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并计入成本费中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折旧金额的大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收益、风险和现金流量,合理处置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问题,对企业的经营关系十分重大。本文通过在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论述基础上,分析了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经营;影响;探析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理论
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的分摊。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状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简而言之,固定资产的折旧就是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系统分配的过程。
二、关于折旧方法的选择问题
企业利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进行税收筹划时,要考虑不同的税制条件。在比例税制的条件下,分别采用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在相同的折旧年限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年折旧额虽然不同,但折旧总额和总计纳税额是相同的。一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后,总计纳税额的现值则不同,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纳税现值最小,采用年数总和法纳税现值次之,采用平均年限法纳税现值最大。在累进税制条件下,采用加速折旧会使企业增加所得税支出,使一部分资金以所得税的形式流失,导致企业可支配使用的经营资金减少,而采用直线法则可为企业节税提供可能。由此得出结论:对折旧方法的选择,当企业在比例税率条件下且未享受税收优惠时,企业可使用加速折旧法节税。当企业在累进税制条件下且享受
税收优惠时,企业可采用直线法节税。但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资产采用什么方法计提折旧,往往不是由企业自行确定的。
三、 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的影响
(一)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对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进行了限定,分别为房屋、建筑物20年;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10年;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5年;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4年;电子设备3年。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60%。税法限定了最低折旧年限,在不低于最低年限的范围内授予企业确定折旧年限的自主权;而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合理预计资产的使用寿命,但必须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作为会计估计,企业合理预计资产使用寿命,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可操控性很强。因此,会计折旧年限的估计不可避免地会与税法折旧产生差异。
(二)固定资产折旧对利润表的影响
利润表是指反应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通过提供利润表,可以反应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的数额、构成情况,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成国果,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盈利增长趋势,从而为其做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固定资产的折旧对利润表也是有一定的影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其内容包括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销售费用中折旧,或: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企业计提折旧费用的时候,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销售费用。因此,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费用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对利润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目前我国的实际中固定资产核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企业随意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年限,企业未按规定选用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不合理等,这样会影响企业财务成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影响了经营成果的准确性。
针对上述出现的一系列的情况,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财务人员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
学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抵制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还要熟悉固定资产的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正确的使用折旧方法,合理地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从而为企业经营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张源.企业选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技巧.会计之友.
[2]耿秀珍.企业选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技巧.会计之友,2007(6).
[3]王志勤.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启示.经济研究导刊,2010(1).
花篮的折法 [4]张永杰;赵丽芳.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财会通讯,2010(10).
[5]杜国良.所得税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2):249-252.
[6]刘,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及适用指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