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纪实与评析二
《乡愁》教学纪实与评析二
2022年7月17日上午,牡丹江农场××局党校礼堂正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最后一节是语文课。开课了,一位略胖的长着娃娃脸的青年男教师稳步走上讲台。主持人介绍说他是牡丹江市平安小学的语文教师赵昭。赵昭微笑着讲课了,几句幽默的导语,立即抓住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注意力。尽管礼堂蒸笼般闷热,但听课教师仍然聚精会神地听着、记着,大家都被赵昭挥洒自如的教学风度,清晰简练的教学思路,准确诙谐的教学语言,精湛美妙的教学手法一再折服。赵昭讲课结束,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家由衷地赞叹:赵昭老师把语文课讲活了,他的课表达了情与理的融合,美与实的统一。听他的课,如沐浴温暖的春风,让人回味无穷。
一、教学思想前卫隽美,却不乏求实
赵昭在平安小学是有名的“另类教师”。他在教育教学上总是与众不同,思想很前卫。但是,他并不赶时髦,而是在先进教学思想指导下,实实在在地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赵昭认为,教师备课不能更多地考虑自己怎么上这节课,课堂教学不能以自己的愿望“引导”学生步入自己预设的轨道,成为“教案剧”的照本上演。教学应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为学生效劳。在教师的眼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和独特经验的人,是一种学习的力量。所以,在课堂
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学习活动。这是一种先进、隽美、求实有机统一的教学思想。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赵昭的课堂教学总是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用自己的关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焕发出勃勃生机。赵昭执教的《乡愁》鲜明地表达了这种教学思想。下面是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第一节诗作者写的是“小时候,少年,离家之愁”;第二节写的是“长大后,新婚,夫妻离愁”;第三节写的是“后来,中年,丧母哀愁”。那么,第四节作者会写什么呢?这是你们想像不到的,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大概应该写老年了。
师:对,作者想写老年时的思乡之愁。请大家背诵前三节,老师背诵第四节。
(生齐背前三节诗,师背第四节。)
师:记住这节诗了吗?谁来背给同学听?
生:而现在,……
师:现在明白作者第四节写的是谁了吗?是——
乡愁教案
生:祖国!
生:祖国母亲!
师:对,是祖国母亲!作者在写完前三节诗时思路突然断了,不知该如何往下写了。这时,他猛然想起了祖国,对,祖国
就是我的母亲,是我更伟大的母亲!于是,顿时想起第四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请大家看板书,在板书启示下,小声背这首诗。(生背诗)第一、二节诗写的是作者思念(生跟随师自觉地说)母亲、妻子,在那个时候,他们还能见到吗?
生:能!
师:对!这叫“生离之愁”。第三节诗写母亲去世了,还能见到吗?
生:不能!
师:这是“死别之愁”。这些都是作者自己家的事,所以,这样的愁又叫——
生:家愁。
师:而国土别离,还是自己家的事吗?
生:不是!
生:这是国愁。
师:非常正确!这家愁和国愁合在一起就是作者的“乡愁”。小朋友,现在我们都知道作者写的乡愁是指什么了。
生:就是国愁和家愁。
师:国愁和家愁就是作者的——
生:乡愁!
师:现在请同学们起立。我们都是余光中,一个年近80岁的离开大陆久居台湾的老人。此刻,正站在海岸上,翘首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