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践行•动态/名师论语
乡愁散文”的文阅读审美教学路径
潘敏刘虹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优秀的散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是进行美育的最佳资源。本文以文阅读的方式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散文”,以专题探究挖掘整合阅读材料中的审美元素,以多种活动丰富审美体验,以情境写作提升创美能力,探索出一条散文文阅读教学的审美路径。
关键词:审美教育;乡愁散文;审美路後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丨002 -2155(2021)03 -0026 -02中图分类号:G632.0
优秀的散文大多“文质兼美”,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余光中先生是一代散文大家,他将诗歌创作方法引人散文创作中,使 其散文语言具有诗化的特质,而 他笔下的“乡愁”,既有去国怀乡的“地理乡愁”,又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与眷念的“文化乡愁”。这使其“乡愁散文”大多“情采皆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进行审美教学的重要载体,值得我们欣赏品鉴。下面,笔者以余光中“乡愁散文”文阅读教学为例谈谈散文文阅读教学的审美路径。
—、专题探究,培养审美思维
互文性阅读是一种以文解文的重要策略。在阅读一组文章的时候,运用比较、联系、求证的思维方式,在不同的文章间寻相关(似)点或差异点,同时在文章与文章之间勾连出外部楔人与内部自洽形式的榫卯结构,在由读而写、由写而读的反复过程中,拓 宽思维的宽度与厚度,让学生建立一个多感官联动的立体思维模式。通过对作者的同类文章的联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好作品的共通之处,获得审美经验的增长,在探究中习得审美规律,在 言说中实现审美情感的演绎。
学生初读《沙田山居》都会赞叹其文采,但若不与余光中的其他文章进行联系比较,就会让阅读余光中“乡愁散文”的价值与意义大打折扣。有效整合文本是文阅读开展的前提,更是学
生在文阅读课中提升语文素养
的保障。围绕余光中“乡愁散
文”这个母体“组”,整合粤教
版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进行
互文比读,确定“生花妙笔写锦绣
文章,乌发到白头故土难忘”这个
母题,通过联系社会背景,对作品
进行深入鉴赏与交流,师生共同
探寻到读同一主题散文的方法,
并启发学生将所学方法推广运用
到其他“文质兼美”的主题散文
的阅读中去,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多种活动,丰富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审美活动的重要
内容。阅读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可分为直觉体验、认同体验、反思
体验三个层次。课堂上,可立足
这三个层次,设计多种活动来丰
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一)问题导读,引起审美
注意
钱梦龙在《导读的艺术》中
说:“务求总体把握,得其精要。”
文阅读因其课堂容董大,课前
导读能否指向文本的“精要",很
大程度将影响课堂生成的质量。
在导读环节,笔者设计了“品
言析文初解味”活动,要求学生课
前阅读《沙田山居》《听听那冷
雨》,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
并作批注,提出“有人说余光中的
散文‘情采皆备’,你赞同吗?为
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对余光
中散文“美”在何处进行思考、探
究,关注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散文
有光泽,有密度,有弹性,有张力,
“情采皆备”的特点。
(二)诵读分享,获得直觉
体验
直觉体验是指学生对文学作
品的语言、画面、情绪、意韵等的
第一感受。余光中先生在散文创
作时有意将“诗笔越过界来”,使
其散文语言具有诗化的特质。如
何发现文本的美?清人刘大槲在
《论文偶记》中指出:“积字成句,
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
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可
见,诵读是感知文质兼美的文章的
重要途径。将这些无声的文字变
成有声的语言时,学生马上就被文
本自身的美吸引,进人直觉体验层
次,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笔者设计了“我是朗读者”活
动,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片段进
行配乐朗诵。在朗读中,学生与文
本对话,不但感受其音韵美,感知
其辞采丰美,还能在字里行间见出
意象,领略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朗读热身后,再进人文本内容赏析
和语言品味,便能兴致盎然了。
(三)比读赏读,进入认同
体验
在诵读中体验与感悟了语言
美,获得对文本的直觉体验,但是
对于文本为什么“情采皆备”却
不甚了解。学生必须驱动自己的
想象和情感,通过再读,细品,进
人认同体验层次,才能慢慢发现
它为什么好。在阅读教学中,赏
