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观察物体是四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本节课所学的观察物体是属于第二学段的内容,只要求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在引入新课时,出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同样的庐山会成岭又成峰的疑问去学习教材13页的例1。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学生在观察物体并辨认从不同位置所看到图形的过程中,更是需要依据表象进行推理。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的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平时经常听到同学们背诵古诗,你们会背苏轼的《题西林壁》吗?
师:谁能说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什么意思?
师:奇怪?为什么同样的庐山会成岭又成峰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但是这么大的庐山我们没有办法搬到教室里,因此我们就从观察小物体开始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环境。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1: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课件出示例1图及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各自拿出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在自己学习桌上用这4个小正方体摆成例1的立体图形。
(2)摆好后,先观察立体图形的前面,再站在立体图形的正前方从上面观察,最后到左面进行观察。(注意在前面和左面观察时视线要与立体图形保持水平)
(3)观察以后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分别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观察,然后汇报。
生1:我是站在组合图形的前面观察的,看到一个面,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长方形。
生2:我是站在组合图形的正前方从上面观察的,看到的是一个像手一样的面,是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生3:我是站在组合图形的左面观察的,也看到了一个面,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长方形。
生4:我发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相同。
2.小结:同学们在不同位置对组合图形进行了观察,知道了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相同。
3.解决问题。
(1)你能根据你看到的及你的推理想象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吗?
(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1)题西林壁教案
生1:第一幅图是从左面看到的。
生2:第二幅图是从前面看到的。
生3:第三幅图是从上面看到的。
(2)(出示教材13页“做一做”)迅速地做出判断。
①学生在教材上连线,教师巡视。
②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有人认为“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只有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才能将所看到的图形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15页1题。
2.教材15页2题。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5页3题。
板书设计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