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主旨
《边城》被赞为“玲珑剔透的牧歌”。接下来请欣赏店铺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边城的主旨。
边城的主旨一
关于《边城》的主题思想,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爱情小说,它表现的是男女之间复杂曲折的爱情故事;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乡土小说,反映的是湘西地区朴素的民风民情;沈从文先生从创作者的角度,也说过想要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一种人与人之间应该具有的“爱”。先生的学生汪曾祺也说,《边城》是理想化了的现实。综合以上的种种观点,再结合自己关于文本的解读,我认为,《边城》所表现的正是现实世界,与内心的理想世界产生的矛盾冲突。
首先,沈从文先生年轻从乡下来到城市,目睹和经历了城市生活的庸俗腐朽,体验了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隔阂,自然会让他怀念起故乡,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朴素的民俗民风构成了他心中的理想世界。所以,在先生的笔下,在《边城》中湘西到处洋溢着美。自然风光是美的,“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
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的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这种美是没有被尘世污染的,朴实自然,清净舒畅。人情是美的,有至深的亲情,翠翠与爷爷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正是爷爷对翠翠付出了全部的爱,才“在一种近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长大成人,一转眼便十三岁了。”翠翠在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爷爷全部的爱,对爷爷体贴入微。有感人的爱情,首先,是翠翠的父亲、母亲相爱却结婚不成,她的父亲“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应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她的母亲待翠翠出生后,“到溪边故意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一段似乎不被世俗所容的爱情却让人感到那么凄美和神圣;其次,是翠翠与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的爱情。天保大佬和傩送二佬兄弟俩都爱翠翠,他们虽出生富家,却没有富人子第的自私与傲慢,在他们的心中爱与世俗的钱财、门第观念毫不相干。当天保大佬发现翠翠爱的是傩送二佬后,他忍痛割爱,成人之美;而翠翠的爱更是透明纯净,没有一丝杂质,当她从心底爱上傩送二佬后,就矢志不移,对二佬的爱恋是那样的执著,直到最后,还痴痴地等着二佬,尽管“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还有朴素的民情,如老船夫古道热肠;船总顺顺敬老恤贫;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知情晓义;酒家屠户、往来渡客乐善好施;七十岁的老船夫,从二十岁起便守在溪边撑船摆渡,五十年来,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能忠于职守。在边城,“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
德知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觉得这就是现世的“桃花源”,充满了真善美。然而,这样的世界真的存在吗?或者说,在《边城》创作时期还存在吗?不但在大城市不存在,就是在湘西,沈从文先生自己也说:“……转到家乡凤凰县,……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变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佑的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20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实惟利的人生观。”对于这样的现状,沈从文先生是知晓的,并且充满了酸楚和无奈。所以,他笔下的湘西,除了美,还带上了浓浓的挣脱不掉的悲剧彩,美的东西总会毁灭,眼看就要到来的幸福却失之交臂,似乎都逃脱不了宿命的安排。《边城》中更是如此,慈爱的祖父受到冷落,为翠翠操碎了心最后撒手离开人寰;正直的天保为了成全弟弟的爱情而丢掉性命;真心相爱的傩送与翠翠也无法相聚……与其说是宿命,是偶然,倒不如说是现实在沈从文先生的理想世界中打下了残酷的烙印,为他的写作笼上了一层“秋意”。
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吸引读者对它进行不同的解读,而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正是这样的作品。他用优美淡定的笔调写人生的美和无奈,是现实世界和他内心理想世界矛盾斗争的反映,我这样解读着《边城》:它呼唤着人性的回归,指引着人们去追寻真善美,相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都能给人们于警示和启示。
边城的主旨二
《边城》以摆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边城的主旨三
一、优美、健康、自然合乎人性的主题
边城 沈从文沈从文曾经表白“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小说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沈从文以如椽巨笔,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的湘西世界。
《边城》进述的是一个哀婉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就连吊脚楼的性情也浸染着边民的淳厚,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这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一部《边城》,就足以把人带入遥远神秘的世界,让人亲切感受到自然与生命所发散出的芳香。那平实质朴而又生动丰满的故事,不仅使人流连忘返,更会使人抚卷思索,凭添几分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慨。
从小生活在湘西边远地区的沈从文,有他自己独特的,往往带着传奇彩的生活经验。这种由斑斓瑰丽而且也多为外地人所不熟知的生活所积淀而出的作品,往往叫人称奇而不忍释手。《边城》就是这样一部好作品。沈从文的弟子汪曾祺曾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我以为,这部作品是沈从文凭籍小说的形式,以真实自然而美丽的文字,来剖白自己对
人生对性灵对社会的感悟。他把对淳朴自然、古风犹存的湘西的爱和思考,俨然化作了摆渡人那一滴滴醇酒,融进了字里行间,融进了有血有肉有情爱有死亡的《边城》。
二、淳朴善良的人物形象
《边城》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显然受到中国传统艺术写意传神笔法较深的熏陶,它的人物更具东方式的恬静的美,如翠翠是湘西山川灵气化育而成的自然之女,天真、纯洁、活泼,柔情似水:翠翠在风吹日晒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沈从文用诗一般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湘西山区的风俗画,翠翠的身体自然消融在四周的青山绿水、春风黄麂之间。
翠翠的形象便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想。据沈从文的高足汪曾祺先生考证,翠翠的形象有三
个来源:一个是泸溪县绒线铺的女孩子;一个是在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另一个来源就是师母。小说对其他人物的刻画,如老船夫的纯朴、诚实、坚忍,重义轻利的古道热肠;船总的慷慨好施,正直豪爽;傩送和天保的英俊健硕,知情晓义等,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者以韵味隽永的笔墨,赞颂了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优美的人生方式和生命形态,表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