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模式下支持性资源教室建设探究
作者:谢瑞祥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114期
        【摘要】随班就读模式下,资源教室的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当前,我国各地资源教室的建设存在部分地区建设进度缓慢、缺少配套专业教师、内部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建议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教师培训、制定建设标准等方式,加强各地资源教室的建设。
        【关键词】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特殊教育
        隨班就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特殊儿童实行的政策,要求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平等教育,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发展机会,促使他们最终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随着国家随班就读模式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选择在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他们大部分时间和正常儿童一起在普通教室接受文化课(比如数学、语文)的教育,而自身存在的缺陷训练和补偿训练则需要到资源教室接受个别训练。
        在这种随班就读形式下,资源教室如何发挥实效性,切实为特殊儿童提供与他们自身需要相一致的指导和帮助,最大限度发挥出融合教育的功效,就成了学界迫在眉睫的问题。资源教室的构建涵盖环境布置、课程开发、师资配置等一系列内容,本研究重点以资源教室构建中最基础的环境建设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如何从环境方面增强资源教室的实效性。
        一、当前普通学校资源教室环境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地区资源教室的建设进度缓慢,缺乏配套保障
        近年来,我国各地开始广泛建设资源教室。以东莞市为例,截至2018年底,东莞市已
经完成了33间资源教室的建设。预计到2020年,全市可以完成共计66间资源教室的建设,平均每个街区(镇)两间。但是,并非所有城市都能够达到东莞市的建设水平。如我国西部地区资源教室就非常缺乏甚至干脆没有配备。资源教室建设的滞后,背后是各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表现。
        2.资源教室缺乏具备特殊教育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
特殊教育教师
        资源教室作为专门为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提供的集特殊教育教材、教具、康复器材等于一体的场所,对普通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部于2019年7月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根据最新数据。我国随班就读在校生32.91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49.41%。总得来看,由于通过随班就读方式入学后学生分布比较广,因此难以为各个学校配备专职的特殊教育教师。这导致在资源教室从事教育的教师,不仅仅要具备常规教学能力,也要掌握一定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如康复知识等,以便于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教室的各种资源,针对特殊学生提供专业的特殊教育。由于普通学校的教师主要来自于普通高等院校,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训练,所以人员能力的缺失将导致资源教室的作用难以被充分发挥。
        3.资源教室内部建设不够完善
        笔者随机抽取了我市几个镇街共计11间资源教室进行了调查统计,以资源教室的面积作为重要对比参数,情况如图所示。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资源教室的面积普遍在60—80平方米。该面积作为普通用房是可以的,但是作为资源教室则略显局促。因为资源教室内普遍配备支持教师对学生开展学业辅导、康复训练等各种类设施设备,因此除了常规的如黑板、课桌、讲台等常规教学设备外,还会配备多功能健身器械、知觉训练器械等设备。这些康复设备通常占地面积大,需要配套零部件较多,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这些都导致现有资源教室的空间变得非常紧张。
        二、资源教室环境建设的具体实施策略
        1.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各地加强资源教室的建设
        虽然资源教室建于学校,但其建设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仅仅依靠学校自身难以筹措到相关经费。因此,为了推动积极兴建,需要当地政府的主动作为。建议从更高的层面做好资源教室建设的顶层设计,该顶层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字性的规划,更应该包含配套资金
来源、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各地区资源教室建设的规划时间表等,如此以来资源教室的建设能够快速落地,避免被其他事项所干扰。
        各地方基层应当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推进资源教室的建设。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成立政府主导、单位协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资源教室建设推动机构,落实各方责任机制。建设过程中,努力做到加强宣传力度,并及时对建设规划和建设进度进行公开,确保资源教室建设工程得到顺利推进。
        资源教室建成后,建议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推出具体的政策性文件对资源教室进行管理,提供配套的资金保障,确保资源教室能够得到持久的支持,以便于能够长期运作。
        2.加强对资源教室内工作教师的培训
        对于国家层面,国家政府可以鼓励高校针对师范类专业学生开展必要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或在传统的教育类课程中增加特殊教育的相关内容,以此来培养既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拥有一定的康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各个已经建有资源教室的学校,可以为在资源教室内工作的教师提供更为完善的入
职教育和职后的特殊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入职教育应当涵盖基本的康复理论知识、特殊儿童的心理知识和基本的康复技能,以便于新入职的教师能够快速融入自己的工作岗位,适应自己的工作内容。职后培训应当定期开展,确保教师的能力不断提升。
        3.制定区域性资源教室建设标准
        《春秋》有言:“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无论做何事,都应当有一定的标准,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资源教室的建设涉及到教室面积、配套器材等多个方面,为了能够确保各地的资源教室都能发挥作用,应当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设立区域性的资源教室建设标准,明确规定资源教室的建设情况和设施设备的配套情况。
        应当避免用更高层次的标准(如全省甚至全国性的标准)“一刀切”,导致该标准在部分地方难以实施。建议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
        三、结语
        资源教室的价值,是随班就读模式的支持性资源,是融合教育的实施与体现。资源教室
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的关注,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的关注。资源教室的建设仍面临艰巨而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一一去解决。随班就读模式是融合教育的具体实践,这项事业曲折但是充满希望。我们将对资源教室的建设继续深入研究,持续推动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为特殊儿童开辟一处舒适、安全、自由的心灵港湾。
        参考文献:
        [1]段亚雄.东莞召开2020年教育工作会议[N].信息时报,2020-01-10(C1).
        [2]教育部. 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v/jyb_sjzl/sjzl_fztjgb/201907/t20190724_392041.html.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