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优秀教案设计(7篇)
初中历史课程优秀教案设计(7篇)
  历史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随时间循序渐进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将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会改变。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初中历史课程优秀教案设计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初中历史课程优秀教案设计(篇1)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战役和军事家。
  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战国形势图挂图;制做本课课件;整理有关战国史实的成语;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战国时期的成语;用竹木等材料仿制一些古代兵器。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初中教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春秋时期的成语,像“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今天我们将了解到更多的成语,如“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等,让我们一起来发掘这些成语里面隐藏的精彩故事。
  学习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弄清“战国”概念,课件如下展示:
  一、“战国七雄”(课件显示标题)
  1.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战国七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
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提问:(1).战国时期周王的地位怎么样——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亦(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无足轻重。
  (2).为什么诸侯国会越来越少——统一的趋势日渐明显
  2.同学们仔细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提问:为什么晋国没有称雄
  (教师讲述)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历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
  历把这七个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
  3.学生认真观察课件投影,了解七国及其地理方位: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魏三国在中间。(老师看图讲解,辅之顺口溜“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间”,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教师引导过渡)战国,顾名思义,有战争的国,这里的“战”主要是指战争频繁,争斗激烈,学习战国的历史,必须了解战国的战争。
  二、战国时期的战争(课件显示标题)
  请大家阅读教材40页的小字部分的两个战役,了解战国战争的盛况,然后总结出战国战争有哪些特点(先请学生用精简的语言概述战争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特点)
  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以学生归纳出来的为序,教师重点对谋略和兵器进行讲解。)
  (课件展示)
  a.兵器(青铜兵器改进、铁兵器出现)——武器的改进
  (学生展示自制古代武器,并简介戟,戈,矛,刀,剑的特点和用法)
  b.兵种(步兵,骑兵)——军队构成的变化
  c.人数多、规模大、修建工事、争夺激烈
  d.战役的发生(围魏救赵,长平之战)
  e.重要军事家的涌现(孙膑、白起)
  学生讲述孙膑,田忌的故事
  f.谋略(“围魏救赵”、“反间计”;“合纵”“连横”)
  课堂辩论(旨在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人说,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
  (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两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有延缓作用,更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延缓作用。各国为了争
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大国争霸、兼并的过程,也是国家趋于统一的过程。
  (教师引导过渡):战国的战争除了在战场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外,战争的背后,各国间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就是激烈程度和影响力不亚于战争的“合纵与连横”。
  三、合纵与连横(课件显示标题)
  1.正当各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秦国却逐渐占据了主动,为什么呢因为秦国出了个张仪(投影张仪图片)
  张仪游说各国,破坏了六国的联盟,使得六国联合抗秦的谋略破产,具体是怎么回事,同学们还是通过阅读教材去了解吧。
  2.指导学生重点理解什么叫“合纵”,什么叫“连横”(课件出示“合纵连横”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合众弱以攻一强”)。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苏秦奔走于东方多国之间,身佩六国相印,在他的游说推动下,东方各国一度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吐出一些占
领的地方,使秦国遭到一定的挫折。
  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各国(“事一强以攻众弱”)。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秦国用张仪为相,让他推行连横政策。当时东方的齐楚两大国结成联盟,秦国要跟齐国争雄,必须先破坏齐楚联盟。张仪连横政策最成功的一着便是把齐楚联盟给破坏了。
  3.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