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吟浅唱话乡愁 实践活动促发展
作者:方晓懿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3年第06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以文包诗形式出现的文章。文章以脍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课文情感真挚,有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积累语文材料,积淀语感,获得生活体验。
        一、口头表达有梯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会与别人交谈,能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词串和说话训练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提供了一个优质平台。
        如在引导学生感受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热闹的场景时,先出示词串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头插茱萸,登高游玩、家家户户、欢度节日乡愁教案,让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感受到大街上的热闹,再让他们用上句式:重阳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在欢度佳节。你瞧,人们有的____,有的____,有的____。重阳节真热闹啊!来说话。把刚才出现的成语运用进来,这样既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更深刻地感受到节日的热闹;又减轻了难度,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无疑是训练说话能力的最好阵地,说是语言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说的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鼓励学生说,训练学生说,强化学生说。
        二、感情诵读有温度
        《毛诗》曰: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说明诗是情感的载体。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古诗简短扼要,要想真正体味到诗中蕴含的情感,光靠老师讲解的话,学生学习可以说是事倍功半,而让学生自己去反复诵读,细细体会,再加上老师的稍加点拨,学生便能走进诗意,走近诗人。
        比如,在理解思绪万千一词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又到了重阳佳节,目睹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曾经也是这样合家团圆的情景,又想到了如今孤身一人在他乡,更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来读词,读出王维的心情。
        2.思绪万千时,王维把浓浓的思念融进了短短428个字里,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此时此刻,你是王维,站在庭院里,沐浴着轻柔的晨风,你情不自禁地吟诵着:(指名读)。
        此时此刻,你是王维,站在山坡上,眺望着遥远的家乡,你无限深情地吟诵着:(指名读)。
        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站在窗户前,仰望着皎洁的圆月,你心潮澎湃地吟诵着:(指名读)。
        多么深切的思念,多么美好的感情,千言万语汇成了这首诗。(齐读)。
        4.这情,是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这情,是朝思暮想的思乡情,这情,是背井离乡的离别情。这情,每到佳节来临的时候,会变得更深、更浓、更真、更切!
        张祖彤先生所说:诗歌教学首先应该以情动人,情动而后理通。只要感情的弦跃动起来了,那么不管诗人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我们都可以成为他的知音。这话说得通达简练,含义深刻。确实,教学诗歌必须紧紧抓住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情动人。这部分教学笔者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展开想象来具体领会。在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之后,通过诵读来拨动他们的情弦,奏响思乡之情的乐章,成为诗人的知音。诵读,就有了温度!语文实践活动就成了美的享受!
        三、梳理诗意有厚度
        在本文的教学中,笔者一方面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理有效地引导推动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与探究。
        在考察学生对诗的理解、对课文的掌握情况笔者是这样来设计的:王维是个大诗人,他的作品往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吟诵着这首小诗,你眼前看到了哪些画面?指名学生回答
诗意,相机引出诗句。学生在学习了课文的基础上,一幅幅图画在脑海中酝酿而成,因此他们能较为容易地有条有理地叙说诗意。
        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较大的自主阅读的空间,这一切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去感受。体验探究的快乐,体验自由表达的课堂才是一个有生机的课堂。老师只是适当点拨,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去体会、去感悟、去品读。从而,语文实践活动就成了学生主动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教师成为走向花香的引路蜂!
        四、拓展知识有深度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包诗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古诗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王维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贯穿于整首诗,为了让学生体会700多个日日夜夜,
王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挂牵。于是在教学中笔者出示了他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出示诗意,引导学生简单了解了这首诗之后,再来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课题时,学生对王维的的感受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又如最后的拓展:
        思乡是一种情怀。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李白(这是李白的思乡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这是张继的乡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这是叶绍翁孤独寂寞的乡恋情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这是王安石急切的归乡之心)
        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拓展,既让学生学习语言之美,学习运用美之语言,又能通过对文人墨客诗作的欣赏,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实践活动就成为丰厚学
生文化知识的土壤,盛开出娇艳的诗花!
        上语文课难,上一堂诗味语文课更是难上加难!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笔者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准备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包括口头表达的训练、感情诵读的训练、梳理诗意的训练、拓展知识的训练等,以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其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同时促使其获得情感教育和审美体验,进而促进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