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主题内涵解读
作者:***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01期
        《边城》的主题内涵有很多,不同的视角可以有不同的主题内涵解读,本文作者将从“三情”出发,从人性、人情、人文的角度对《边城》主题内涵进行个人的解读。
边城 沈从文
        悲剧彩的爱情牧歌式抒写
        淳朴和谐的友情展示画卷
        深沉热烈的亲情属地绘制
        《边城》的描述与笔墨如水一般温柔与安静,慢慢挖掘却有着深远的苦涩。有着对人性的解读、对生活的热情和悲痛。《边城》中蕴含的悲剧意识,是沈从文先生对于湘西世界纯美天地的向往,也是从人性中解读平凡生命在空间与时间的维度里难以把控的绝望和苦痛。既有美好人性的展示,也有命运难以掌控的无奈。基于《边城》从亲情、爱情以及友情三个维度来解
读人性在时间“长河”上承担的负荷,给美好以及苦难更多深层次的解读,并寄“无限希望于未来的深刻愿景”。(沈从文语)
        《边城》,如很多同仁分析的那样,建构湘西世界人性美、人情美以及人文美,寄寓着“爱”与“美”的美学理想。《边城》的文本在细读中可以感受到朴实自然的描述中,却有着作者对湘西世界的美好追忆和深刻的苦痛。作者描述的湘西世界样是封闭而世外的,但却有其内在的人性张力,湘西世界里普普通通的儿女们世世代代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承受着淹没历史的无奈以及在“人性”面前难以把握的命运。
        在每一个似曾安静的日子里,《边城》主人公在时间的长河中,希望或者挣扎,失望亦或绝望,在两代人之间相互捆绑又相互撕扯也相互温暖:“如今翠翠会像妈妈一样,经历着与母亲一样的爱情悲剧吗?世事无常,谁有能够抵挡得住命运的安排呢!” 这样的抗争是符合沈从文对历史的思考:“过去的,有人能拦住不让它过去,又有谁能制止不许它再来?” 老船夫抗争的正是这种宿命。他的抗争对象就是这永恒的悲剧轮回,想方设法让命运往老船长希望的路去走,但是翠翠必定是一个有自己主义的人,有着自己的情感追求,当爷爷的愿景与自己的所想不能吻合的时候,产生的后果就是一系列的人物悲剧凸显。
        不同于爱情的悲剧,《边城》的亲情维度也极大地展现了湘西世界那种天然、淳朴、单纯的民风民情,湘西是作者情感启蒙的起点也是情感归属的终点,“对歌”充分承担了情感传递的功效,但是反抗的能量已经蓄势待发。更加凸显了强烈和永恒的悲剧美感。
        沈从文始终偏爱构筑柔情的世界,对此曹文轩这样猜测沈的态度:“与其将文学当成杠杆、火炬、去轰毁一个世界,倒不如将文学当成驿站、港湾、锚地去构筑一个世界。”且不论这样的判断是对是错,我们的确看到沈更擅长于后者。只需研究威力,而港湾除了实用,还有美感、想象和诗意。相比于同时代作家的集体狂热,沈似乎更愿意用彩笔为读者构造一个安静和谐的港湾。
        “许多人说沈从文的小说似乎适合在远离尘嚣的山野或夜深人静的子夜来读,其实,本质上他的小说适合一颗安静的心去读。一位焦躁的、功利的、步履匆匆的阅读旅行者可能在他的小说世界里什么都得不到。因他构筑的世界如一个摇篮或是静水之船,当你不急着上路又心无杂念时,你才能感受到他的世界带给你的温柔”。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这是他作品最为打动人心的一部分。爱情的方面是融入地域彩的“对歌”形式寻爱情最终的出口,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充分演
绎了湘西世界中青年男女爱情的难以掌控,苦涩的根源,值得人们思考,同时反映了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无奈。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这是我们要去思考的更深层次课题。
        有人说《边城》是一首独奏,一段凄美的钢琴曲。我认为是的,但更像是长笛,悲悯的长笛,特别是在演奏翠翠与大老天保与二老傩送曲折婉转的爱情长诗中更加确切。在笛声吹响的第一个音符,已经种下了悲切的种子。翠翠初遇傩送是在两年前的一个端午之夜。她在河岸上等爷爷,人们陆续散去,沈从文这样描述此时翠翠的心情: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年幼的翠翠在日落西山的情景中,触景生情,忽然想到如果爷爷死了?她心中升起了一丝隐忧。一个年幼少女的不恐惧油然而生。往往这个时候如果遇到心仪的男生,并会为他在心里留下一个很难取代的位置,傩送出现了在她最为惊恐的时候出现了,如在黑暗中射入了一束光。在傩送和水手的对话中,翠翠可从侧面听出傩送是个有为青年。他们俩之间的对话
有意安排一点点小小的误会,但这恰恰是他们爱情萌芽的前奏。因为傩送也接受到了错误的甜蜜。他们彼此心中的萌芽了爱情的种子。故事本该从一个巧合的美妙走向旋律的平和,独奏逐渐走向悠扬舒缓的旋律氛围。端午夜初遇后,小说采用了“屏蔽”的方式,直接从前年的端午夜跳到了上年的端午。虽然作者的笔墨轻巧,一年的时光一带而过,但是我们的翠翠在这一年的文本空白中显然填满了思念:
        翠翠同她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这样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节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
        一年来内心始终念念不忘的甜美相遇,时过一年,又再次去感受。重新去寻属于自己内心那份甜美。平缓悠扬的音符中,吹响了翠翠爱情那充满跌宕起伏的际遇:
        翠翠到河下时,小小心腔中充满了一种说不分明的东西。是烦恼吧,不是!是忧愁吧,不是!是快乐吧,不,有什么事情使这个女孩子快乐呢?是生气了吧,——是的,她当真仿佛觉得自己是在生一个人的气,又像在生自己的气。
        在恋情的初期,翠翠心烦意乱的表现,充分说明了对二老的深深的爱恋。生二老的气,因为喜欢二老的姑娘有点多,她吃醋了,并且有一些是比较强劲的对手,她担忧也生气,她生气的又包括自己,自己有足够的魅力压倒那座碾坊吗?然而事与愿违,翠翠喜欢的二老不来提亲,而是他的哥哥大老来提亲,翠翠很难过,爷爷喜欢的大老来提亲,自然爷爷是满心欢喜,而翠翠很难过,这里就埋下了整个爱情旋律那忧伤的音符。
        爱情的悲剧意识也彰显了作者在构筑湘西世界人情美、人性美、人文美的“爱与美”的美学理想,这些爱深沉而又动人,这些美凄凉而又温暖。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著,凌宇编选.沈从文散文[M].浙江文艺出版社.
        [2]沈从文.边城·长河[M].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