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余光中)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

  3 乡愁
  教学设计 ●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余光中,了解现代诗歌
  2.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
  3.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生字词。
  3.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一道天然的海湾,隔断了海峡彼岸同胞回乡的脚步,却锁不住他们浓浓的乡思。或许是一朵浮云、一幅画面,或许是一段乐曲、一句乡音,都能串成优美的诗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去倾听一下诗人内心的呼唤吧。
  二、诵读悟情
  【教师引导】首先请听一遍录音,听读的时候标注出重音和停顿。然后同学们自由朗读,体味作者的情感。
  【播放音频】(课文录音)……
  【学生自读】……
  【学生回答】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作者满怀愁绪。
  【投影展示】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诗人、散文家。少年时在外求学,过寄宿生活,1949年迁往香港,后又去了台湾,直到1992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才第一次返回大陆。余光
中是一位锐进诗人,有着浓浓的恋国之思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教师小结】乡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原来余光中先生有这样的经历,难怪他有如此愁绪。
  三、细读寻“愁”
  【教师引导】小小的一首诗,承载了作者如此多的愁绪,每一节背后都有一颗“愁”心。接下来,我们仔细研读每一节,看看作者愁在何处,作者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愁绪的。请自选一节诗进行赏析。
  【学生自读,讨论】……
  【学生回答】我来说第一节:小时候与母亲分开,外出求学,借书信来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借邮票来代指乡愁很形象。
  【教师引导】有亲人离别就有一份挂念,家信成了寄托深情的地方,贴上邮票就是贴上思念,邮票上寄托的是深深的母子之情。余光中曾作过一首诗《邮票》,更加说明了这枚小小的邮票的重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投影展示】
  邮票
  一张娇小的绿的魔毡,
   你能够日飞千里;
  你的乘客是沉重的恋爱
   和宽厚的友谊。
  两个灵魂是你的驿站,
   你终年在其间跋涉;
  直到他们有一天相逢,
   你才能休息片刻。
  【学生齐读】……
  【学生回答】我来说第二节:长大后,把乡愁寄托给一张窄窄的船票,是因为余光中和妻子曾经分别两地,那一张张船票代表着不能团圆,所以能体现出“愁”。
  【教师引导】当时余光中曾经在香港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而他新婚的妻子则在台湾。所以他常常坐船来往于香港和台湾两地。大家想象一下,余光中手拿从香港到台湾和从台湾到香港两个不同方向的船票时,心情会有多大的反差!一种是对新婚生活的向往,另一种则是对夫妻分别的怅惘。这张船票寄托的是夫妻浓浓的恋情。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二节。
  【学生齐读】……
  【学生回答】我品读的是第三节:一方坟墓,让作者和他的母亲阴阳两隔,再也不能相见,读了不禁让人感到难过、心痛,这种死别比起前面的生离愁绪就更深重了。
  【教师引导】没错,还有什么分别比死别更沉重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首诗。
  【投影展示】
  招魂的短笛(节选)
  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
  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
  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
  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
  等春天来时,
  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梦见你的母亲。
  【教师引导】这几句诗是余光中对亡母的承诺。余光中和他的母亲感情非常深,余光中的母亲生前曾说,死后希望能把遗骨安葬在大陆,安葬在故乡,这也成了余光中的一件心事。但他没有想到当他手捧母亲的骨灰真正踏上江南小路时,已经过了三十多年,真是“掉头一去是风吹黑
发,回首再来是雪满白头”。大家能想象出白发苍苍的作者久久伫立在母亲坟前时的心情吗?
  【投影显示】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是雪满白头。
  ——余光中《浪子回头》
  【学生回答】最后一节由家事到国事,虽然仅仅相隔一个海峡,但两岸却还未统一,这应该是作者最最深厚的“乡愁”。
  【教师引导】余光中先生虽然完成了母亲的遗愿,他却没有想到另一件让他分外遗憾的事情,那就是因为两岸来往不便,使得他不能经常到母亲的墓前去看看,祭奠母亲的亡灵,向母亲倾诉自己的情感,因此他总是觉得仿佛母亲正在远方呼唤他。一道天然的海湾隔断了两岸的亲情这么久,于是乡愁在许多游子的心中便成了一道浅浅的海峡。于右任先生曾在他的诗作《国殇》中写道:
  【投影展示】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乡愁教案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教师小结】这种情感是许多台湾同胞共同的情感,许多像余光中先生一样的人都将大陆看成自己叶落后要回归的地方,看成是自己的根,看成自己的魂。
  在最后一节中,诗人表达的是对整个中国的眷恋。浅浅的海峡阻碍不了的是诗人以及无数台湾同胞无尽的乡思。
  四、品读赏美
  【教师引导】诗虽不长,美点却很多,请自由朗读,出美点。
  【投影展示】寻美点:
  《乡愁》美在
  ,因为 
   。
  【学生自读】……
  【学生回答】《乡愁》美在意象,因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是真实可感的东西,让乡愁更具体。
  【学生回答】《乡愁》美在结构,因为四个小节的结构一致,读起来更有韵律,节奏感强。
  【学生回答】《乡愁》美在对比,因为邮票虽小,却承载了母子深情;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恋情;矮矮的坟墓盛不下生死离情之痛;海峡虽浅,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对比更突出了作者的情感。
  【教师小结】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不到与之相对应的独特的有形物体,必将流之于空洞。如《天净沙·秋思》,我们一读到它就会想到萧瑟单调的秋景和作者心中凄凉断肠的情怀。我们是如何感受到这些的呢?主要是通过诗中具体可感的有形物体(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感受到的。而这首《乡愁》,也正是从广远的时空中提取了四个有形物体,展示了作者一生漫长的生活历程,更把乡愁从幼时念母情深,年轻恋妻情切,永失母爱的心伤推向高峰,不论生离死别都抵不过乡愁的深广,于是乡愁便从一己亲情升华到了对祖国故土的热爱之情。落笔虽小,但这四个物体所蕴藏的情感确是无形的厚重。
  五、我写“乡愁”
  【教师引导】其实,乡愁是中国文学中历久弥新的主题,许多文人都曾表达过自己的思乡之情,同学们可以联系以往的阅读经验,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乡愁还可以寄托在哪些物象上呢?请模仿本诗,写一首小诗。
  【学生练笔】……
  板书设计
  乡愁
  有形无形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品读理解上,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思想,进而熏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朗读理解,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共鸣,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我在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资料助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让学生赏析诗歌中的“美点”时,学生能够从诗歌的意象、结构、手法、用词等多个方面进行赏析,非常精彩!
