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素材】
篇一:《音乐鉴赏公选课论文》
中国民族音乐赏析
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衰轮回,时至今日,淀积着的民族文化无不饱含风霜雪雨,在沧桑中透漏着荡气回肠和令人震撼的东西。琴、棋、书、画在我国文化中有着都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琴,我们姑且称之为音乐,音乐从来都是用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从音乐中体现出来,当然我们也可以用音乐陶冶情操,通过音乐来修身养性不失为一种良策。我觉得一个人可以活的平庸但作为一个人不能没有修养,因为我们是人。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即使他是平庸的,但在其平庸中也会透出一种不凡。修养是一种境界,是用一种有灵韵的东西填补一个人心灵的空白,是为了成就灵魂的高尚,谁也不愿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但事与愿违,放眼望去,那一双双空洞的眼神会我告诉我们一切。修身养性,并不是说要靠修身养性来修饰自己,修身养性可以提升自我,但更多的我们是要靠修身养性来慰藉自己。我喜欢音乐也希冀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是我选这门课程的初衷;我也可以确切的说,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确有收获,起码提高了自己的品味和鉴赏能力。
与其说这篇论文是我们的一次作业,还不如说这是对我们鉴赏能力的一次确认。首先,对于题目的选择,我认为一个人喜欢的歌曲或音乐一定不止一首,至少应该是一类。我喜欢的乐曲有很多,我没法对其一做评论,所以我选择了一个比较笼统和宽泛的话题进行鉴赏。其次,我之所以选择民族音乐,是因为我觉得在此之前我对我们的民族乐曲存有误解,而在真正了解了她之后,我才看到了我们民族音乐独有的魅力。以下将是我感触颇深的三个方面: 篇一:一个瞎子,一把二胡,一曲《二泉映月》开创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有魅力。
“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这就是一位民间艺人的真实写照。大自然的静美,生活的凄苦,人生的落魄,点缀着二胡的曲韵,指尖上流淌出的是发自内心的人生感悟。人生匆匆几十载,苦也罢甜也罢,都犹如过眼云烟,人生只不过是一曲《二泉映月》的压缩版。
《二泉映月》的曲体结构是一首传统的变奏曲。音乐一开始,短短的引子,音阶下行的旋
律,犹如一声百感交集的轻轻的叹息,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深沉的意境中去。主题音乐使人联想到一个拄着竹棍的盲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无限伤感,无尽凄凉。《二泉映月》就是在上述音调的多次变奏下逐渐展开构成全曲的,它通过变奏使音乐形象得到层层深化,使人感到受到阿炳怀着难以抑制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向人们诉说他种种苦难和遭遇。乐曲的后半部分,音乐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积聚起来的感情迸发了,乐曲推向高潮,强烈而激愤,显示了阿炳特有的气质和魄力。这是作者对旧社会愤怒控诉的声音,它深刻地反映了阿炳倔强、刚毅的性格,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不妥协的反抗和斗争。
华彦钧作为一位中国的民间艺人,在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历史积淀上,以自己度过的沧桑岁月和不平凡的经历凝聚成了逐渐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传世之作。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篇二:中国民乐合奏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和《戏彩》,两首极具中国民族特的民乐合奏。
高尚歌词 中国的民族器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自成一套体系。在《拉德斯基进行曲》和《戏彩》中
大量应用了中国民族器乐,例如:胡琴、柳琴、笛子、琵琶、鼓、锣、钹?..《戏彩》具有浓郁的京剧音乐彩和独特的东方神韵,在中国古典音乐的基础上加以现代元素,将中华民族
的特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世界名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在我们国家的民乐合凑下也别有韵味。
篇三:京剧、黄梅戏、越剧、秦腔。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但真正懂京剧的人并不多,无需举其他的例子来说明,就拿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吧,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更不用说喜欢了,京剧的魅力没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这是我们的损失,更是民族的损失。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对京剧的了解也几乎为零,因为不懂所以也就没法喜欢。真正改变我对京剧的看法的是《大唐贵妃》,《大唐贵妃》真正让我看到了国粹的风采,那独特的表现方式,虚虚实实,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人物的情感变化,他们所演绎的是史诗般的戏剧更是艺术之精华。我们要听懂、看懂他们一言一行的传情达意,我们就不能不了解他们所上演的内容与历史背景,而当我们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看看他们的表演听听他们的唱词,那么“国粹”二字,京剧当之无愧。再说说那些唱京剧或黄梅戏的演员们吧,咱不说别的,就说气质,他们那种由内而外所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沉淀着
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古典美,是静美,是超凡脱俗的美,他们的那种种美岂是那些流行歌曲演员所能比拟的,所以说,美是内在的。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承中国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责任,我们需得让他更加的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世人所熟知。我们的精神财富不能因物质文明的逐渐提高而降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进步,这才是人类文明的标准。
