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特别申明:
  因时间仓促和能力有限,在收集整理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省略
(一)省略主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说新语<两则>》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两则>》
3渴,欲得饮,饮于河、渭。应为“(夸父)渴,欲得饮”。《夸父逐日》
4.北饮大泽。省略主语“夸父”,同时在饮和大泽之间省略介词“于”。应为“(夸父)北饮(于)大泽”。《夸父逐日》
5.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应为“(夸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
法国的气候6.“顾野有麦场”。省略主语“屠”,应为“屠顾野有麦场”。《狼》
7.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应为“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8.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省略主语:佛印《核舟记》
9.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三峡》
10.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应为“(浙江之潮)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观潮》
胃溃疡严重吗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应为“(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
12.斗折蛇行。应为“(溪水)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13.属予作文以记之。应为“(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4.局促一室之内。应为“(余)局促一室之内”。《满井游记》
1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句主语均为“臣”)《出师表》
16.乃入见。应为“(曹刿)乃入见”。(省略主语“曹刿”)《曹刿论战》
17.聚室而谋曰;杂然相许。应为“(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二)省略介词
1.“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应为“肃遂拜(于)蒙母”。《孙权劝学》
2.北饮大泽。省略主语“夸父”,同时在饮和大泽之间省略介词“于”。应为“(夸父)北饮(于)大泽”。《夸父逐日》
3.“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场主积薪于其中”。《狼》
4.“一狼洞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应为“一狼洞于其中”。 《狼》
5.“屠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词“于”,应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狼》
6.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各隐卷底衣褶中 。居右者椎髻仰面 。居左者执蒲葵扇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以上五句中,“居”、“隐”、“题名”后面均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核舟记》
7.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应为“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于)此。《湖心亭看雪》
8.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9.坐潭上。应为“坐(于)潭上”。《小石潭记》
10.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醉翁亭记》
11.局促一室之内。应为“局促(于)一室之内”。《满井游记》
12.帝感其诚;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应为“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愚公移山》
(三)省略宾语
1.可以为师矣。省略了“以”后的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应为“果得(之)于数里外”。《河中石兽》
3.不使学。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指代方仲永。《伤仲永》
缩小毛孔的方法
4.令作诗。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伤仲永》
5.愿为市鞍马。应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木兰诗》
6.“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应为“投之以骨”。《狼》
7.“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应为“一狼仍从之”。  《狼》
8.问所从来,便要还家。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应为“问(渔人)所从来,便要(渔人)还家。此人一 一为(之)具言所闻。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桃花源记》
9.应以为号。应为“因以(之)为号”。《五柳先生传》
10.上使外将兵。应为“上使(之)外将兵”(“使”后省略宾语“之”,代指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11.君与俱来。省掉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即“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12.乃入见。应为“乃入见(鲁庄公)”。(省略宾语“鲁庄公”)《曹刿论战》
13.可以一战。应为“可以(之)一战”。(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曹刿论战》
(四)省略谓语
文言文句式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再”和“三”后省略谓语“鼓”)《曹刿论战》
二、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世说新语<两则>》
2.其此之谓乎。“此”是“谓”的宾语,译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虽有佳肴》
3.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木兰诗》
4.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口技》
5.何陋之有。为了强调宾语“何陋”,用“之”将其提到动词谓语“有”之前。
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大道之行也》
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大道之行也》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为“对于菊的喜爱,对于莲的喜爱,对于牡丹的喜爱。”《爱莲说》
9.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10.弗之怠。应为“弗怠之”。《送东阳马生序》
11.吾谁与归。应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
12.城居者未之知也。应为“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13.时人莫之许也。“莫之许”,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许之”,译为:当时的人不赞同他这样相比。《隆中对》
14.宋何罪之有。“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应为“宋有何罪之”。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15.何以战?应为“以何战”。《曹刿论战》
16.忌不自信。应为“忌不信自”。否定句中代词“自”作“信”的宾语。《邹忌讽齐王纳谏》
17.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充当“置”的宾语。《愚公移山》
18.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充当“苦”的宾语。《愚公移山》
(二)状语后置
1.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将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处于补语的位
置。)《世说新语<两则>》
2.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语序为“当于上流求之”。《河中石兽》
3.蒙辞以军中多务。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
4.天倾西北。应为“天西北倾”。《共工怒触不周山》
5.投以骨。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狼》
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应为“细若蚊足,了了钩画”。《核舟记》
孤单的英语7.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应为“怀民亦未寝,相与于中庭步”。《记承天寺夜游》
8.并有乘骑弄旗标舞刀于水面者。应为“ 并有于水面乘骑弄旗标舞刀者”。《观潮》
9.更有痴似相公者。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湖心亭看雪》
10.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应为“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五柳先生传》
1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送东阳马生序》
七月份1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岳阳楼记》
13.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应为“负者于途歌”。《醉翁亭记》
14.述以文。应为“以文述(之)”。《醉翁亭记》
15.冷光之乍出于匣。应为“冷光之乍于匣出”。《满井游记》
16.祭以尉首(即“以尉首祭”,介宾短语“以尉首”作状语修饰谓语“祭”。)《陈涉世家》
17.受地于先王。即“于先王受地”。译为:从先王那里接受过土地。《唐雎不辱使命》
18.欲信大义于天下。介宾短语“于天下”作“信”的状语,即“欲于天下信大义”,译为:想在天下伸张大义。《隆中对》
19.欲报之于陛下也。应为“欲于陛下报之也”。译为:想向陛下报答先帝的特殊恩遇啊。《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