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
作者:***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03期
摘 要: 沈从文的《边城》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人物不多,但描写的湘西风情、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小说中描写了爷孙情、男女爱情、兄弟情和邻里情,这些美好的感情通过平凡的情节流露出来,让人在领略过湘西风情之后,被其中的人性美所感动,这也是《边城》成为经典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边城》 翠翠 人性美
一、《边城》中的人物关系
《边城》描写的是湘西一座名叫茶峒的小城,在去往小城的渡口,摆渡的是祖孙两人。孙女翠翠是老艄公的外孙女,她的父母为了爱情双双自杀,是外公抚养她长大的。老艄公年纪大了,最大的心愿是为翠翠个好归属。当地船总顺顺有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兄弟俩都爱上了翠翠。老艄公和顺顺都希望翠翠和天保成为一对,但翠翠属意的却是傩送。
天保得知弟弟也喜欢翠翠,决定用对歌的方式让翠翠选择,翠翠选择了傩送。天保伤心之余离开家,不幸溺水身亡,傩送因为内疚也离开家。顺顺因为这个和老艄公产生了隔阂,后来老艄公生病离世。顺顺和乡亲们料理完老艄公的后事后,让翠翠去他家生活,但翠翠却固执地坚守在渡口,等待傩送回来。
二、《边城》中的人性美
《边城》中的人性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亲情、爱情和友情。
(一)《边城》中的亲情之美
小说中的亲情之美主要体现在老艄公和翠翠、顺顺父子之间。翠翠从小父母双亡,是老艄公一手抚养长大的,因此她和外公有着深厚的感情。小说中描写这祖孙俩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是爷爷吹自制的竹笛,翠翠唱学来的民歌,有人要过河,翠翠抢在爷爷前面摆渡,这些场景将祖孙俩相濡以沫的亲情刻画得感人至深。
眼看着翠翠长大,自己又老了,老艄公着急了,想给翠翠个好归属,还要尊重翠翠的意愿,于是他明里暗里来探口气。当他发现自己和顺顺选择的天保并不是翠翠中意的,他一
方面怕伤着天保和顺顺,另一方面不愿让翠翠委屈。最后,天保死了,他去顺顺,碰了个软钉子,落下心病,竟因此而病逝。
小说中将老艄公这种舐犊情深的细腻感情描写得非常感人,祖孙二人过着清淡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又是幸福甜蜜的。小说没有详细描写老艄公如何教育翠翠,但通过翠翠的乖巧、懂事,体现出老艄公的传统美德已经被翠翠完美地继承了。
顺顺作为一个父亲,对两个儿子充满爱,他为傩送选好了一门亲。看到天保对翠翠有意,也开始帮助天保,用开玩笑的口气直接向老艄公提亲。要知道,论家世,顺顺是大户人家,作为当地的船总,属于有权有势之列。但为了儿子,他甘愿放下身份,和贫穷的老艄公结亲。后来,两个儿子一死一走,他虽然有些恼恨老艄公,但对于翠翠,他仍然当做自己没过门的儿媳看,帮助翠翠料理老艄公的后事,让翠翠去他家生活。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傩送的爱。
(二)《边城》中的爱情
小说描写了两段爱情,一段是翠翠的父母,另一段是翠翠和天保兄弟。
翠翠的父亲是驻军,是汉族人。在苗族地区驻守时遇到了翠翠的母亲。两人相爱后,因为民族不同,身份又不允许他们结合,两人私奔了。但翠翠的父亲又认为这样不妥当,最后选择了自杀;翠翠的母亲在生下翠翠后也殉情自杀了。这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翠翠的爱情一直是朦胧的,在端午节龙舟赛上,她遇到了傩送。但同时,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在端午节过河时遇到了翠翠。虽然他们都爱着对方,但一直没说出口。
翠翠爱着傩送,但因为听说傩送要娶王团总的女儿,还能得到一座磨坊当陪嫁,出身贫寒的翠翠顿时感到自卑,但还是压抑不住自己对傩送的爱慕,总是偷偷地关注傩送。小说中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翠翠情窦初开时的心理变化,想见到心上人,见到后又慌乱、不安;听说心上人要结婚,内心失望,但表面却强装欢颜来掩饰。小说用唯美的笔调写她和傩送的爱情,傩送为她唱情歌,她竟然在梦中听到了。
傩送却是宁要爱情,不要丰厚的物质,他拒绝王团总家的婚事安排,不要王团总的女儿,也不要他家的磨坊,要和天保竞争,来争夺翠翠。但天保的逝去又使他良心不安,于是他也离家出走。而这些都是在翠翠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就这样,一场美好的爱情以悲剧收场,但每个读者都和翠翠一样,相信傩送终有一天会回来。
(三)《边城》中的人情之美
1.老艄公
小说描写的是上世纪初发生的故事,但其中透露出来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风却像世外桃源,这里的生活都保持着古老的民风。
小说中的老艄公靠摆渡为生,他的工资是政府统一发放,一年的酬劳是固定的,也就是足以糊口的那点钱粮,但老艄公却很知足。他还有着传统的律己精神,因此当外来人过渡,要给他钱时,他死都不要,认为他的任务就是摆渡,酬劳已经付过,再收钱就是不道德。他越这样自律,人家越过意不去,强塞给他,或者扔在船上,他都会让翠翠跑着送还。送不掉的钱,他收下后买来茶叶和烟叶,免费提供给过渡人。这样的胸怀实在是难得的,也是中国传统道德遗风之体现。
