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古诗译文及赏析(最新10篇)
    赏析 篇一
    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诗人行船所见雨景,将风雨的变幻写得十分生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天边涌来一片黑云,好像被打翻了的墨汁,氤氲而开,半边天空瞬间都昏暗了起来。这片黑云,直向湖上奔来,正酝酿着一场大雨。果然,很快就下了倾盘大雨,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珠,雨珠纷纷落到船上,就像千万颗珍珠一样跳跃着,还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
    诗人把一场忽然而来的骤雨,写得如此鲜明,富于情趣。用“翻墨”喻黑云,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来描绘雨的动态,有声有,十分形象;“黑云翻墨”与“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势之急。说明这是一场过路的阵雨,一刹那来,瞬间而去。可不是吗,不一会就是“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景象了。
    在这首诗中,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给人以十分美好的精神享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 篇二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
    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
    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
    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
    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
    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
    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水枕”句:躺在船里看山,不觉得水波起落,只见山头忽上忽下。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
    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裴回:即徘徊。
    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芡(qiàn):大型水生植物。
    青菰(gū):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
    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
    游女:出游的女子。 木兰桡: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桡(ráo):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
    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
    吴儿:指吴地之人,这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
    小隐:谓隐居山林。
    解说 篇三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篇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意思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打翻的墨汁,还未来得及把山给遮住。
    暴雨骤至,雨花四溅,水珠犹如天上倾倒下的无数珍珠,纷纷溅入船中。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和白的雨点, 此时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就像天空一样广阔无边。
    注释 篇五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原文 篇六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本诗是其第一首。
    注释 篇七
    1、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5、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又如,韩愈《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
    6、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八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赏析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