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教案
达川区石板初级:何长玉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根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的崇高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查资料,了解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愁的写作背景。
2、教师创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使学生进行多感官的文本接触,更易于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愁四韵》,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一了解作者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愁的写作背景。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查阅的有关余光中的生平、创作资料以及写作《愁》的背景资料。
教师评价、补充、强调: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泉州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江南到,从祖国大陆到
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主要诗作有《愁》等,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河》、《石室之死》等。
二深情朗读
余光中说:“一首诗是要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下面我们进入深情朗读的环节。
学生自由选段或全诗试读,师生评价,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语速语调、轻重音和感情基调。
点击课件,播放朗读;学生听读,进一步把握朗读技巧,进入诗歌情境。
课件展示:
余光中
小时侯后来呵
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而现在
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乡愁教案
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
教师小结:要读好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节奏、轻重音、语速语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家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忧郁深沉,语速应该是深沉舒缓。
三研读赏析
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合作探究,从诗歌内容、主题、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赏析。
学生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适当引导。
1、愁本来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诗中仿佛触手可及。在诗人的笔下,愁化作了什么?
2、诗人为什么要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愁〞?
3、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愁是一枚邮票愁是一枚小的邮票
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愁是一张船票愁是一张窄的船票
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愁是一方坟墓愁是一方矮的坟墓
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愁是一湾海峡愁是一湾浅的海峡
3、大家再想一想,这四种具体的形象还有什么共同点呢?当诗人手执船票、跪在坟前、遥望海峡,会怎么想呢?请从二、三、节中任选一节,写一写。
4、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种具体形象的背后都有别离造成的空间距离,每节都是余光中生命中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那么诗歌节的顺序能调换吗?
教师小结: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
海峡等意象,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愁渲
染得异常浓烈。
师生评价。
教师小结:是啊,一座山、一棵柳、一片叶、一条河、一块苇地、一曲歌、一架木桥、一头耕牛,都能激起思念深处潜伏着的隐隐的痛——这就是愁!
四、拓展延伸
半个世纪以来,愁已经成为一种美丽的流行病,深深地感染着台岛的每一个有识
之士。我们来读下面的愁诗,进一步体会海外游子的思之情,也增强我们鉴赏诗歌的
能力。比拟席慕蓉的《愁》和余光中的《愁》有何异同?
〔台湾〕席慕蓉
故土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
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土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
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愁是一棵
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五、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六、佳句访写
在研读中,作者的思念国之情一定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激发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的崇高感情。诗人借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寄托看不见、摸不着的愁。其实,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物象能触动你的情思,引起思的愁绪。请你以“愁是〞的句式来说话。
学生访写、展示。
【板书设计】
小时候―――邮票―――母子别离
长大后―――船票―――夫妻别离
后来啊―――坟墓―――母子死别
而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