老艄公在小说中作为主要人物,说话不多,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作为一个沉默者出现,只是顺顺来了,才有话说。但他们之间的谈话没有高攀和趋炎附势,只是最平常的聊天。在这种聊天中,两个人形成了默契,将天保和翠翠促成了一对。本来这是老艄公的最大心愿,翠
边城 沈从文翠有了着落,嫁给自己信任的顺顺家,天保又是那么喜欢翠翠。但万万没想到,翠翠中意的竟然是傩送,出于少女的特殊心理,翠翠一直没有说出来。得知这个消息,老艄公又积极张罗撮合翠翠和傩送的事,最后天保溺水身亡,老艄公内心愧疚,深感对不起顺顺。他在天保的丧事期间,怀着内疚的心情赶去,受到顺顺的冷遇。这让老艄公更加不安,认为自己成为害死天保的间接凶手,被顺顺恨上了。失望和自责竟然使这个善良的老人因此而病逝。只有心中善良的人才有这样的想法,才会自责。
2.顺顺
顺顺是当地船总,属于有钱人,但他并没有颐指气使。他的身份和老艄公悬殊,但不妨碍他们成为好友。端午节,他带上自己的粽子送给祖孙俩,将儿子在赛龙舟获得的鸭子也送给祖孙俩。这样的赠予显得平易近人,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只是邻里之间最平常的交往。这里没有身份、地位造成的人为沟壑,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顺顺看出儿子对翠翠有好感,知道老艄公的个性是不可能主动高攀的,尽管他很爱翠翠,希望翠翠到满意的意中人。于是顺顺主动提出要翠翠当儿媳妇,这样就巧妙地维护了老艄公的尊严,觉得是船总在高攀他的翠翠,也给翠翠提高了身份,这些想法和作为都是源
于顺顺的善良本性。后来天保溺水身亡,作为父亲,顺顺的心是痛苦的,他心里对老艄公有些不满,要不是老艄公多事,明里暗里地暗示天保,天保就不会越陷越深。老艄公虽然爱翠翠,但没有真正了解翠翠是爱傩送的。天保之死,老艄公确实有一定的责任。但老艄公前来问候时,顺顺没有怪罪,没有指责,更没有痛骂或者讥诮,只是态度冷淡许多。
老艄公病故后,第一个赶来的是顺顺,是他为老艄公买棺材,为他出殡,送米送油。做这些,一方面是默认了翠翠是傩送媳妇的身份,另一方面也和他的胸怀大度分不开。按照正常的逻辑,老艄公是害死天保的间接凶手,他应该不答应翠翠和傩送的婚事,更不可能理会老艄公的后事,但他却没有这样。
3.杨马兵及其他
小说中另一个次要人物杨马兵,他和翠翠父亲是战友,原来是翠翠母亲的仰慕者,后来翠翠的母亲没有选择他,而是选择了翠翠父亲并随他而去。但他没有将这个女人恨之入骨,而是作为朋友,尽自己的力量照顾仰慕者的亲人——老艄公和翠翠。老艄公去世,他陪着翠翠守夜,协同顺顺料理丧事,尽管杨马兵身份卑微,却道德高尚。
小说中除了这些有名有姓的人物之外,还有很多无名氏,像那些过路的客人,在接受老艄公服务后,一定要付钱;还有老艄公过世后,那些主动前来帮助料理后事的邻居们,他们都是自发赶来的,面对手足无措的翠翠,他们有的赶去给顺顺报信,有的帮老艄公摆渡,更多的是在他家里帮助料理。这种亲密的邻居关系是中国乡村邻里关系的真实写照,他们平时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相处,一旦遇到大事,就会自发过来义务奉献。
三、《边城》中人性美体现出的文化内涵
《边城》中的人性美是通过两个家庭体现的,即富裕的顺顺和贫穷的老艄公。但这两个家庭之间却没有仇恨,也没有势不两立,而是和谐共处,表现的都是真诚、善良的品格,尽管其中的爱情是悲剧结局,但这种悲剧不是家庭悬殊地位造成的,给人的感觉是淡淡的忧伤,而不是义愤填膺。
小说中感人的是老艄公的义气和顺顺的大度。老艄公一生善良,极力促成翠翠的婚事,结果却阴差阳错,好心办坏事;顺顺应该仇恨翠翠,结果却没有这样,而是将翠翠当做家人看待。
小说中的边城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和为贵思想,也是每个中国人所追求的生活境界。上世纪三十年代,远在西南边陲的湘西小城,还远离时代文明,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正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所沉淀的,它具有儒家传统的和为贵思想,也有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人们追求的是生活的安稳,并非物质的满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因而这些优秀传统才一直保存着。至今,人们在节假日都赶到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凤凰县城,也是试图从那里到《边城》的遗迹,缅怀中国传统文明。
参考文献:
[1]田健.一曲湘西凄婉的生命牧歌——论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J].安顺学院学报,2012(02).
[2]蓝师.浅论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J].文学教育(上),2014(04).
[3]付玉花,王恒凯.论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3(1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