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问如今是什么时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要说魏和晋朝了。
2.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不是我(杀人),是兵器(杀了人)啊。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情感大师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现在天子有紧急的情况,这正是臣子效命的时候啊。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确实是生死存亡的时候啊。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项梁就是楚国大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臣本来是一介平民。
⑤且相如素。
况且蔺相如一向就是低贱的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二)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2.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如: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四个同行的人,是庐陵的萧君圭字君玉,长乐的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父,王安上字纯父。
  3.用“……,……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项脊轩,是以前的南阁子。
  4.无标志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字谜和答案
刘备是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
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例如:
(一)“……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吴巨)在偏远的地方,不久就要被别人吞并。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自己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不然,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二)“……见……于”红朗诵稿件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确实怕被大王您欺骗而辜负赵国。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我将常常被博学多才的人嘲笑。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给秦国(和氏璧),秦国的城池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3.“……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我不能拿全吴国的土地,十万的军队,被别人控制。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如: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为蔺相如功劳大,封(他)做了上卿。
  2.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这人就一一为(他们)详细讲了他听说的事。
  3.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将军您(在)黄河以北同秦军作战,我(在)黄河以南同秦军作战。
四、倒装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太严重了,你糊涂啊!(这是直译。现在我们这样说:太糊涂了,你!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即“不肯看顾我。”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再如: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然而还没有称王的,还没有出现过呀。(“未之有”即“未有之”)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不知句读,不解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⑤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
不了解我就算了吧,只要我的情操确实是美好的。
⑥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
望着东方掉下泪来,好像难过极了。(“不自胜”即“不胜自”)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
因此后世没有传下来,我没有听说过它。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而丈夫却不知道这件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
使人民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
  3.介词宾语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意为“和谁同道”。
②沛公安在?《鸿门宴》
沛公在哪里?
  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再如:
①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奚以”即“以奚”)
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一旦您离世,长安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何以”即“以何”)
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
不肯做与不能做的情形,有什么差别?
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庄暴见孟子》
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
⑤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不是这样,我怎么能这么做?
红烧猪蹄的做法
⑥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
我因此记下了它。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
希望你不要生气,把秋天作为婚期吧。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
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
因此君子都远离厨房。
4.固定的宾语前置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①宋何罪之有?《墨子》
宋国有什么罪?(也属于疑问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
②惟命是听 (成语)
听命。
③惟 《冯婉贞》
看(我马)马头(行动)
④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依靠兄嫂(抚养)
⑤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左传》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天子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比如:
……之谓也(说的就是……呀);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孰与……(……与……比,……更……)
桥教学反思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与徐公比谁美?
何如(怎么样)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凭逃跑五十步而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么怎样呢?
何……之有(有什么……呢)
夫晋,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晋国,有什么能满足的呢?
5.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没有任何标志,全部依赖读者的语言感知能力。例如:
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齐桓公伐楚》
楚国把方城山作为城墙,把汉水作为护城河。
②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孟子》
周公(想要兼学夏商、周三代君王的长处来实施禹、汤、文、武四位贤王的德政;)遇到有不合当时实际情况的问题就仰面思考白天想不好夜里继续想
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我对她已失去情义,当然不会答应你的请求。
④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义书》
希望您或可原谅我。
⑤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是什么原因(让你)谨守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三)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将定语移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文言文句式
1.中心词+定语+者 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楚国有个要过长江的人。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敲起来)铿然有声的石头,(石钟山)所在的地方遍地都是。
③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合着歌的节拍应和。
④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