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  暮江吟  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上的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共2个课时。
    (一)本单元特点
    本单元围绕着“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个主题,选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
    它顺承了第三单元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 ,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要通过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细致的观察。二是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感受连续性观察,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三是在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前,提前布置,做好准备。
    虽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落实“连续细致的观察”“准确生动的表达”。授课时,教师要在读诗、悟理的过程中,将内容和表达有机结合,交融体悟。
    (二)课文分析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体现了“处处留心皆学问”。本课文中一共包括《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它们分别有如下特征:
    1.《暮江吟》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自愿远离朝廷赴杭州任刺史途中所著。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前两句写傍晚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清秋江面,后两句写夜间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清明天地。
    语言清丽流畅,描写工微入画。情感上,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彩。
    时间上,本诗按照时间顺序,一共分为两个时间段:
    ①前两句写日落前的景象。
    ②后两句写日落后的景象。
    2.《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豪苏轼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游山所见,移步换景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喻理,启发学生要善于从多角度观察,于观察中发现,于观察中创新。
    3.《雪梅》
题西林壁教案    《雪梅》是南宋诗人卢钺七言绝句组诗中的第一首。开篇别出心裁,用拟人的手法故意制造梅雪争春的“摩擦”,“未肯降”更是生动形象地表达出雪梅孤傲的姿态。第二句道出了“雪以白见长,梅以香取胜”的事实。阐明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瑟”“骚”“逊”“输”等5个生字和多音字“降”,理解“吟”“铺”“瑟瑟”“可怜”的意思,会写“暮”“吟”“降”等8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大意,感受诗人们连续细致的观察。
    (三)运用联结、比较等方法,品味诗歌遣词造句的精妙。
    三、教学重难点(《暮江吟》)
    (一)教学重点:利用《暮江吟》中生动的语言和把握诗歌中的时间脉络,体会作者对景细致入微的观察。
    (二)教学难点:在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白居易的背景资料,体会本诗要表达出何种情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翻页笔、板贴、板书、板画。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题目
    1.单元导语
    利用单元导语,启示学生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由学生身边的观察引入本单元中作者古今中外的观察。
    (板书:古诗三首)
    2.回忆旧知
    由暮江吟的作者白居易入手,让学生进行白诗的回忆。师说上句,学生对出下句。
    (师展示PPT的古诗片段,当学生把残缺的部分补上)
    3.导入课题
    简单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典故后,利用白居易直接切题,引出本节课所学的古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唐·白居易)
    4.随题识字
    (1)结合象形,辨形
    ①点出标题中需要特别注意“暮”字。
    ②利用甲骨文“日”和“暮”象形文字,分辨暮的象形特点。利用“旦”,理解暮的含义。
    ③展示“暮”字漫长的演变过程,并渗透传统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
    (PPT出示“暮”字的演变过程)
    (2)教授书写规范
    引导学生认识“暮”水平和垂直层面上的书写技巧。
    师黑板示范,生在草稿本上书写。
    (设计意图:暮是形声字,从日莫声。利用字源帮助学生理解字的结构)
    5.理解诗题
    ①指明生说诗题含义,点名诗歌的题目表示“傍晚江面景的一首诗”。
    ②补充:“吟”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如之前学过的《石灰吟》和《游子吟》。
    (二)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师:接下来,让我们把握这首诗的节奏,并了解它大概写了什么。
    1.读准节奏
    ①指明生自由读诗,师点评
    ②出示节奏,师带读,生跟读。
    2. 体味语言
    先让学生出诗歌中的景物有残阳、水、江、露、月。在PPT用下划线展示这些词语。
    (1)“残阳”
    ①和暮江吟的“暮”对应的景物是——残阳
    ②由残阳,补充含有残月、残夜的石军。带领学生品味残缺之美。
    (2)“铺”
    就这样,残阳和水相遇了。哪个词写出了残阳对水做的动作?——“铺”
    ①比较:夕阳照在小湖上。阳光洒在海面上。一道残阳铺水中。赵更直接,洒更活泼,铺更舒缓。
    (最后,生齐读“一道残阳铺水中”)
    ②你能在此基础上,读出留恋和不舍的感觉吗?(指名生读,师评价。)
    (3)“瑟瑟”和“红”
    引导生知道瑟瑟和红是江面上的两种颜。
    小结:前两句诗歌表现出的景象:夕阳西沉、晚霞映江
    (4)“可怜”
    过渡:不知不觉,暮退去,夜来临。抬眼望去,诗人的头顶挂着一轮新月。低头望去,
草叶上还沾着露珠。
    ①点名白居易喜欢景物的词语——“可怜”
    ②由“可怜”含义,补充古今异义词概念
    (5)“真珠”和“弓”
    ①指明:最后一句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分别把露珠比作珍珠,把月亮比作钩子。
    ②补充:除了白居易以外,其他诗人也会把月亮比作其他的东西。(PPT展示拓展内容)
    小结:最后两句诗表现出来的景象:露珠晶莹、弯月初升。
    (6)结语
    诗是有形画,画是有形诗。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诗歌。
    (三)把握时间顺序,体悟连续性观察
    1.把握时间顺序
    引导生理解本诗歌的时间顺序,分为傍晚和夜晚两个时间段。(师板书:傍晚、夜晚并配简笔画)
    2.教师引读,感知“连续性观察”,让生根据课件排列,并朗读
    3.总结:正是诗人长时间的连续观察,才捕捉到了两个时间段的不同美景。
    (二)品味诗情
    1.请男女生分读,体会情感。
    读以后请生闭上眼睛,辅助音乐,想象画面来体会情感。请生分享
    2.补充背景资料
    小结:该诗表达了作者当时轻松愉悦、悠闲自在的心情。
    3.总结:我们都说,“境由心生”。正是因为诗人远离自己讨厌的朝廷,心情轻松愉悦、悠闲自在,才会如此耐心地观察江景,并写下如此优美的句子。
    (三)课堂总结
    1.启示
    师:学习了《暮江吟》以后,对于我们今后观察事物,有什么启示?
    2.总结本课时内容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