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沈从文《边城》所蕴涵的美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其小说《边城》所蕴涵的人性美、风情美、形式美、山水美、意境美,使读者更好地获得文学艺术美的享受。
一、《边城》所蕴涵的人性美
对人性的讴歌与表现,把人性看成是美的至极,是沈从文一贯以之的审美理想,他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沈从文在《边城》中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和美的天国。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异的湘西边陲,作为构筑善与美的神庙的地基。小说《边城》正是通过抒写祖孙之间的亲爱、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一)小说由老船夫对儿孙辈的挚爱展现了人性美
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一个人物。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忠于职守。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生活虽然清贫,但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
事求个心安理得。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一个如意郎君。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之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小说正是通过老船夫这个典型人物的描述展现亲子之爱的人情美的。
沈从文为自己造了座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块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纤巧,是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这就是沈从文作家的所有作品中始终蕴涵的主题。不重在骂谁讽谁,不在模仿谁,不过是一种属于精神方面而使情感凝聚成为渊潭,平铺成为湖泊情绪的体操。他的对农人和士兵的温情,他的对勇敢、天真、爱美等人性美的讴歌,无不像一条清澈的小溪从他文字的海洋中汩汩涌出。
(二)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了人性美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边城》的人性美、人情美,首先体现在翠翠身上。作者所着重表现的是翠翠的品性美、童贞美和爱情美。他笔下的翠翠,与青山绿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就如湛蓝的天空下刚长上青枝翠叶的嫩竹,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
翠翠对的到来是怀着既向往又担忧的复杂心理的。当夜幕降临,祖父仍忙个不息时,她心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她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她担心在这个规矩中听歌的日子过去了,顿生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的念头。这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理最细致入微的生动写照,洋溢着爱和美的柔情蜜意。翠翠与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蓄的东方的传统美德。
作者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女孩,她聪明、美丽、纯朴。傩送是个童稚无欺的乡下小伙,他勇敢、英俊、热情。在这人杰地灵的偏僻之地,
两颗年青的心靠拢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而在这自然之中却显示了人性在这块尚不开化的山村的永久魅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那选山地作基础,以坚硬石头堆砌”“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希腊小庙中所供奉的人性之美。
二、迷人的边城,源自醉人的风情美
《边城》描绘了一幅留存在作者童年记忆中,及其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地域风俗画。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这生活无形中就够成了一幅图画,有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它们沉淀了恢弘沧桑,沉寂凄婉的悲壮。作为图景,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永不退的鉴赏价值。作为真实,却有它无法承载的厚重。作为生活其中的人更是格外悲凉与无奈。这画是优美的、精致的、绚丽的,它蕴含了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人情人性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
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边城》中就有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一个近乎世外桃源的乡村社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他笔下的湘西是这样的: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
月夜倾吐爱意;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鸭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边城 沈从文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在这种氛围里生活的人们质朴而又善良,任何剑拔弩张在这里都显得格格不入。在划船比赛中,胜利的队伍可以得到一枚小银牌,在边城人看来,银牌不拘缠到船上哪一个人的头,都显出一船人合作努力的光荣,在边城没有争名夺利。沈从文出生于苗汉杂居的湘西,他最熟悉的是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非但熟悉,而且是热爱。施蛰存如是说。
