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
  进入初中,学生学习的课程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初中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也与小学截然不同,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精选篇1)
 
  三、小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点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设计理念:【画龙点睛,明确问题,理清学生思路】
  四、出谋划策活动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分析课本上的材料,这段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毋庸置疑,加入wTo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大量优质价廉的进口品种冲斥我国市场,对我国民族工业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请你为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1.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萌芽阶段)──黄金时期──萧条破产阶段
  洋务运动甲午战后一战期间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
  发展原因发展原因发展的障碍
  2.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艰难曲折、落后、不平衡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精选篇2)
  一、学生分析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初中教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
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
  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
  (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
  (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1、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激发学生
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同时,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操作,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构思:
  1、本课教材共分为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
  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
  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
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六、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战争的经过。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
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
  4、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教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认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