《民族器乐欣赏》论文
——上课感受和对古筝及相关乐曲的赏析
我选修关于音乐的课程主要是为了放松心情,因为只有在听音乐时,才能彻底解放我的双手,同时让耳朵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音乐时可以听出其中的喜怒哀乐,而无需语言的赘述。欢快轻松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放松,将烦恼先搁置一旁,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欢愉;悲怆哀伤的音乐,能够让人和倾诉者一起分担。器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都有着重要作用。
上本课程时,我想我做到了心无旁骛,尽情享受音乐,将烦恼暂且搁下。尽管有时听不懂乐曲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但借助于标题或您的引导,我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在本课程中我见识了许多中华民族特有的乐器,我感受了许多经典的中国民族器乐,如《二泉映月》、《百鸟朝凤》、《光明行》等,感叹中华民族器乐的无限魅力。
所有乐器中,我对古筝情有独钟。因为我觉得古筝和琵琶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民乐优美形象的乐器,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通过课程的学习及课后查询资料,我对古筝这一乐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古筝是弦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 ,S代表S形岳山,是筝父徐振高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
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症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
在课程中,老师带领我们听了《高山流水》《望秦川》等古筝演奏,闭眼聆听颇有荡气回肠之感。回到寝室后我又了一些古筝演奏的曲目,现就我最为喜欢的《高山流水》和《梅花三弄》谈一下自己的听后感触。
《高山流水》我回去听的是毛丫、曹永安等老师的弹奏。《高山流水》总体上分为“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但在实际弹奏中可分为三个部分,五个乐段。第一乐段至第三乐段为“高山”部分,第四乐段为“流水”部分,第五乐段为结束的尾声部分。采用双手和弦、加花等指法,奏出高山巍巍,流水潺潺,清风微拂,松竹摇曳意境。而中指的主旋律及连续切分音,奏出小溪汇集,江涛澎湃,飞瀑滚泻,谷响轰鸣。第一乐段,乐曲以较缓慢的速度开始。缓慢的节奏,给人以稳重的感觉,暗含着“不动如山”的哲学思想。稳定,但不呆滞;行进,但不轻佻。此乐段中运用了大量的抓弦套同度按弦技巧,尤其是跨八度的抓弦,有力地突出了古筝低音浑厚,感染力极强的特点。写意的手法,将山峦起伏的远景完整地呈现在人
们面前。我们首先感到的,就是高山大川那雄伟的气势,从而联想到人们应该具备的宽广胸怀。深沉,但是毫不闭塞的音乐似乎让人有一种融入其中的冲动。
古筝曲《梅花三弄》是根据同名古琴曲改编过来的,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相传原为东晋笛子演奏家恒伊的笛子独奏曲,唐代颜师古改编成琴曲,存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此曲在结构上尚保留着清商乐的一些特点开头有一段称为“和”的引子,在结尾处又有一段称为“送”的尾声或称送歌弦”,每段乐曲尾句有重复等。该曲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
梅花的品格,高洁,有如清莲般洁白,有如苍松般挺拔,有如翠竹般坚韧,天生一副傲骨,不畏严寒,不怕寂寞,寒冬腊月,白雪皑皑之中傲然怒放,“君当如梅”!此曲是借景抒怀的乐曲,通过梅花洁白芬芳,耐寒的特点来赞美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调优美,平缓。曲作者主要是抒发魏晋文人超尘脱凡,孤芳自赏的胸臆。在结构中,主题在不同的段落中重复三次,故称“三弄”。“一弄”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奏出梅花洁白、傲霜竞放的形象,后一部分曲调较急促,高亢而流畅,表现梅花在寒风中巍然挺拔的形象。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和见解。这门课让我对中国的古典音乐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学期我还会选修一门古典音乐课程的。
正文:
(先献上一首自己课程所写的诗)
上民族乐器赏析课有感
梦中亦尝舞大琴,未知钟鼓怎样鸣。
今朝既近天籁声,金属糟乐如何听?
首先,我想阐述一下我个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中国古典文化以和谐为主旨,由此所分支而出的各种思想无不体现于此。其中,中国古文化的代表莫过于文学和音乐。有趣的是中国的文学(我这里指的文学包括书画作品)和音乐总是交织在一起。而且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古文化几乎全部体现于文学和音乐两个方面。而我们的课程便是对中国的名族音乐进行赏析,从而感受的中国古乐的魅力,进而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听敖老师讲,她经常带民乐团出国演出,都很受欢迎。我认为,外国友人的欢迎不仅仅只是因为乐团的演奏水平高,乐团演奏的音乐美妙,更因为乐团的演奏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带有浓郁的中国气息。倾听民乐团的演奏,就是在感受中国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以,我觉得这是让外国友人最感兴趣的地方。说到这里,必须谈论一下我们的敖老师。老师本身是扬琴和古筝专业,大概是从小练习中国乐器的缘故吧,我觉得她完全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听她的课,可以发现她的声音经常带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柔美,尤其看到老师演奏的样子,我觉得这简直就是古时的人啊。我一直觉得老师的形象必须配合课程的教学,而如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