三、美妙的图景,来自奇特的形式美
《边城》中,关于时间的清晰体验为故事提供了节奏。老船工的时间是回忆性的,向后的,翠翠的时间是漫游的,四散的,可是当爱情发生后,几个人的时间汇拢了,加快了,时间获得了一种在场感;其次,在对时间与生命的反复追溯和质问,《边城》获得了一个新的体验,在存在的岩石上冲刷出了自己的痕迹。翠翠母亲的死,是老人心里的隐痛;而翠翠与乃母的相似,简直如河流两次流过一处,也使老人摆低自尊,几次去二老顺顺处受冷脸,以致死亡。翠翠母亲的死,老人的死,纯净不带一点渣滓,融化在他人的新生命中。在祖父去世
的当晚,翠翠的生命又向前迈了一步。黄狗在屋外吠着,翠翠开了大门,到外面去站了一下,耳听到各处是虫声,天上月极好,大星子嵌进透蓝天空里,非常沉静温柔。翠翠想:这是真事吗?爷爷当真死了吗?《边城》的每一节、每一句里,都可以辨辩认出一种全新的观看方式:读者如坐江上,茶峒的民风和生活细节如两岸风光,行云流水而过。以第一章为例,有描景摹物的实写:从白河两岸风光,到小饭店门口的客人和老板娘调笑;有破入历史维度的跳写:水灾时男子救人的敏捷可观,妓寨的来历与风情;有忽而定格的特写:永远那么静寂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的小城生涯……视角在不同空间、时间、情绪、心理段落中穿插跳跃,浅浅深深。写实,却不是一种凝固在个人之外的场景之实,而是与人相依相就之实。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叙述空间不动声地架构起来了,而沈从文对现实质地的敏感,对世界的爱恋,对人生的洞见都在这个崭新的结构中得到包容,得到释放,获得最大限度的表达自由。
故事的发展是两岸间夹的一水,与岸天然契合,波流却自成曲折,翠翠和二老感情中的起伏和隐忧;人物的一悲一喜就是水中潜流,无端而来,无奈而去,每个人都自成一个叙述回路,而又两两相对,二三相望,此起彼落,相互叠唱。即便是写翠翠一人的情绪波动,也常有黄狗的性情举动来衬,如翠翠锐声叫喊了两声,黄狗张着耳叶昂头四面一望,便猛的扑下
水中,向翠翠方面泅来了。到了身边时狗身上已全是水,把水抖着且跳跃不已,翠翠便说:装什么疯。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因为是刚和二老说过一句话来,而二老在龙舟赛上(因为张望翠翠不见?)失足落水。只是一处笔墨;微妙如此。而随着大老死去的阴影中,翠翠,二老,祖父,顺顺都各怀肚肠,湍流滚滚,直把故事推向高潮。在滔滔而去的河流中,没有一股潜流扭转大势,可是在流逝中每个人都感到与他人爱意交融,并渐渐获得对自己生命的体验和反省。
《边城》是一次对人生的的全面逼近,它骨子里的先锋性也被一代代读者越来越充分地体验到,所有这些,都将汇入人类整体经验的河流,虽然未知前方何处。正是沈从文这种超常的结构能力,使《边城》四溢着真正的先锋性和微妙自足的形式美。
四、秀丽的风光,突显山水美
作者用传神的笔触在《边城》中为我们展现这样的画面:有一个小溪,溪边有座白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户人家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人茶峒城边。溪流如弓备,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铺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
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这样的场景在早年农村居住过的人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小说中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邃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呜叫……这些富有地方彩的景物,都自然而美丽,优美如画,让人如入梦境,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二章中对边城发大水,人们从容应对的描写,对吊脚楼上重义轻利、守信自约的的描写,无不显示了湘西的田园气息。这方位于中国大陆西南一隅,有武陵山、雪峰山和云贵高原环绕的封闭区域是沈从文魂之所系的乐土。沈从文的乐园构想,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投射到人物性格、人际关系、茶峒社会与习俗,甚至自然环境等各个层面。
五、质朴的情怀,恬静的意境美
(一)静中见情
与本文的故事情节相适应,文中的人物之间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甚至没有多少活动。以翠翠为例,我们看到她是经常坐着的: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干塔下她坐在岸边她坐在悬崖上翠翠坐在灶边的矮条凳上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再坐在小板凳上来听祖父的话
翠翠于是坐在那白日里为强烈阳光晒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翠翠依傍祖父坐着”……从这些描述中,我们感受到的翠翠是一个恬静的湘西少女,但是,作者通过对话与心理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了她平静的外表下,火山喷涌般的激情,九曲黄河般的情感波澜,使我们热烈地感受到怀春少女的青春活力。
(二)平中见奇
这篇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没有一波三折的悬念,但却同样能把我们的心紧紧地吸引住。因为作者充分发挥高超的叙事能力,使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给人以新颖奇特的感受。
就以误会法的运用为例,小说通过种种误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透露出一缕令人心酸的淡淡的悲哀。比如写翠翠误会祖父,而产生了惩罚祖父的想法,而祖父把翠翠的心理反应误会为一般的撒娇,于是有了一段不切实际的教诲;祖父给翠翠讲她父母亲对歌的故事,又听了一夜的歌,他以为翠翠已懂了,就没告诉翠翠发生了什么,成为导致翠翠爱情悲剧的一大因素;祖父错误地以为夜歌是天保所唱,翠翠爱的也是天保,结果一片好心反而伤了天保;在与天保交谈后,他终于得知歌是傩送所唱,但仍未把真相告诉翠翠……使翠翠只能继续生活在梦幻中。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误会,才使我们从平淡的故事中
品味到新奇独特的感受。
这正是作家清新的故事中蕴藏的热情,朴实的文字中说隐伏的悲痛。时而含隐深沉,诉说着人世的悲凉与不平;时而慷慨欢悦,歌唱着生命和人性、风俗和人情,最终共同交织成理想的独具一格的乐章。纯洁如天使,质朴像脱俗的翠翠”“天保”“傩送”……就是活脱脱的跳跃在他笔下的人物――美丽如传说,神奇似仙境。描绘出一个个动人的情境,产生滋润心田的诗的意境、诗的情绪、诗的韵律。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