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篇
“师生合作、探究阅读”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散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而“全息建构”也并不是陌生的概念。“全息”原是光学理论概念,“是指整体上的任何一部分或母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包含着整体或母系统的全部信息”。全息理论认为:“部分包含着能映射整体特征的信息并把这种能映射整体特征的部分都称为全息元。”而散文阅读教学活动所面对的恰恰是融合了字、词、创作者所处的时代情况、人生轨迹、思想情感等全息元的文本。那么散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就不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对全息元的整体建构,是从文本间到的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在“全息建构”理念的指导下,活动分三个阶段开展:首先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研究方向,确立活动方案,即以必修五第二板块“此情可待成追忆”中归有光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为课例进行的散文阅读教学研究;然后以备课组为单位实施方案,开展活动,课文执教由我承担,其他组员观摩课堂,讨论评课,献计献策,在课堂实践中逐步推行“合作、探究阅读”,实现散文教学的“全息建构”;最后,审定研究方向,总结得失,提出整改意见,以求深化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活动持续两个多月,不仅对执教者是一种历练,让对语文组其他成员也是一次提升的机会。《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作品,文章虽是文言,但语言不事雕饰,浅易质朴。在课堂前置的教学理念下,教
散文阅读师通过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对课文的初步学习,即识文断字,了解内容,而对课文更深入的学习与探究则在课堂上完成。我秉承“师生合作探究、全息建构”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第一节课,鉴于普通班学生基础薄弱,应注重对文本的理解,特别是文言文,要加强字词的训练,于是我注重文章的整体建构,通过文章的两条线索:项脊轩的兴废变迁,归有光的悲喜情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并一同解决文中的字词问题。但是由于对全息元的发掘不够,这样主题探究就只停留在悼念亡人、感慨岁月变迁上,并没有实现“全息建构”。第二节课执教的是
实验班,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根据这一特点,我将重心放在课文探究、课外拓展上,课堂信息量大,尤其是对文本“全息元”的发掘较为全面、细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文本“全息元”分布散乱,呈现出多条平行的状态,这样文章的全息建构、整体建构就没有真正达成。最后,集全组成员之力,特别是王友山老师、于德龙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大量查资料,汲取前两堂课的精华,反复修正教学设计的情况下,终于实现了散文阅读的合作探究、全息建构。我抓住了文章的文体特点“志”,引导学生梳理出三方面内容:一记书斋变迁读书生活,二记家庭变故,三记亡人轶事。且在每一部分不仅仅注重引导学生对情感的分析,同时关注到归有光本人的读书生活,比如,“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借书满架,偃仰效歌”表现他志气昂扬之态,“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表现他沉潜忧思,发奋苦读等。这样全息元虽散乱,但是始终由一条线贯穿,为后文的主题探究就做足了铺垫。为使探究更加严密,在课外拓展部分补出《先妣事略》中先妣周孺人督子向
学及课文删节中归有光自比寡妇清、诸葛孔明的内容,这些全息元一下子将课堂推向高潮,文章主题不探自明:一位寒孺之子苦读诗书、重振门楣的梦想。最后,再回到知人论世,学生恍然大悟,所谓讲学著书,名垂后世,正是仕途失意,求功名而未得,退而求其次,通过“立言”来达到不朽。这也是古代每一位读书人穷其一生最大的梦想。这堂课很好地践行了新课程的要求,师生合作探究,同时也实现了散文阅读真正意义上的“全息建构”。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学需要研究,尤其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对全息元的有效发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热情,使合作探究成为一种风气,使课堂真正拥有生命力。
誗编辑王团兰
师生合作、探究阅读,散文教学中的全息建构
——
—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究
李艳
(江苏省邗江中学)
摘要:散文阅读教学活动面对的是融合了字、词、创作者所处的时代情况、人生轨迹、思想情感等全息元的文本。散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就不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对全息元的整体建构,是从文本间到的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关键词:散文教学;全息建构;合作探究
112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