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新探
浅析“套路”的旧词新用
刘璐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会联网的普及,涌现出了一大批网络用语。如:“给力”、“点赞”、“土豪”、“撩妹”、“蓝瘦香菇”、“小哥哥”、“小”、“套路”等。网络用语的兴起使人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本文从语义、词性和句法功能以及词语应用情况方面对“套路”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语义;词性和句法功能;词语应用
一、语义溯源
实际上,汉语中本来就有“套路”这个词,它并不是一个新词。崇文书局出版的《多功能现代汉语词典》和《新编现代汉语词典》均收录了“套路”一词,它的本义是指编制成套的武术动作。如:少林武术套路。基于ccl语料库和汉字检索系统(第四版)所提供的语料,笔者发现“套路”一词最早出现于民国时期的《雍正剑侠图》中:
(1)这样,就每天晚上给秋佩雨说拳脚套路……。
(2)李英看出他是六合的套路,可一点儿功夫没有。
(3)李跃一笑:“也没什么高超的地方,我们练武,首先套路要熟……。”
在这本书中,“套路”一词的意思均为“编制成套的武术动作”,我们可知“套路”不仅是武术动作,而且还有一套系统,是成套的武术动作。这个词早已广泛应用于与武术相关的领域,至今此意义依然常用。
(4)在所设7项武术套路14枚金牌的竞赛中……。(厦门日报世界武术锦标赛闭幕(1993-11-29 报刊))
(5)单是前半年,一个学员即可学习各种南少林五祖拳传统套路18个。(1997-3-9 报刊)
(6)少林套路课上,更多的是年轻人……。(人民日报 Y:2015)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流传至今依然被人们喜爱,和武术以及运动竞赛相关的领域依旧在使用“套路”一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套路”一词必将继续活跃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另外,“套路”在它本义的基础上引申为“成系统的技术、方式、方法等。”例如:改革新套路。
(7)告洛山因此暗暗高兴,一路上,他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撵獭的“套路”。(人民日报 Y:1982)
(8)中国队进攻办法太少,还没有形成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多种攻防套路。(人民日报 Y:1989)
(9)苏联队的进攻战术,这几年并没有突出的新套路,仍以高点强攻为主,辅之以3号位的快球…(人民日报 Y:1981)
以上例子中的“套路”均可解释为成系统的技术、方式、方法等。如例(7)中可解释为“撵獭的方法”,撵獭一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一定是长期总结出的成套的方法。例(8)中是说中国足球队没有形成成系统的攻防方法。例(9)表达的是苏联队女排依然采用老的方法打球。
二、网络新词
近年来,网络词语特别流行,造词方式也多种多样。如缩略词:cp(夫妇),谐音构词:蓝瘦香菇(难受、想哭),类词缀构词:xx二代、xx秀,以及旧词新用:土豪、美眉。最近还出现了:小哥哥、小。所谓的旧词新用就是指一部分词语原本就存在,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大量涌现以及追求另类表达心理驱使下被改变语义彩和语用特征后再使用的现象。其中“套路”便是旧词新用,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新的意义来进行说明。
首先,“套路”作为网络新词,是在竞技游戏中流行起来的,用来指在游戏过程中所运用的经过筹划的一套计划,迷惑或者误导对方使自己取得胜利。泛指有计划、有筹谋的用来迷惑他人的行为或做法,自己留有余手,而对方浑然不知。如:(以下语料来自百度)
(10)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
(11)套路玩的深,谁把谁当真。
(12)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农村路也滑,套路更复杂。(农村已整改,套路深似海。)
与原有的汉语词“套路”所指的成套的武术动作和成系统的方式方法的意思相比,网络新词“套路”的语义彩发生了改变。“套路”一词现在多用于贬义,一般多指某人做人做事留有余手,并且对方法极有经验和研究,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行为模式,即所谓的“套路”。已经脱离了原本“套路”的“成套、成系统”的语义特征,具有了“圈套、欺骗性、算计、精心设计”的语义特征。网络意义上的“套路”充满趣味性和调侃型性,幽默性十足,多用于吐槽。
其次,“套路”在其引申义“成系统的技术、方式、方法上”又做了再引申,有时也可以指人们约定俗成的处理各种事情的手段、方式、方法等。如:
(13)这人看来是真的不懂行政单位财政开支的套路,他完全是把他在企业的做法给搬过来了。(邵丽/我的生活质量)
(14)失主丢了4000块,最后一车人去了公交分局,处理方式也是老套路,因为中途有人上下车……。(选自微博)
(15)他是一个想事有道眼、说话有套路、干事有甩头的不可多得的能人……。(老屯/荒男荒女)
223
224
例(13)中说的是这个人不懂行政单位财政开支的约定俗成的处理方式,例(14)是表达处理方式是老的约定俗成的处理方式。例(15)是说他是一个说话已经有自己的一套固定表达的说话方式。这里的“套路”也是
