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与答题技巧
1、四大文学体裁。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2、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3、散文的分类(了解)。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
4、散文的特征。
形散神聚。
5、散文的阅读技巧。
看标题、关键词(文眼、多次出现的词)、关键句(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
6、考点一:理解词义句义。
切入点:
一、分析修辞。二、分析关键词。
三、表达方式。四、表现手法。
五、语言特点。六、句式结构。
一、分析修辞。
常见修辞及作用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反问、设问......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富有情趣,生动形象。
排比——增强气势,抒情强烈。
夸张——突出特征,增强感染力。
反复——强调突出,情感更强烈。散文阅读
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设问——引起思考、兴趣。
答题思路:1、分析修辞手法。
2、结合句子分析怎样运用、写出了什么特点。
3、表达的感情主旨(结合文本完整感知)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特点(被描写对象的特征),表达了(突出了)······的思想情感(主旨)。
二、分析关键词。
动词、形容词、叠词、副词、拟声词、感叹词、数量词......
动词——准确传神。
形容词——生动形象。
副词——强调突出,增强语言凝聚力。
叠词:生动形象。
1、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
2、叠词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
3、叠词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
4、叠词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的作用。
5、叠词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拟声词——生动逼真。
答题思路:1、出句子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
2、写出词语的特点、作用。
3、表达的感情主旨(结合文本完整感知)
答题格式:
------词语,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生动逼真......),写出了------特点(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表达了------的情感主旨。
三、表达方式以及相关表达技巧。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答题格式:运用了······表达方式,写出/表达/渲染/烘托了······特点(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表达了·····的情感(主旨)。
感情彩:褒(赞扬、敬佩、怀念、感伤等)
贬(批评、厌恶、讽刺、消极等)
记叙:
概念: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说和交代。
记叙相关知识点:
(一)记叙人称及作用。
概念:叙述人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以“我”自称的即第一人称。与说话人相对的听话人“你”即第二人称。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的第三方,为第三人称“他”。第一人称:
作用:1、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
2、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3、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第二人称:
作用:便于直接抒发作者真挚(深沉、强烈)的感情/起到呼告作用/增
加亲切感。
第三人称:
作用: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记叙的顺序:
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如《散步》)。
作用:叙事完整,有条有理。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
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1、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2、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3、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或解释说明的作用。
2、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3、帮助展开情节,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补叙:用少量的文字对人物和事件做简短的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