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案《题破山寺禅院》教案
文学院  2008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薛芳芳  222008308011018
教材分析:《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八年级下册的一篇古诗。它属于古代的题壁诗,作者常建仕途失意,游山玩水,至破山寺,兴之所至,题诗于后禅院。全诗以简单明白的笔触写景,旨在写意,充满禅味,引人深思。它有别于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诗,独树一帜,为后世所流传。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它意在言外的手法和诗中所蕴含的禅意,此外,还应特别引导学生与唐时其他的山水诗作比较。
学情分析:这首诗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王、孟等其他的山水诗,对诗歌的鉴赏和评价也有所接触,但是还缺乏深刻的系统的认识,对诗歌的整体把握也有些欠缺。初二的学生也学习过其他的题壁诗,如《题西林壁》、《书湖阴先生壁》等,教师须给予适当的回顾。
教学目的:
1. 全面掌握这首诗的内容,背诵全诗;
2. 了解诗歌所运用的写景、写意的手法,作为山水诗,明白其独特之处;
3. 理解并能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禅意和人生道理。
教学内容:
1. 诗歌的内容及写作手法;
2. 与其他山水诗比较,其独特之处;
3. 诗歌德含意,禅趣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 这首诗的所运用的景与意的写作手法及其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
1. 诗中的禅意及所表达的人生道理。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 点拨法及问答法;
3. 讨论法。
教具:PPT及音频材料
课时:2个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山水题壁诗《题破山寺后禅院》,那同学还知道哪些题壁诗么?(生答)苏轼的《题西林壁》、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师)其实呢,我们之前学过的崔颢的《黄鹤楼》也是一首题壁诗,那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
这几首诗。(师生齐读)(师)还有一首大家很熟悉很有名的题壁诗就是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生读)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大家一起读一遍。
2. 诗歌内容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初日:早晨的太阳 
高林:佛家称僧侣的聚居地为“丛林”,这里用“高林”有称颂佛家之意。
句意:早晨来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寺院。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弯弯曲曲的小路  禅房:僧人的住所
句意: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幽静的地方,禅房深处花草树木丛生。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使...高兴    空:使...空灵    人心:人的尘世之心
句意:山上美丽的自然风光让鸟儿欢悦,潭水中的倒影使人心性空灵。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万籁: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但:只
句意:周围的一切声音都静止了,只剩下寺院的钟声回荡在心中。
3. 整体感知
这首诗通过用简单明白的笔触描写了破山寺的自然景,重在写意,诗中含有浓浓的禅意,给人以澄净清明之感,引人深思。
4. 作业
背诵全诗;与王维、孟浩然的山水诗作比较,想想其独特之处。
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教学反思:作为一节模拟课堂,教师难以把握学生真实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反应。因此,对这堂的整体把握欠佳,且思路有些混乱。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都要预先估计到,并想到很恰当的应对之策。显然,在这方面,笔者做的不是很好。虽然对这首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但最重要的如何清楚明白的传达给学生,并让他们接受和吸取有用的信息。有时,教师就像演员,在讲课的时候,需要有两个灵魂,一个灵魂随着学生进入课堂气氛,一个灵魂在半空中看着自己,从整体上把握课堂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