一种通行的司空见惯的没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没有褒贬之分。另外,“套路”还有一个解释,指被借用的电影作品中、文学作品中曾经用过的表现手段,也就是“情节”或者“桥段”。(以下语料选自微博)(16)狗血言情套路+受渣到我不能忍受。(17)看了大家就懂了,不是以往在其他好莱坞大片里面看过的套路,真的各种过瘾。(18)不少情节更是照搬韩剧套路,缺乏新鲜感。例(16)中是说小说的言情情节都一样,有了一套模式。例(17)相当于“桥段”。由上可见,网络用词“套路”语义多样,所含语义彩也不同。理性义是词义的主要部分,但词还有附属的彩义,它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如喜爱与憎恶,褒奖与贬斥,郑重和诙谐,庄重和幽默。很多旧词新用后,其彩义也发生显著变化。例如“套路”一词原为中性词,指成套的武术动作或者方法等,不含褒贬,多用于陈述和武术相关的事物。但如今“套路”令人颇感纠结,当它含有“圈套、欺骗”等语义时,多含贬义。若它含有为“方式、方法”或者“情结、桥段”的语义时则不分褒贬,是一个中性词。人们对“套路”是又批又赞,既有好“套路”,也有对含“欺骗”义的坏“套路”,还有诙谐幽默的“我走过最深的路是你的套路”这种隐喻的表达。三、“套路”的词性和句法功能由以上语料可以看出,“套路”大多为名词,无论是“少林武术套路”,还是“改革新套路”,亦或是“言情套路”等等。当套路用作名词时,它主要充当主语和宾语。例(11)中的“套路玩的深”中的套路便是做主语。例(15)中的“说话有套路”中的套路便是作宾语。这两种情况极为常见,充当主语和宾语是套路的主要的句法功能。此外,“套路”还可以做定语和谓语,这两种情况是“套路”的新的句法功能。(19)难道现在写文只要套路个喜闻乐见的攻受+几个萌宠+勉强能自圆其说的剧情就可以了嘛。(选自微博)(20)你不要套路我。(选自微博)例(19)和(20)中的套路均做谓语,是个动词。可以解释为“精心设计、耍花招”。名词“套路”活用为动词之后依然含有名词本身的意义,是从名词的意义上衍生
出来的,给人以动作化、过程化的直观感受。
(21)蜗牛造型本身就不讨喜,加之套路励志片的定
位。(选自微博)
(22)比一般套路恐怖片好些。(选自微博)
(23)小沈阳、谢娜则率领“套路剧场”。(选自微博)
蓝瘦香菇是什么意思“套路”在例(21)到(23)中都是做定语,用来修饰
后面的名词。可解释为“约定俗成的、固定的模式和方
法”。综上所述,“套路”多用作名词,充当主语和宾语,还可以充当定语。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套路”也遵循了语言发展的经济性原则,逐渐出现了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可以充当谓语。四、基于网络语料库的“套路”使用统计和词语应
用情况笔者用人民网进行检索,共检索到 27312 篇有关“套路”的页面。其中人民网传媒频道中出现的频率最
高,多采用它“约定俗成的方式、方法”或者“桥段、情结”的意思。游戏和人民娱乐频道紧随其后,多用于游戏比赛中,是指用来形容精心策划的一套计划,针对
敌方算计的一个形容词。另外,体育频道所占频率也较高,多采用其本义和直接引申义。观点频道所占频率也不低,多引用其“一种通行的司空见惯的没有个性的表
达方式,即约定俗成的方式方法”。中国人大新闻频道和港澳频道等则使用的较少。越是与我们的生活相关的领域,“套路”的使用情况越多。游戏、传媒和娱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加接近民生,反映人民的真实生活,所以“套路”的使用情况较多。相反,“中国人大新闻”比较官方,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不多,以及港澳频道,这种与人们生活并不是那么密切的频道,对“套路”的使用较少。另外,笔者在查询语料时,清楚的发现,网络新词“套路”的新用法较多的出现在微博中,而青少年又是微博的主要使用者,此外,青少年也多热衷于游戏和娱乐。所以,“套路”的使用体大多是青少年和一部分中年人。他们在心理上更加喜欢幽默、有趣的表达方式,也往往喜欢突破传统,寻求另类的
表达方式,所以会较多的使用“套路”。“套路”一词简洁、诙谐、幽默,便于人们用它进行表情达意。老年人的使用情况则较少,大多使用它的本义。“套路”一词的新用法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它反映了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人们对休闲、娱乐的热爱与日俱增,或者说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休闲和娱乐,也从侧面反应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五、结语“套路”一词无论是本义还是新义,都具有强大的生
命力。“套路”的旧词新用,不仅减省了创造新词去达意的麻烦,而且诙谐、幽默的表达效果使人们更加喜欢用
它去表达,还丰富了汉语词汇。这不仅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而且顺应了社会的发展。参考文献:
[1]新编现代汉语词典[M].武汉:崇文书局,2008.[2]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词[J].咬文嚼字,2017 (1).[3]施春宏.再谈新词产生的途径----以近些年来出现的新词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3 (6).[4]刘静.浅析旧词新用类新词语的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1 (9).[5]多功能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M].武汉:崇文书局,201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