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1
乡愁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游子的乡愁。
  教学过程
  一、过渡导入,整体感知。
  1、李白的《静夜思》,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播放多媒体展示的诗文、意境图,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意境。
  3、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请同学们了解“泊”的意思: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
  (2)、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
  二、自读课文,释疑解惑。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对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3、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
  (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
  2、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诗人写了“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寒山寺”、“夜半钟声”等等。)
  3、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夜泊开始了。
  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而又寒冷的画面,也暗示着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这两种声响更加衬托夜的宁静、凄清。
  江边的枫树、孤零的客船、隐约的古寺:说明停泊地的偏僻、荒凉。
  4、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用笔把你和诗人的情感画出来。(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暗、寒冷、凄清、辽远而又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5、音画渲染,体验意境。
  (1)、播放意境图,播放音乐古曲《汉宫秋月》。
  (2)、教师进行意境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几棵枫树,隐约可见,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隐约约的寒山寺……
  (3)、再次播放《汉宫秋月》,学生在音乐中自己揣摩诵读。
  (4)、提问:读诗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心中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愁,漂泊之愁)
  (5)、你能通过读,再次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生跟随音乐齐读)
  (6)、再次播放《汉宫秋月》,师生共同吟诵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与情感。
  四、拓展阅读,比较延伸。
  (1)、出示杜牧的《泊秦淮》及部分词语解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秦淮:指秦淮河。笼:笼罩。商女:卖唱的女子。江:指秦淮河。犹:还。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代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歌曲,被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2)、让学生理解诗句大意,比较《枫桥夜泊》与《泊秦淮》在“愁”的内涵上有何不同。
  (《枫桥夜泊》表达的是个人之愁,《泊秦淮》表达的是忧国之愁。)
  (3)、课外搜集这类题材的古诗,熟读成诵,开一个古诗诵读会。
《枫桥夜泊》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提2—3名学生吟诵)
  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同学请看。(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清冷。
  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生:很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