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校长”的特殊教育探索之路
—专访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申承林校长
伏云锦康丹黄志军
【摘要】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申承林校长是我国新时代培智教育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实践 者。他从西北来到广东,躬耕培智教育沃土已逾二十载。他组织并参与培智学校人性化校本课程建设,致力 于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充分发展;他执着追求培智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引领学校教师广泛学习、深入实 践;他积极探索新兴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深度结合,推动培智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成为一 名特殊教育改革创新探路先锋,既是他职业生涯的信仰,也是他践行“办好特殊教育”的承诺。
【关键词】名校长;培智教育;职业成长;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760
申承林校长
特殊教育教师申承林校长是我国新时代培智教育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他是广东省特殊教育专家指导委 员会委
员,国内多所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兼职教 授,也是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中屈指可数的“博 士校长”。2000年他从陕西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 毕业后就来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工作 至今。二十年间,无论岗位如何变换,他始终全身心 特殊教育教学 ,多 省
课题研究;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了教育部组织的培 智学校课程标准研制和生活适应教材的编写工作。截至2020年11月,申承林校长已在《心理与行为 研究》《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等刊物发表 论文14篇。二十载耕耘,申承林校长对特殊教育的 探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07年,申承林 校长被教育部和原人事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 人,被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评选为“2019全国最美教师”。近期,我们对申承林校长进 行了专访,倾听他的特教故事。
问:从西北到广东,从新兵到领军人物,您的特殊教育探索之路有着怎样的起点?
申承林校长:进入大学前,“特殊教育”对我而 言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我在陕西师范大学特殊 教育专业学习之后,才慢慢对特殊教育有所了解。2000年毕业后我就来到顺德启智学校工作,到今年 已经是第21年了。
我是西北人,西北和广东之间的地域差异很 大。到了广东后,生活方面比较快就能适应,但在工 作方面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虽然在本科期间我学 习了一些理论知识,也掌握了一些教学方法,但工 作伊始我就要面对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给他们上 课,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要过“语言关”。当时,绝大部分学生听不 ,,长 是 为解
语言难题,尽快学会粵语,我尝试了很多方法:请教 领导和同事,通过听磁带、看新闻学习粵语,同时参 加学校开设的粵语辅导班,我的粵语听说能力逐渐 提高,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就顺畅、便捷多了。
其次要过“专业关”。如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教 育,这是我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当时作为一名新教 师,虽
然我每天充满激情地和学生一起上课,但总 感觉教学效果不明显。时间一长,我开始怀疑自己 到底能不能帮到这些孩子? 2001年底,学校开始因 地制宜地探索本土化的课程改革模式。我担任学校 教研组组长,参与并组织了课程改革前期的一系列 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理解了课程的相关概 念以及课程建设的策略,并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学 校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王志超教授担任学校发展顾问,带领我们开发“人性化课程”。课程改革实践不 断解决了培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也让我 到了专业发展的方向。
问:学校将课程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举全校之力十数年如一日地进行课程改革。请您介绍一下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申承林校长:特殊教育和特殊儿童“特”在哪 里?这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也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改变了我们对特殊教育 和特殊学生的原有看法。
当时学校里绝大部分老师都认为,特殊教育和 普通教育没有本质差别,认为这些学生也应该像普 通学生一样学习文化知识,只是时间长短、节奏快 慢不同一老师们的固有观念成为课改过程中遇 到的第一个“拦路虎”。于是,我们革新观念,重建以 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以建立人的基本社会规 范为核心的 程 老师们 的教育教学 是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而是让他们学会听指令,能 够生活自理和与人互动。为破解老师们综合知识与 能力储备不足的难题,学校鼓励大家在做中学,由课程小组引导,相互学习;
或选派老师去兄弟学校,通过课程实验推广项目,做“老师的老师”,在这一 过程中实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此外,学校 每学期都会组织老师们在校内分享自己的教学和 研究成果,开展面向全省的公开教研活动。学校还老师们在 教师 名师 领 展 书 活 动。我认为,老师们课程改革能力的提升,与广泛学 习、深入实践密不可分,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 问 的程中
10 年的 践,明了学校 改 念的正确性和 程 系的有 性,让我们 了
改的信心。当然,课程建设还应做到与时倶进,所以 我们 在 断 和 有 程,程
加系统和个性化,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问:“人性化课程”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请您介绍一下这类课程的具体构建背景和实施策略。关于未来课程的整体设计,您有着什么样的思考与展望?
