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书戴嵩画牛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抽生讲一个文言小故事。
这则笑话选自《明清笑话集》,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发现文言文的一些特点呢?(指名说一说。)
同学们之前较少接触文言文,今天我们不单要学懂它,还要讲好它,也算是一个新的挑战,敢不敢接受这个挑战?
一、导入——解题意。
1.谈话导课:唐代画家戴嵩非常善于画牛,笔下的牛无不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北宋文学家苏轼据此写下一篇文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2.释题:“书”联系《题西林壁》的“题”讲。讲题跋
3.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停顿)
二、好好读
这是我们第二次学习文言文,为了让我们学好文言文,讲好这个小故事,我们邢老师煞费苦心,给我们准备了几个锦囊,是时候拿出来了。出示锦囊一:读通、读顺。
2.请看大屏幕:
(1)读正确,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四个多音字“处、好、数、曝”的读音。
(2)读流利,划出课文的节奏线。
(3)小班内练读。
3.小班展示
(1)提醒字音
(2)划节奏线,自读
(3)小班展示读,PK读。
(4)齐读。
三、好好说
(一)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
2.同学们厉害,这也是邢老师给我们的第二个锦囊的内容。出示锦囊二: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
请看大屏幕:
(1)默看课文,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同学老师等理解,特别注意:“”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和“”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
(二)小班上台展练
1.理解词语
2.理解句子
3.理解短文大意(能不能连起来讲讲这篇文章的意思?)
4.理解作者表达的观点。
(1)文章哪句话写出了作者苏轼的感受?学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打鱼当问——看病当问——做饭当问——(这就是术业有专攻,实践出真知。)
预设一: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理解“轴”在不同语境的意思,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理解“尾搐入两股间”的意思。(出示两幅《斗牛图》比较理解。)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三: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相机理解“奴、婢”的意思。
四、好好讲
1.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接下来我们试着练习讲讲这个故事。讲故事要注意什么?(语速、语气、动作等)
加入想象(板书:想象),会让故事的内容更丰富。
1.出示锦囊三:想象补白
(1)再现情景,想象小牧童和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2)展开想象,对课文进行补白。如,“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杜处士吃饭时是怎样的、睡觉时又是怎样的?小牧童“拊掌大笑”时的情态和话语;“处士笑而然之”时,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小班内讲故事)
2.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1)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2)指名展示,评价交流。
3.讲讲“我”的故事。
(1)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会讲的更加入情入境。(2)出示小贴士:
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看见……
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3)选择其中一个角,练习讲我的故事。
(4)讲故事,评价交流。
(合理想象、角转换、形象表达。)
2.出示锦囊四:绘声绘、活灵活现(看视屏)
讲解这两个词。
(小班内讲故事)
1.抽几个同学上台讲故事,相机点评。
2.总评。评出
五、总结
板书设计
21书戴嵩画牛
杜处士《牛》牧童
爱笑
问
•
题西林壁教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