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作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5篇)
厉行节约:再现雷锋精神
有一种炽热的情愫在弥漫,有一种深切的怀念在升腾,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在召唤。
雷锋你是一粒希望的种子,把嫩绿与金黄无私奉献给大地。
雷锋的成功并非不可再现。这样的偶像,并非让人望而却步或遥不可及。在关注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关心一下集体利益;在追逐利益的同时,把公共利益放在眼中;在看到别人有困难时,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这样你也会获得雷锋的快乐,赢得雷锋那样的尊重,成为雷锋那样的榜样。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行,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的必经之路,有理想的﹑有出息的青少年必须是乐于吃苦的人。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雷锋就给我们树立了如光盘一样
的榜样。记得有一次雷锋去参加运动会,由于天气炎热,又热又渴,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排队买汽水,他也是其中的一个。一小时又一小时过去了,终于轮到他了,这时他突然改变主意,心想:一瓶汽水可以解渴,两瓶汽水可以使空巢老人不空,三瓶汽水可以使失学儿童重回课堂……于是他毫不犹豫的转身就走了。这小小的举动是他厉行节约的铁的见证,是“螺丝钉”精神的践行,看,在另一旁的“官二代”“富二代”迅速露出鄙视的目光,喊出“小气”的恶语。可雷锋他只是觉得东西哪怕只浪费一点儿,他也会特别心疼。为了充分利用每一件物品,雷锋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只木箱子。打开木箱子里面全是厉行节约铁的见证有螺丝钉,牙膏皮,破手套,废铁丝……纯粹说它就是一个“百宝箱”,里面的东西要么是雷锋捡来的,要么是用坏了有不舍丢掉的。每当工作或者生活中缺少了哪样东西,他都是先到“百宝箱”里去翻,到合适的替代品。当汽车缺少螺丝钉时,“百宝箱”里有;当擦车布破旧的不能再用时,“百宝箱”里有……而那些牙膏皮和废铁丝雷锋就收集起来卖废品,得来的钱他也都交给了部队。他用实际行动响应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
“积少可以成多,积德可以成河”所以我倡议全世界的人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让我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争做“光盘行动”的实践者和推行者,并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带入每个家庭,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光盘行动”。
勤俭节约的作文在此我希望全世界的人参与进“光盘行动”中都能从自身做起,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厉行节约,时代的主流。
厉行节约,不朽的丰碑。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的美德,《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引古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周易》提出:“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在现在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勤俭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或治国方针,还是要大力提倡的。
有许多的历史人物都以勤俭来修身,他们不仅在国家事业上勤劳,而且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节俭。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如尧特别关心民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是自己的过错。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正是由于尧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成为一位圣贤。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也把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节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有一年,他被贬黄州,俸禄减少,这给生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渡过困境,它不仅辞退了身边所有的仆人,而且自己更加节俭,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开支计划,把所有的收入和手边的钱都集中起来,然后将这些钱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这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难关。“君子以俭德辟难”,苏东坡就是这样做的。
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以勤俭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勤俭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
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每天在宫廷上用重金请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赏,并且整天大肆兴建乐宫,乐队,造成黄金流失,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国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还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思是说,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很难。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的。它强调要自觉保持节俭,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商纣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制。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能力。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白天明
亮的教室里非得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有15瓦特的耗电量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了2.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单位的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如果这样浪费下去,有多少能源将被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为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长此下去,即使我国再强盛,恐怕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忘于奢靡。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阶段,所以都很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从俭,不糜费财物,认识我们崇尚的美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圣贤的生活十分节俭,经常穿粗布衣,吃粗米饭,喝米菜汤。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浪费的现象何尝少呢?水龙头旁,洗完饭盒,人走了,水却还在哗哗地流;教室里已是中午时分,电灯却还在大放光……
在物质不富裕的`过去,需要勤俭节约;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也不能丢到勤俭节约的品质。
穿了20年的睡衣
一生粗茶淡饭,睡硬床板,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就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只有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几张烧饼。
开满海棠花的院落
周总理居住在中海西花厅,过着简朴的生活,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工作人员借着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抢时间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和浴缸。总理回来后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总理语重心长地对声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老外也节俭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谚语是:“节约便土,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汗宫小厅堂和走廊上的灯,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地上的硬币
爸爸下班回到家,看见儿子正在扫地正准备夸奖他,可是脸上的笑容突然不见了一丝不快浮现出来。儿子低头四顾,想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可是了半天,最后一脸茫然地问:“爸,怎么了?”爸爸对他说:“你看到底墒的一角钱了吗?”儿子不已为然地说:“看到了,不就是一角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