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与其特征"是##科学技术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教案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汽车的形状、……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