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余光中,了解现代诗歌。
2.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
3.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乡愁教案在品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生字词。
3.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一道天然的海湾,隔断了海峡彼岸同胞回乡的脚步,却锁不住他们浓浓的乡思。或许是一朵浮云、一幅画面,或许是一段乐曲、一句乡音,都能串成优美的诗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去倾听一下诗人内心的呼唤吧。
二、诵读悟情
【教师引导】首先请听一遍录音,听读的时候标注出重音和停顿。然后同学们自由朗读,体味作者的情感。
【播放音频】(课文录音)……
【学生自读】……
【学生回答】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作者满怀愁绪。
【投影展示】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诗人、散文家。少年时在外求学,过寄宿生活,1949年迁往香港,后又去了台湾,直到1992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才第一次返回大陆。余光中是一位锐进诗人,有着浓浓的恋国之思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教师小结】乡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原来余光中先生有这样的经历,难怪他有如此愁绪。
三、细读寻“愁”
【教师引导】小小的一首诗,承载了作者如此多的愁绪,每一节背后都有一颗“愁”心。接下来,我们仔细研读每一节,看看作者愁在何处,作者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愁绪的。请自选一节诗进行赏析。
【学生自读,讨论】……
【学生回答】我来说第一节:小时候与母亲分开,外出求学,借书信来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借邮票来代指乡愁很形象。
【教师引导】有亲人离别就有一份挂念,家信成了寄托深情的地方,贴上邮票就是贴上思念,邮票上寄托的是深深的母子之情。余光中曾作过一首诗《邮票》,更加说明了这枚小小的邮票的重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投影展示】
邮票
一张娇小的绿的魔毡,
 你能够日飞千里;
你的乘客是沉重的恋爱
 和宽厚的友谊。
两个灵魂是你的驿站,
 你终年在其间跋涉;
直到他们有一天相逢,
 你才能休息片刻。
【学生齐读】……
【学生回答】我来说第二节:长大后,把乡愁寄托给一张窄窄的船票,是因为余光中和妻子曾经分别两地,那一张张船票代表着不能团圆,所以能体现出“愁”。
【教师引导】当时余光中曾经在香港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而他新婚的妻子则在台湾。所以他常常坐船来往于香港和台湾两地。大家想象一下,余光中手拿从香港到台湾和从台湾到香港两个不同方向的船票时,心情会有多大的反差!一种是对新婚生活的向往,另一种则是对夫妻分别的怅惘。这张船票寄托的是夫妻浓浓的恋情。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二节。
【学生齐读】……
【学生回答】我品读的是第三节:一方坟墓,让作者和他的母亲阴阳两隔,再也不能相见,读了不禁让人感到难过、心痛,这种死别比起前面的生离愁绪就更深重了。
【教师引导】没错,还有什么分别比死别更沉重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首诗。
【投影展示】
招魂的短笛(节选)
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
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
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
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
等春天来时,
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梦见你的母亲。
【教师引导】这几句诗是余光中对亡母的承诺。余光中和他的母亲感情非常深,余光中的母亲生前曾说,死后希望能把遗骨安葬在大陆,安葬在故乡,这也成了余光中的一件心事。但他没有想到当他手捧母亲的骨灰真正踏上江南小路时,已经过了三十多年,真是“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是雪满白头”。大家能想象出白发苍苍的作者久久伫立在母亲坟前时的心情吗?
【投影显示】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是雪满白头。
——余光中《浪子回头》
【学生回答】最后一节由家事到国事,虽然仅仅相隔一个海峡,但两岸却还未统一,这应该是作者最最深厚的“乡愁”。
【教师引导】余光中先生虽然完成了母亲的遗愿,他却没有想到另一件让他分外遗憾的事情,那就是因为两岸来往不便,使得他不能经常到母亲的墓前去看看,祭奠母亲的亡灵,向母亲倾诉自己的情感,因此他总是觉得仿佛母亲正在远方呼唤他。一道天然的海湾隔断了两岸的亲情这么久,于是乡愁在许多游子的心中便成了一道浅浅的海峡。于右任先生曾在他的诗作《国殇》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