申承林校长:学校从2001年开始研发“人性化 课程”,以华南师范大学王志超教授的人性化教育 理论为基础,包括6大课程,其目标就是建立和发 展学生的基本人性。
一是社会化课程,包括7个子课程,帮助特殊 学生首先解决生存的基本问题,例如生理需求表 达、指令服从、感知环境、互动、安全防范等。二是 体能课程,主要解决特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身 体机能或技能问题,以训练和发展特殊学生的粗 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为重点,指向生活、解决生活问 题、回避潜
在危险。在特殊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生 活技能并能解决生活问题后,就开始开展形体控 制方面的训练,以便特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 出正常的身体姿势。最后是开展竞技体育训练,帮 助特殊学生提升运动能力,发展一定的协作能力。
作课 。学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匹配相应的电脑程序,帮助特殊学生 学 生 的知 化的教学过程中促进特殊学生手、眼、脑多感官协调 发展,并通过大量动作促进基本思维的发展,提高 认知水平。四是言语课程。从特殊学生已有的生活 发,学 的,
语言素材进行加工,从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提高 思维能力。五是情绪分化课程。通过训练不断让学 生感受、体验自己的情绪,实现情绪分化,这也是 促进他们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过程。六是划画课 程,通过对点、线、面等概念的认识和把握,提高学 生的智力水平。
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常研常新的课题,当前特
殊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理念探讨相对薄弱、对特殊 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研究较为匮乏等不足,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攻坚克难。总体来看,目前学 生的障碍类型增多,障碍程度也在逐渐加重。学校 要适应这种变化,未来课程的整体设计要做到以下 几点:第一,系统化。课程建构必须要纳入学校发展
大局,进行整体设计、整体建构。第二,个性化。根据 不同障碍类别、不同障碍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给 他们提供合适的课程支持。第三,动态开放。学生是 在发展的,老师是在成长的,课程实施的外部环境 是在发展变化的,所以要建立动态机制,依据学生 水平、特点的变化和时代、社会的要求对课程进行 相应调整。第四,信息化。积极引进新的技术,与课 程深度整合,突破特殊教育发展瓶颈。学校正积极
探索将V R技术和课程进行整合,在虚拟环境中,解决 统教学 解决不 的智教育
问题。第五,落实新课标。学校始终遵循十六字方 针坚决贯彻”,即新课标、新教材一定要坚决落 实、落细。“实事求是”,即从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 水平出发。“因地制宜”,即结合老师的教学能力和 环境条件去实施。“有机结合”,即将课标理念和新 课程内容体系与学校已有的课程理念、课程体系做 有机对接和融合。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采 取“上位执行”的方式,契合学生特点和能力水平,从逻辑上、系统上对整个课程标准做全面整合。
问:您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未来特殊教育”理念,并致力于推动学校专业化从经验水平向科学7K平迈进。您认为教学_线如何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申承林校长:信息化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改 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例如,在学术研究中,心 理学采取的基本研究范式是通过抽样的结果来推
断和认识总体。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人 们可以直接对总体进行研究,直接得到关于总体的 结论。在此背景下,老师对学生的认识更快捷、全 面、系统,对体的研究结果也更加准确、及时。另 外,通过对数据的挖掘,也可以获取数据背后有关 体的更多信息。特殊教育教师们要掌握对教育数 据进行分析、应用的基本技术,获取与特殊教育相 关的最直接、最全面、最权威、最新鲜的知识和信 息,从而快速地在教学中做出决策和调整,使教学 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 发展水平,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过程也 会更加科学、有效。
学 在 展 特殊教育 ,
大数据、虚拟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的信 息技术成果运用在特殊教育领域,对课程进行深 度整合,对教学环境进行系统重构,对教学技术进 行全面 ,特殊教育 基于 有的技术
件无法突破的瓶颈问题,实现特殊教育效率与质 量的跨越提升。我们希望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通 过对这些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构建起全面的数 据捜集系统,并对数据及时分析和处理,以便为将 来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信 息。
问:您一直提倡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参与,在这方面学校开展了哪些有益的实践?
申承林校长: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感受到,在 当今开放的时代,特殊教育要高质量地发展,必须 主动
走向社会,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行业、支持这个 行业。我认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有两大职责,一是教书育人,为特殊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和训 练,培养其融入社会的能力和素质。二是推动社会 了解、接纳特殊学生,支持和推动特殊教育发展。学生将来能否顺利进入社会,能否得到认可和接纳,不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努力,还取决于整个社会 的认知和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接纳、理解、认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一定的载体 和途径。近年来,学校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 是通过专门的文体艺项目来搭建学校与社会的桥 梁。以学校的融合足球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课程 整合项目为例,这些文体艺项目彰显了人类文化 的精华,包含了很多育人元素。比如足球的基本规 则就是两队对抗,对抗时需要分清楚队友和对方 队员。整个比赛又涉及角转换,而分清角、做 到角转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自我意识。训练过程中需要和队员、教练、对手互动,可以帮 助学生建立和发展社会行为。同样,在舞蹈、歌唱、器乐演奏、手工等艺术形式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 育元素,我们把这些教育元素筛选出来,与课程进 行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成长平台,帮助 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搭建了面向家长的展示平台 和线上培训平台,为家长参与教育并将学校教育 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提供渠道。另外,学校将推动构 特殊 教育专业 体 ,全
的特殊教育专业资源整合起来,吸纳更多社会资 源投入特殊教育,形成更广范围、更有深度的特殊 教育发展新格局,实现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的特殊 教育 ,分发 特殊教育学 在全 特殊教 育发展 的和推动 用。
申承林校长对特殊教育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探索精神,他是“办好特殊教育”的坚定践 行者。@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 学系,200062)
特别鸣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