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大全一等奖
这是初中数学教案一等奖,是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和家长借鉴。
初中数学教案大全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14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造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
  3、能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讨论、交流、推理、归纳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
  教具学具:
  学具盒(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
老师:我们前面已经学了1和2的乘法口诀。你能告诉我们吗?根据你的理解,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吗?
  学生:3的乘法口诀。
  (板书:3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例1插图,把例1补充完整。
老师:这幅画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是如何分组的?你能根据对1和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完成例1中的表式和公式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例1,教师指定一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补充。
(2)探索公式的编制,促进对公式的理解。
课件展示了完整的示例1。(随机画个图或公式,公式)
  教师:表格中的哪一个数可以表示8个组跳绳的人数?
  教师:说说哪一个算式可以表示4个组跳绳的人数。
  教师:7个组有几个人在跳绳?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
  教师: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几个组跳绳的人数?应该用哪个算式?
  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9个3是27;它表示9个组跳绳的人数;应对应39=27(或93=27)这个算式。
  (3)读3的乘法口诀。
拍手读3的乘法口诀。
  (4)特征,总结规律。
老师:3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3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
  口诀的第一个字都是三。
  口诀的第二个字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
  口诀的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和规律?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出了这么多的特征,总结出这么多的规律。你能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三七二十一
  三四十二
  三八二十四
  三五十五
  (5)熟记口诀。
  教师:利用口诀的特征,我们可以把临时遗忘的口诀补充完整,你们能记住这么多口诀吗?初中教案
学生们集体拍手。公式就是做一辈子小老师,让大家同桌互叫,四人一组让一组拍手。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学例2。
  教师板书出示例2:36=□73=□
  教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再把积填在方
框里。
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上数字,老师在黑板上点名。
学生:我填的产品分别是18和21,我分别用了368和3721的配方。
  3、小结
  教师:刚才同学们合作学习了例1,自学了例2。下面老师要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熟练地、灵活地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第1题、第2题、练习三第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自己解决了几个问题?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3的乘法口诀,了解了口诀的特征,知道了
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
  五、板书
  3的乘法口诀
  三三得九
初中数学教案大全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时计时法的特征,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经历认识、收集、应用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3.在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中,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将24小时计时表示的时间与普通计时表示的时间互换。
  教学难点:
  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钟面(上面是7时)
  1.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已经认识时钟,看看现在是几时?(7时)你们昨天7时在干什么?(看电视、吃早餐、睡觉)为什么会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