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转载)
特殊教育教师定义:
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顾名思义,就是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随班就读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它不仅把特殊儿童简单地放在普通班级里,而是要创造条件,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随班就读是中国实行全纳教育的一种形式。
随班就读对象:
国家教委在《关于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试行办法》中规定了随班就读的对象:即视力(包括盲和低视力)、听力语言(包括聋和重听)、智力(轻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包括中度)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暂不具备筛查鉴定条件的农村地区,被怀疑智力有问题的少年儿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法定文件规定的对象。
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班就读实验。
1983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了“儿童目前多数在普通学校就学”。
1987年12月,国家教委在《关于印发“全日制学校(班)教学计划”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到:“在普及初等教育过程中,大多数轻度儿童已经进入当地小学随班就读。这种形式有利于儿童与正常儿童交往,是解决轻度儿童入学问题的可行办法。”这是“随班就读”一词的首次出现。
1994年,国家在《残疾人教育条例》中以法律的形式对随班就读予以规定。其第三章“义务教育”中第十七条规定:“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根据条件,通过下列形式接受义务教育:(一)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二)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其他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三)在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为了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国家教委1994年发布了《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试行办法》。
随班就读学生的安置:
班额
国家教委在《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中规定了随班就读的班额: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少年儿童,每班以1—2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人。对于随班就读工作量的计算,各地有
多种方法,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如有的地方每增加一名随班就读的学生就减少3—6名普通学生,一边教师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随班就读的原则
第一,就近入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应当就近入学。在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也可以相对集中在指定学校就读。
第二,区(县)教育部门负责规划。区(县)教育部门应当把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规划,并把任务落实到乡镇和学校,切实保证特殊儿童按时入学。
第三,学校接收服务区的儿童入学。普通学校应当依法接收本服务范围内,能够在学校学习的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得拒绝。
第四,改选合适的安置。随班就读、特殊教育班和特殊教育学校是公立学校系统中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教育安置形式。一方面,应该尽可能根据特殊儿童的条件和当地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依照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最少限制环境原则,做出随班就读安置;另一方面,如果经过努力证明随班就读不符合该特殊儿童的需要时,应该为其改选更适合的教育安置,如特殊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
随班就读的形式
第一种,完全随班就读。就是说,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普通班中一起学习和活动,接受义务教育。普通班级教师利用自己的专长,针对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提供个别辅导。普通班教师应通过在职培训,学习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特殊教育教师不直接承担普通班教师的辅导,但直接参与随班就读学生特殊需要的处理。
第二种,辅以咨询辅导服务的随班就读。这种形式需求特殊儿童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由普通班教师处理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问题,如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教材及教育方法等,并得到特殊教育教师的定期或巡回指导。特殊教育教师也可以定期或巡回指导。特殊教育教师也可以定期或巡回对随班就读学生提供直接的服务。
第三种,配有资源教室的随班就读。这种形式是随班就读学生的学额在普通班中,学生除在普通班接受教育外,还要在规定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的直接辅导和帮助。在资源教室花费的时间和学习的内容可因人而异。
第四种,提供特殊专业服务的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学生根据个别的特殊需要,由相关专业人员提供直接的专业服务,如语言障碍由相关专业人员提供直接的专业服务,如语言障碍儿童定期到言语中心接受言语。
随班就读的管理:
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管理。管理主要体现在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三个层次中。
教育行政管理
教育行政管理主要有四个环节:一是建立组织机构,由专人负责随班就读工作,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开展调查统计工作,掌握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及任课教师的情况,做好基础性资料的收集工作;三是督导检查,对随班就读工作统一要求,统一检查。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主要有四个环节:一是依据有关法规或文件,接纳特殊学生入学;二是为保障特殊学生的正常发展和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特殊学生入学之初就为其选定合适的教师和班级;三是建立专门的随班就读学生个别档案,进行个别化管理;四是制定学制,对修学年限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对随班就读学生毕业后的去向进行安排。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班主任将随班就读的学生纳入常规班级管理;二是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班主任采取特殊措施帮助随班就读学生适应普通班级的环境,并开展个别教育;三是班主任与特殊
学生家长协作管理,共同探求对特殊学生的教育途径。
随班就读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通过团体活动方式,形成团体内合作学习,并在团体间进行积极正向的竞争而实现有效教学的机制。合作学习是竞争方式的替代,它为学生提供了共同努力实现个人和集体目标的框架,强调了共同协作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要求将教学目标或内容分解成团体成员的具体任务,共享材料和资源,并通过互助合作来共同完成;合作学习的团体成员通过直接沟通、相互鼓励来完成任务,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合理的奖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通过评估个人
业绩,并将结果反馈给个人和团体,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和公正的评价。团体在做决策时,要明确哪些成员的贡献是有益或无益的,哪些团体行为应该继续或改变。
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将随班就读的学生安排在相应的团体中,与其他学生共同活动,在相互影响和激励中完成与之相适宜的教育目标。
同伴辅导
同伴辅导是指将学生进行配对,方便已经形成目标技能的学生帮助传授技能并练习先前习得的技能。同伴年龄相仿,经验相似,语言相近,因为相互之间的模仿、认同可以产生教师教学所不能达成的效果。
在随班就读中,同伴辅导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特殊儿童在课后的学习和复习中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能够增进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同伴的社会责任感和做事的能力。
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是教师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基本情况,到针对随班就读学生个别教育的依据和方法,制定切实有效的个别教学计划,采取一切有效的特殊教育手段,以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个别教育的实施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教师应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个别辅导。
差异教学
差异教学即指在班级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的本质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使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匹配,并促进学生向优势的学习方式转化,最终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最大限度发展。
实施差异教学的前提是对学生的全面测查和了解。对随班就读学生而言,不仅要了解他的障碍情况,还
要了解由障碍带来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具体地说,既要了解他的个人特点,也要了解他与其他学生的差异、不足和优势,了解他和其他学生可以共同学习的知识内容,为差异教学的设计提供基础。
实施差异教学的要求如下:第一,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学目标不能大一统,应该有一定的弹性。第二,课程应该灵活,可选择。必修课程是保证基本素质的要求,随班就读学生一般都需要学习。选修课程应有较多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第三,学校应建立课程资源中心或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第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保证全体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应设计开放性的、可选择
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层次和类型,应当把同质分层学习和异质分层学习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