析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一种层次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下旬• 2021.3
较高的审美活动。
笔者设计了“比读赏读知其味”环节,让学生细读《听听那冷雨》《沙田山居》,举出实例,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比较这两篇文章有何相同点,并写出50字以上的点评赏析来感悟余光中散文独特的魅力。学生赏析《沙田山居》中 的“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重 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听听那冷雨》中的“只是杏花春雨不再,牧童遥指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等运用诗化的语言或化用古诗文、典故的语句,可感悟出余光中对诗意中国的怀恋和难以见到回忆中故国的怅惘。经过这轮探析,学生阅读的层次就从只注重余光中单篇散文理解的浅阅读升华到了探讨分析其共性的深阅读,最终归纳出余光中乡愁散文的特点:典雅精练的遣词用字,韵律相谐的文字配称;注重古典诗意的意境营造及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情思。
(四)研读联读,获得反思体验
直觉体验与认同体验对文本的把握还停留在“知其然”的阶段,但只有升华为反思体验的审美体验,才能让人进人“知其所以然”的阶段。要真正知其所以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中,适时引入助读资料,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联 读助读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理性认知。
笔者在讨论环节出示问题:为什么余光中会在《沙田山居》《听听那冷雨》这两篇散文中大量渗透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诗意盎然的句子?并提供三则助读资料:一是余光中在《炼石补天蔚晚霞》中提到的“乡愁是根深蒂固的人之常情,但不完全由地理造成。物是人非,便有乡愁。我当年离开内地,‘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乃 此生最大的伤痛。幸好那时我已经21岁,故土的记忆、文化的濡染已经深长,所以H后的欧风美
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我
在诗文中所以呼喊着狂吼着黄河
长江,无非是努力为自己招魂。”
二是旅美学者夏志清在《余光中:
怀国与乡愁的延续》中对余光中
“乡愁散文”的评价:“他所向往
的中国,并不是台湾……而是唐
诗中洋溢着‘菊香与兰香’的中
国。”三是台湾当代画家、诗人罗
青对余光中“乡愁散文”的评价:
“余光中的乡愁,不是对某时某地
某人的怀念,而是对‘文化地理’
的眷念,对‘历史’传承的牵挂,
他笔下的长江黄河、千岩万壑、风
流人物,全是‘文化中国’大观园
中的殿堂长廊、栋梁石柱、水木庭
院的化身…余光中乡愁的背后
是‘文化中国’。”
通过文本研读和课外资料的
联读,学生感悟到了余光中的散
文美,正如他自己所说:“不过我
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
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
个中国的眷恋。”余光中的“乡愁
散文”皆是他对曾温情濡染过他
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回眸,是
早已化其血脉魂魄的文化乡愁的
自然流露。
余光中先生作为台湾“乡愁
文学”的代表人物,自21岁渡台
以来,他的诗文从未停止对乡愁
的抒发,但到上个世纪70年代,
他对乡愁有了一次集中的抒发,
即发表于1972年的《乡愁》,1974
年的《听听那冷雨》,1975年的
《北望》《沙田山居》。这个时期,
他的诗文所抒发的乡愁特别动人
心弦,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又出
示了助读材料:《三联生活周刊》
中王丹阳的《蒲公英的岁月:余光
中与那一代乡愁》,引导学生对于
乡愁散文的理性认知进一步深
化。学生通过讨论后认识到:回
不去的地方才叫故乡。在20世
纪7 0年代,以余光中为代表的渡
台知识分子担心再也回不了大陆
了,可是故土难离,骨子里的文化
血脉更是不可割舍,所以,这个时
期的离散之感便更加锥心刺骨,
反映到他的诗文之中,那份抒发
个人心绪和家国情怀的乡愁就特
别动人心弦。诗意的语言加上这
份融合了地理与文化的乡愁,让
余光中先生的散文情采皆备,分
外动人。
三、情境写作,提升创美能力
散文的审美活动还要引导学
生在发现美、鉴赏美的前提下创
造美,这是对学生思想与情操的
升华。在认识和体验文本中“情
采皆备”的语言及“文化乡愁”的
情思后,让学生用言语表达出对
美的体验,传递美,并让更多人感
受到不同体验带来的美。通过写
作去表达美和创造美是散文阅读
的高级阶段。
笔者设计了“写出美文悟其
味”课后写作活动:“三年后,你
告别故乡,踏上了他乡求学之途。
时值中秋佳节,母校广州市第十
六中学的‘新绿’文学社‘家乡
美’栏目向校友征稿。身处异乡
的你,涌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请
用诗化的语言写篇抒情散文《我
家在广州》投给校刊。”其中设计
了特定的情境,以激活学生的情
感和思维,催生创作灵感,学生写
出了不少佳作。口
参考文献:
[1]古远清.余光中评说五
十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
社,2016.
