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癸丑日记》评述
1913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前夜,又是鲁迅沉寂时期的初始阶段,工作、生活进入状态的他开始自觉地为振聋发聩的新文化运动和创作鼎盛时期的到来做准备。从评述日记入手,试图理清其思想等方面的准备,并论及其意义。
标签:鲁迅日记;公务活动;新文化运动;收入支出
没有接受过中国式高等教育的鲁迅,对古代文化有透彻的论述,以至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到了他这里,就有定论,各方也服了。有了留学、任教经历,转而从政,鲁迅的阅历几近全面,因而论及世事左右逢源。鲁迅不是突变成思想家文学家的,而是“成长”起来的。阅读鲁迅早年的日记,我明白了有关的事理。国内外,作为鲁迅研究重要成果的《鲁迅传》、《鲁迅评传》和《鲁迅年谱》有若干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些新意,因而有其存在的价值。二传一谱对于鲁迅沉寂时期的具体年度状态大多一带而过。能够表明鲁迅思想状况和生存状态的材料中,最具体、真实而又系统的莫过于他的日记了,这是他的成长记录。本文对1913年度日记梳理、归类,用联系的观点,引用其内容来评说鲁迅的思想、生活,属于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是“断年”研究鲁迅的一个环节。1913年为“癸丑”年,《癸丑日记》是鲁迅自定的题目,这也是他的第一篇完整的年度日记。
调离
一、公务活动及其他
1.2月5日,“范总长辞职而代以海军总长刘官雄。下午到部演说少顷,不知所云”。军人问教,本为怪事,三言两语就露底了。4月17日,“闻参事与陈总长意不合,已辞职”。教育总长陈振先在筹备中央学会选举中舞弊,多名参事辞职以示抗议。陈何时取刘而代之,日记未记。20日,“得本部通知,云陈总长以中央学会事繁,星期亦如常视事,遂赴部,则无事,午后散出”。这如今日之单位集体加班。22日,“闻董次长辞职”。董因种种主张不能施行、对陈总长也不满,所以辞职。5月2日,“陈总长去”。部内部外均反对陈,袁总统准其辞去兼任的教育总长,令董代理总长,董拒不接受。3日,“午前与部中人十余赴董次长家,速其至部视事”。速:请,期盼。经过鲁迅等人劝解,至7日,董回部问事。9月15日,“上午总长汪大燮到部,往见之”。教育总长履职情况,鲁迅作为部员是关注的,记载大体上连贯。教育总长更替比较频繁,本年先后四任。与1912年日记(如:7月10日,“下午部员为蔡总长开送别会”)中关于蔡元培总长去留的记载比较,鲁迅对四任总长只是如实记来,缺乏恭敬之意。这时的教育部内外上下之间不乏思想交锋,袁总统对不同意见有所把握。
2.12月25日,“教育部令减去佥事、主事几半。相识者大抵未动,唯无齐寿山,下午闻改为视学云
”。26日,“晚又有部令,予与协和、稻孙均仍旧职,齐寿山为视学,而胡孟乐则竟免官,庄生所谓不胥时而落者是矣”。这次机构改革,意在精简冗员、节省财政开支,佥事和主事由原定不超过112人减为不超过60人,虽然没有影响到鲁迅本人,但他还是认为不够公允。
3.2月15日,“教育部简作读音统一会会员,下午有茗谈会,不赴”。简:选拔。3月12日,“赴读音统一会,意在赞助以旧文为音符者,迨表决后竟得多数”。赞助:主张。鲁迅等人提议以章炳麟拟制的标音符号为基础,获得通过,而另两种主张被排除。17日,“赴读音统一会,三时退”。该会后来制定的39个注音字母为中国现代汉语语音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教育部内开展学术争鸣、采用表决制,体现了民主气氛。
4.3月31日,“午后同夏司长……往全浙会馆,视其戏台及附近房屋可作儿童艺术展览会会场不”。11月6日,“布置儿童艺术品”。1912年,教育部决定次年举办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后来因故未如期举行。
