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篇1
  《暮江吟》:
  《暮江吟》这首古诗,是白居易在前往杭州赴任途中所写,展现了一幅彩绚烂的秋江暮景图。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设计如下的学法步骤:知诗人,破诗题;懂字义,解句意;体诗境、悟诗情。大部分同学通过学习理解了诗意,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节课从总体上讲我还比较满意,自己觉得有以下几个地方做的不够好:
  一、在破诗题、介绍完作者后应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二、学生回答问题后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这节课上我的评价方式有些单一,缺乏激励性,有时还不及时。
  三、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朗诵古诗的时间不充足,应采用多种方式诵读。
  《题西林壁》: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课前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以便于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由于这首诗的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学本诗时,
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没想到,学生回答地让我惊讶!他们说出了很多连我都没发现的例子,我不得不称赞他们的观察力,我顺势又提了个问题:通过学习了古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他们回答地也比较到位。通过这样的学习,从而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体会诗中的情和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而且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我认为在教学古诗时,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去读去感悟,效果较好。
  整堂课用“赏美景、品名诗”这条线串起来,这样活而不散。在这堂课中我还做到了个性化朗读和多元化感悟,使得学生更能品出“诗中有画、诗中有歌、诗中有理”的韵味,实现了学习目标。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的内容没有出示;虽然力求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
  2.在处理教学难点时,有点急于求成。在前两句诗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明白“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但要他们谈谈学习古诗后有什么启发时,学生思维转不过来,于是我直接点拨,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心里担心着时间所剩无几了)。其实,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最后的拓展阅读完不成的话,可以放到课后。
  《雪梅》:
  通过这节课,我有了以下几点收获:
  1._了诗歌教学的单一模式。
  传统的诗歌教学就诗教诗:揭示诗题,了解诗人,读通诗歌,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歌。教学方式呈单线形,模式化,而我认为我这堂课视野宽阔,以梅花为主题来重新构建课堂。从历代诗人吟咏梅花的诗句入手,体会梅花的香味以及内在精神,展示了较为广阔
的梅文化背景;然后再切入文本,解读文本。所以这堂课不能简单地归为工具性或人文性,我觉得更是一种文化性。
  2.提升了诗歌教学的审美艺术。
  意味着创新,本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细节乃至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是经过教师反复推敲,精心打磨,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的清新亮丽。例如诵读诗歌的创新艺术——师生接读,反复引读,前后回读,创设情景地读,步步升华地读,诗意浓浓,回味无穷。再如教学流程的设计艺术——由梅花的外形到内在品质,由梅花到像梅花一样的人,再由梅花的主人到读梅花的学生,最后由梅花魂扩展到民族魂,一气呵成,艺术无痕。再看整堂课的教学节奏——该艳则艳,该淡则淡;能简则简,当艳不让;疏密有致、浓淡相宜,就像一幅墨梅图,素雅中透出幽香,赏心悦目,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
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题西林壁教案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