  教材分析:
  《乡愁》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理解并把握诗歌的主旨,并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四个意象所具有的特殊内涵
  3.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感受诗歌的愁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赏析诗歌
  2.借助诗歌不同的形象来层层深入地抒发情感
  3.在分步骤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诗人浓浓的乡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教学难点:
  1.学会通过多角度思考来体会诗歌的美
  2.通过特定意象来想象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余光中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孩子们,初三的生活紧张又忙碌,我们来调节一下唱首歌吧!谁来?(生唱)我也想唱几句呢,想听吗?那还不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哪!(师唱《望月》第一小节)歌词中的“你”可能指谁?(爱人、父母、家乡……)
  是啊,想家的心说不清道不明,每当那缕缕的愁绪涌上心头时,我们可能会化作一通电话、一个视频或是立马回家,可这对于处在两岸不通时期的余光中来说就太难了,他是如何表达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用20分钟88个字倾诉他20年的乡愁吧!
  2、知人方知情
  同学们对于诗人你知道多少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生说收集的资料)
  3、初读感知,识乡愁
  诗的本质是抒情的一首诗只有读出来才能迸发出他的生命力,大家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
所蕴含的深情。
  1、(自由读)
  2、全班读(此处读准停顿即可)
  3、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感情?(生:思乡、孤独、悲伤……)
  指导朗读:读的时候语速要慢一点,语气要低沉一点。
  4、指名读(师评价)
  5、师指导,并范读(“这头”“那头”,声音要拉长并且重读)
  6、全班齐读第一小节
  7、配乐齐读全文
  4、合作探究,悟乡愁
  《乡愁》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那么这首诗美在哪里?(提示点拨:从结构、主题、意象、修辞等角度赏析。)
  (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全班展示交流)
  预设:(相机板书)
  1、音乐美:
  叠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极言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小、窄、矮、浅,实则表达作者乡愁的浓厚,读得时候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师相机指导叠词的朗读,重读、声音要拉长,全班练读)
  重章叠句:四个诗节结构一致,都在述说着乡愁,读时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很有韵味。
  2.结构美:
  诗按时间顺序来安排,从小时候写到现在,四节诗句式一致、基本对称,运用重章叠句,总体来看既错落有致又匀称。
  3.意象美:
  诗人将乡愁化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这是他人生不同阶段里,最能体现“乡愁”的特定内涵的,寄予着思母之情、想妻之情、丧母之哀、恋乡之思。 4.意境美:
  这首诗有四个意境,这四个意境分别是“母子寄信图”“丈夫思妻图”“坟头祭拜图”“游子盼归图”学生描述画面,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意境美。
  5.时空美:
  诗按时间顺序来写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的地点从大陆到美国到坟头再到台湾,仿佛是时光穿梭,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越来越浓的乡愁。
  6.情感美:
  作者通过四个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母之情、想妻之情、丧母之哀、恋乡之思,从一个离家在外的人来说,诗从个人层面上的乡愁上升到国家民族层面的乡愁,这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诗人的乡愁写对母亲、妻子、祖国大陆母亲的思念,总体来看诗人的乡愁有歌颂母爱、寻求母爱的成分,这是作者对母爱的表达。
  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第3、第4小节。
  第三段读出哀思,第四节读出期盼,第四节语调上升。
  1.师范读
  2.生跟读
  3.生展示
  4.全班齐读(配乐)
  五、再次朗读,品乡愁
  1.读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想听听余光中的心声吧!(播放视频)
  2.《乡愁》流传的很广,版本也很多有歌曲也有戏曲,我们来看看。
  3.大家如今在外求学,肯定也有属于自己的乡愁,把握这首诗的感情,根据老师的指导,加
上自己的独特体验,来演绎一下自己的乡愁吧!
  (生配乐朗诵)
  六、乡愁情结,知多少
  “思乡”是永久的话题,自古以来就有人为之倾情,你能背几句听听吗?
  (生自由背诵)
  七、亲身体验,书乡愁(作业PPT出示)
  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在外求学,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
  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家乡的那扇门。 
  乡愁是那盏为你守侯的灯
  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结语
  同学们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再次演绎一次《乡愁》吧! (生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