5.2月17日,“同沈商耆赴图书馆访江叔海,问交代日期”。江为京师图书馆馆长,即将调离,馆长由社会教育司司长夏佑兼任,鲁迅与沈为实际负责人,今来之为预交接。3月7日,“同沈商耆赴图书馆商交代事务”。19日,“午后同夏司长、戴芦往图书馆”。4月1日,“午后同夏司长……赴前青厂
观图书分馆新赁房屋”。京师图书馆地处偏僻、房屋破旧,教育部决定先租赁房屋开设分馆。4月15日和5月16日,“同夏司长赴图书馆”。5月23日,“同夏司长……往前青厂图书分馆”。10月21日,“午后通俗图书馆开馆,赴之”。29日,“在部……议改组京师图书馆事”。教育部指派鲁迅等人与图书馆人员进行清理、登记,准备迁址。30日,“往前青厂图书分馆交撤旧馆员回本馆函一件”。11月1日,“同夏司长往……京师图书馆”。13日,“赴通俗图书馆”。民国初年,鲁迅为我国的图书馆建设付出了许多心血。本年度因公计去11次之多。
6.3月26日,“同夏司长……买土偶不成”。土偶:用泥土塑成的偶像。6月2日,“同夏司长……赴历史博物馆,观所购明器土偶,约八十余事”。事:量词,件。明器:古代陪葬的器物。社会教育司第一科(鲁迅为科长)负责筹设历史博物馆,搜寻采购出土文物是份内工作。11月20日,“历史博物馆送藏品十三种至部……以其珍重,当守护,回寓取毡二枚,宿于部中,……不眠至晓”。鲁迅十分尽职地充当了一次文物守护人员。这一批藏品准备送往德国莱比锡参加展览。21日,德国代表“取藏品去”。
7.10月29日,“在部……造三年度预算,头脑涔涔然”。12月27日,“午后往交通银行为社会教育司存款”。鲁迅承担着部分财务管理工作。
8.2月18日和3月6日,“同沈商耆往夏司长家”。5月11日,得柬“招往夏司长寓”。6月17日,“午后同沈商耆赴夏司长家午饭”。鲁迅与直接的领导夏司长工作关系密切,根据6月5日“赴夏司长家商量图书馆事”推断,这里的4次前往其寓,商量公事可能也是事项之一。鲁迅与夏的私人关系也融洽,其中至则饮酒的记载有3次。4月27日,“晚社会教育司同人公宴冀君贡泉……会者十人”。社会教育司为教育部的中层机构,有本司人员的聚餐之事。11月15日,伍仲文“招饮,以饯张仲素赴长江一带视察法政校也”。鲁迅先生与同事相处甚欢。19日,“收三年历书一册,本部分送”。教育部在为部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
9.5月10日,“以法源寺开释迦摩文佛降世二千九百四十年纪念大会,因往瞻礼,比至乃甚嚣尘上,不可驻足,便出归寓”。释迦文佛即释迦牟尼。9月28日,“云是孔子生日也。昨汪总长令部员往国子监,且须跪拜,众已哗然。晨七时往视之,则至者仅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旁立而笑……又从旁大声而骂,顷刻间便草率了事,真一笑话……晚国子监送来牛肉一方”。国子监为何送牛肉来?待考。袁世凯摆出“尊孔”的架势,汪总长执行不走样,而多数部员就敷衍了事了。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鲁迅以公务人员的身份参加了。两大纪念活动,前者为民间的,后者是半官方的。10月10日,“国庆日休假……自寄一信,以获得今日特别纪念邮局印耳。午闻鸣炮,袁总统就任也。”11日,“得昨所自寄书”。自寄自收,领取政府高薪的鲁迅喜迎民国国庆。
10.4月6日,“王懋熔(佐昌)来,赠《小学答问》一册,是日星期”。这是在鲁迅住处。9月14日,“晚王佐昌来”。当日未见来访者黄,可见鲁迅对王是礼遇的。10月1日,“往图书馆寻王佐昌还《易林》”。王的具体工作包括借阅图书。11月11日,“晚王佐昌来”。12月4日,“晚雷志潜来……旧图书馆员也”。10日和20日,“晚雷志潜来”。26日,“下午雷志潜来函,责不为王佐昌请发旅费,其言甚苛而奇。今之少年,不明事理,良足闵叹”。31日,“雷志潜来部言王佐昌病卒于宝禅寺,部与恤金百元”。鲁迅与王有工作上的联系。日记显示:雷为被清退的图书馆员工,与王关系密切。他为王病危事三次鲁迅,属于代友上访,要求上级单位给付旅费,让王回原籍。后来雷沉不住气了。鲁迅对雷的出言不逊表示不满,但最终还是人性化地给王以抚恤。这是鲁迅参与处理的普通职工病死的一个事件,周周折折,也还近乎人情。
