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特殊句式大全
海口dj大圣
一、判断
(1)用“……者……也”表判断。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六国论》)
②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李将军列传》)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
(3)用“者”或“也”表判断。
①孔子贤者。(《孔子世家》)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魏公子列传》)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③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5)用“乃”“诚”“即”“则”“本”“素”“亦”“皆”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魏公子列传》)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⑤臣本布衣。 (《出师表》)
⑥且相如素。 (《廉颇蔺相如列传》)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作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的情况才多了起来。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魏公子列传》)
(2)用“被”表被动。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国庆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大全
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①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5)无标志被动句。
这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为意念上的被动。
①屈原放逐,著《离骚》。(《太史公自序》)
②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与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
三、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①人之不我信也。 (《孔子世家》)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③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秦始皇本纪》)
④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
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①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
a.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b.何泣也? (《魏公子列传》)
谁是真正的英雄c.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d.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魏公子列传》)
②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
a.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b.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 (《太史公自序》)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介词“以”的宾语无条件前置。
孩子的逆反心理格式:宾+介+动
①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秦始皇本纪》)
②予一以贯之。 (《孔子世家》)
③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项羽本纪》)
行政人事岗位职责(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宾+之(是)+动
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②何功之有哉?(《魏公子列传》)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④唯长终是图。(《鲁周公世家》)
⑤唯利是图、唯贤是用、唯才是举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①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秋水》)
文言文句式四、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谓语的省略。
①专以射为戏,竟死(都是如此)。 (《李将军列传》)
②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认为)各有差。 (《淮阴侯列传》)
(3)动词宾语的省略。
①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啖(之)以利。(《高祖本纪》)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欲以(之,指泾水)溉田。(《河渠书》)
(5)介词的省略。
①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②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于)泰山。(《太史公自序》)
五、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