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诗词名句赏析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赏月,
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静夜思
作者:李白年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
乡思连翩呵连翩。
(简析):这是一首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本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
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年代: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
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
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简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
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
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
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中秋
作者:李朴年代:唐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译文):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象宝镜般升起,万籁无声,空中只有淡薄的云,
遥望太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在那薄云的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映照得千里光明。
(简析):诗人李朴把中秋夜空描写的浩瀚广阔,把中秋明月描写的明亮如镜。把月
夜气氛描写的如诗如画。然后,驰骋想象,使得清辉漫空的月显现出新的境界......好
一幅中秋月圆的水墨意境!
中秋待月
作者:陆龟蒙年代:唐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译文):
(简析):中秋时节人间歌舞,感情免不了叹人生苦短。
倪庄中秋
作者:元好问年代:金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译文):不想吃饭身体日渐消瘦,穿着平破烂的衣服,秋天的寒意不知不觉中到来,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忆童年。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的艰难,早上的露气飘进茅屋,在沙滩
边能听到溪水的声音。每每到了晚上月亮山中就出来了,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
(简析):中秋不赏月,我想他老人家是有心事。要么是担心国家的处境,战争,担
忧百姓要么就是自己怀才不遇。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作者:刘禹锡年代:唐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軿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译文):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
府间?
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
碧空之中没有一丝云彩,风也不见一缕,可以看见山上高高的松树和山下的流水。
那些行动的物体全在视野之中,天那么高,地那么平,仿佛可以看见千万里之外:
“少君”把我带到了玉坛之上,远远地施礼请仙人相见。
云彩聚集,星斗挪动,仙乐奏响,让人肌骨寒肃。
金的霞光从东面渐渐升起,月轮西斜,仙影远去,我还在频频回望。只因为良辰美
景难以再回来,以后到了中秋这天应该很惆怅吧!
注:里面的“少君”是指能和神仙沟通的人。西汉武帝时有一个方士叫李少君,他自
言见过神仙,能得长生不老之法,骗取了汉武帝的信任。后人就以“少君”代指游仙的向导。
(简析):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
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
中秋的诗词
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
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
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这首诗表面上可以归入游仙诗,把中秋之夜写得如梦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坠,
此时立在最高山”一句已经成为中秋时节人们常用的佳句。至于其他欣赏者怎么理解,可
以说百人百解。有联系刘禹锡仕宦失意,解释后半部分是以仙宫比喻朝廷,盼望早日回归;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释为用“寒露坠”代指人生祸福无常,说这是刘禹锡对人生的感慨之作。也许这种种理解,正好体现了“诗豪”作品多彩的艺术魅力。
中秋月
作者:晏殊年代:北宋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十年的霜的影子转过了庭中的梧桐树意即:已经过去了十年,这个夜晚旅
客独自面向着墙角。
嫦娥未必就没有惆怅怨恨,宫殿清冷,桂花孤单。
(简析):中秋月,无欲无求,不与太阳比光芒,不与星星比闪烁,在天边出现第一
缕霞光的时候,悄然消失在空阔的天际,在夕阳收尽最后一丝晚霞的时候,又出现在寂静
的夜空。品读月,如饮一杯清茶,袅袅四溢,沁人心脾;又似一泓清泉,低吟浅唱,流
入心田。年年岁岁旧时月,岁岁年年不同人。身置此境,独赏明月,让我疲惫的心得到一
份安抚和慰藉。掬一捧月光,放在手里,收进心里,吸进肺腑,感觉那一丝丝清凉溢满全
身!穿过岁月的烟尘,明月它年依然美丽。放下烦恼,去掉忧虑,怀着释然的心态,静守
中秋月夜的明朗,感悟人生的美丽,珍惜亲情的温暖,享受美好的时光。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作者:白居易年代:唐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象以往的那些年。
(简析):唐诗人白居易,败于中央的政争,而被流放为江州司马时,睹月思乡、思人,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作者进行一系列对比:一、地点的对比。去年中秋节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在被贬之地湓江
度过。二、情景的对比。去年的欢乐之景与今朝的冷清之景形成鲜明对比。三、情感对比。昔之乐游与今之苦叹;昔之欢乐与今之愁苦。在这些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
愁闷。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作者:皮日休年代: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
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
来的吧!
(简析):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
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件
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有以小见大之妙。
中秋见月和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