鼓声、浪声、钟声却搅得作者难以入眠,其悲其哀更深一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