11.5月18日,“上午田多稼来,名刺上题议员”,鄙倍可厌”。名刺:名片。鲁迅对于装腔作势者不掩饰自己的鄙夷之情。6月5日,“晚黄元生来,对坐良久,甚苦”。黄走后,“夜写《台州丛书》”。鲁迅不喜欢黄这样久坐不走。9月14日,“晨黄元生来,未见”。当日其他客人来,鲁迅是礼遇的。“未见”黄呼应了三个月前的“对坐”“甚苦”。12月28日,夜“黄元生来,其论甚奇,可笑”。话不投机半句多,人生得一知己难。鲁迅是象从海绵里挤水一样挤出时间来用于校勘古籍的,不愿意别人浪费他的宝贵时间。
12.2月8日,“上午赴部,车夫误碾地上所置橡皮水管,有似巡警者及常服者三数人突来乱击之,季世人性都如野狗,可叹!”1920年7月,鲁迅创作了另类的千字小说《一件小事》,赞美人力车夫的高尚。本日所遇之事或许为潜在的因素与素材。9月6日,“下午出部无车,缓缓步归”。鲁迅上下班通常坐人力车,日记中数次记载无车步行。
13.鲁迅是在告诉我们他是怎样做官的。他是独立思考,比较情绪化,直率评说的人。日记中鲁迅的性格和为人处世方式已经显露端倪。公务活动,使鲁迅对中国的官场有了感性的认识,后来的理性认识始于兹。说鲁迅是文化名人本不错,由于有在政府工作的经历,鲁迅的作品中就有了现代的“官场现形记”。虽然若干年后他靠稿费生活,但总是触动政治这根神经。
二、收入支出及其他
1.说鲁迅当年为衣食奔走,不够全面、准确;说他衣食无忧,也过于简单化了。他有令人羡慕的稳定的收入,但也有忧,也在奔走。较高收入对于鲁迅有非凡的意义:使他在安顿好母亲和弟弟生活的同时,比较专心地考察社会、潜心阅读和广泛探讨。
2.1月至5月,鲁迅按时收到月薪计680元。1月27日,“午后收本月俸二百二十元”。2月26日,“午
收到本月俸银二百四十元”。3月26日,“下午收本月俸二百四十元”。4月26日,戴芦“为取来本月俸二百四十元”。当天下午鲁迅“往财政部”,所以由他人代领月俸。5月27日,“午后收本月俸二百四十元”。6月和7月月薪,有同事代领代寄和面交,计364元。7月3日,回绍兴探亲的鲁迅收到“银百五十元”,这是戴同事6月27从北京寄出的。8月9日,“收七月俸二百四十元,又六月余资七十四元,由芦交与”。8月至10月分别扣去买公债之70元,计收月薪510元。8月27日,“收本月俸百七十元,余七十元为公债票,未发”。9月26日,“收本月俸银一百七十元,其公债券七十元云于下月补发”。10月27日,“收本月俸银一百七十元,其公债券七十元仍未发”。11月和12月实际领九折月薪,计432元。11月26日,“收本月俸银二百十六元,系九成”。12月26日,“收本月俸二百一十六元,仍实发九成也”。本年度实际收到薪金1986元。从日记来看,薪金是本年度鲁迅唯一的收入来源。
3.1月5日、2月8日、5月2日、6月11日和12月21日,均有来人借钱的记载。12月22日,陶“来函假十元,交陈墨涛转付”。鲁迅是高薪,且单身在北京,被别人认为是有钱人,所以不时有人来借钱,如上。当年日记有还钱的记录,但不对应,有些人借和还是跨年度的。12月4日,“商生契衡来言明年假与学费事”。借钱数目比较大,要先打招呼,说明原因,这样借到的把握才大。
4.2月22日,“陈象明母丧,致奠仪一金”。5月6日,“晚钱允斌来,索去十元,云学资馈也”。11日,“赙邵伯一元”。赙:赠送钱财给办丧事的人家。10月30日,王“将结婚,贺二元”。11月29日,“陈仲篪为阮姓者募去银一元”。朋友熟人索要和婚丧礼金等5项,如上,计14元。9月2日,“旧同学单新斋来谋生活无著,劝之归,送川资十元,托燮和、仲文持去”。鲁迅念同学之情,送同学路费。文化人想在大城市谋职非易事。5月17日,“许诗荃偕童亚镇、韩寿晋来,均在大学,托为保证——许之,携印去”。大学指北京大学。29日,童韩“来还印章”。从前述“言明年假与学费事”和“云学资馈”可以推断这里保证的事项很有可能是学费,鲁迅被别人信任,他也信任别人。1月25日,“晨忽有人突入室中,自称姓吕,余姚人,意在乞资,严词拒之”。树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面对强行要钱的人,鲁迅毫不留情地回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