[2]余光中•时间的乡愁[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
[3]熊芳芳.语文审美教育
12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8.
[4]熊芳芳•语文:生命的,
文学的,美学的[M]•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2013.
[5]孙绍振.孙绍振如是解
读作品:散文及其他卷[M]•福
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6]王金旺.基于学科核心素
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0B).
[7]曾焱•乡愁与家国:余光
中何以点燃一代华人[J]•三联生
活周刊,2018(1).
践行•动态/名师论语''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下旬• 2021.3
■重点作者简介
陈美元,男,1984年生,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学校办公室主 任〇
曾在〈华夏教师><;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师)等期刊 发表〈谈教师成长瓶颈期的突破》< 坚持容错适时纠错成就个性 ><;当人文求
善遇到科学求真><;语文课堂的显性训练与隐性训练策略》等教研论文十余篇。
主持市级课题“以项目式学习法促进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研究_’,
参研课题两项。主编教辅资料《唤醒心灵润泽生命><;高中语文必备知识与技
能》两部,担任副主编、编委的教辅资料6部。
曾获曲靖市政府特殊津贴,获曲靖市优秀教师、曲靖市名班主任等荣誉称 号,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级作文大赛并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李健,男,1975年生,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四中学教师,青岛市市北区首 批优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市市北区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
发表学术论文〈从教师设问到学生发问》《浅谈阅读教学中’‘以读促思”
教学策略的运用><;取舍之道》等。主持、参与国家级子课题"初中阶段以学
生为中心的诵读式教学策略研究”,参与山东省规划课题“初中语文‘触发、
引领’作文教学法的实施路径与理论研究”,省教科院课题"‘学立方’课程
体系构建和实践研究"。参与编写《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解与实践》一书。
曾获青岛市教学能手,中语会山东省语文优秀教师。多次执教各类公开 课、名师开放课,获青岛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20年获青岛市教育科研成果
特等奖。
潘敏,女,1979年生,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教师,广州市刘虹名教师工作室
成员,广州市中学生文联理事学校指导老师。
曾在《广东教学><;广州师训》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慧剑斩情丝》《现代 文阅读备考策略初探》。参与“学习村庄”到内地、香港和美国等学校跨地专题
研习计划,参与"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有效性探究"课题获广东教育学会第三届
教育规划研究成果三等奖。课例《价值拍卖》获广州市一等奖,指导多名学生在
市区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和征文活动中获奖。
曾获广州市中小学第二批名班主任、广州市天河区先进个人、广州市越秀 区青年教师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班主任综合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多次
获得越秀区政府嘉奖。
陈长青,男,1978年生,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高级教师,兰山区兼职教研
员,临诉市作协成员。
曾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上发表(高考作文这样写才有戏> <;善待课堂 错误提升教学品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在 <;语文报》上发表 <;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在《基础教
育改革论坛》上发表(教育就是一堆细节> 等论文12篇。曾参与国家级课题“新
乡愁教案课标背景下高效课堂研究”。出版<;十一班的名义><_路走来一路歌><;躬耕
大巴山桃李染校园〉等著作六部近百万字。
曾获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城口县优秀支教教师,临沂市区骨干教 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学校名师、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