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雷雨》的戏剧冲突及结构分析
【摘 要】《雷雨》是我国戏剧创作的经典之作,本文分析了《雷雨》一剧中,人物与情节的内部冲突、外部冲突,再对该剧的结构特征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雷雨》;戏剧冲突;结构分析
戏剧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很好地利用冲突的办法表现出矛盾(如人同人之间发生的矛盾、人物自身内心里的矛盾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因为社会发展的层次不同,也因为作者思考的深度与表现的手法不同,冲突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也有很大区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戏剧本身的结构。雷雨是我国第一部遵循三一律而完成的戏剧,其构思精巧,结构特点突出,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典范。
一、戏剧冲突
(一)人物冲突。
《雷雨》里面矛盾的设置非常成功,其中包括四个三角爱情,侍萍、周朴园、鲁贵之间的关
系;周萍、周朴园、蘩漪之间的关系等互相交织,纷繁复杂。蘩漪对待爱情热情如火,可是周萍对她却是始乱终弃,最终让蘩漪变成了“疯婆子”,两个人的冲突和矛盾逐渐深化,最终酿成了悲剧。周萍因为罪恶心理作祟,又同四凤产生感情,而四凤却是他同母异父的妹妹。最终,他们都变成了牺牲品。而周冲对四凤一厢情愿的爱,则永远中是一个不现实的梦。周朴园曾经和侍萍相爱,却因为门不当户不对而破镜难圆,侍萍因此三十年间颠沛游离,她和鲁贵在一起,只是一种无奈的抉择。在那个残酷的雷雨夜,事实被揭开,悲剧终于发生,于是,死的死,疯的疯,人物命运落入到悲剧的轮回中。如此复杂的人物间关系,形成了矛盾的罗网。人物越挣扎,罗网越紧密,人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就越难以理清,最终让矛盾突然爆发。
(二)内心冲突。
1、人物内心的自我矛盾。外部的矛盾冲击着人物内心,比如当母亲要求四凤远离周家的时候,四凤矛盾于爱情和母命之间。周朴园心里想要同妻儿接近,可是又不得不宥于家长权威,逼得蘩漪喝药,周朴园矛盾于亲情和权威之间。每个人的情绪转化都非常细腻,而每个人都在社会的黑网里发生着外人难以察觉的心理斗争,难以自拔。
2、人物性格的复杂多样。命运的不同是由于性格的不同。鲁大海和蘩漪的性格的野蛮而原始的,他们的爱与恨非常鲜明,走了极端,中间难有折衷的路。尤其是蘩漪,她的生命里交织与残酷的恨、不忍的爱,她就像一把锋利的剑,时刻刺穿爱她的人的心。周萍是情感的奴仆,他爱不起蘩漪,他对社会有不满却看不到光明,他怨恨自己的软弱却又无法改变,此外,周朴园遇到事情就敷衍和妥协,则是另一种性格的代表。至于周冲、四凤等人,无不个性鲜明,不同的性格让情节矛盾愈演愈烈,难以平息。
3、人在不同阶段中存在冲突,而这种冲突是难以调和的。鲁周两家的阶级对立非常明显,周朴园和鲁大海是父子,周萍和鲁大海是兄弟,可是鲁大海和父亲兄弟水火不容,这其实是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本剧中,金钱的价值超过了亲情和人性,父子与兄弟的关系被利益所遮掩,这体现出了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根本对立。
总这,《雷雨》把戏剧冲突应用得恰到好处,在一天的时间里,主要矛盾中的人物进程交叉变换、跌宕起伏,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让人物与故事串连起来,在暴风雨来临之时,又让人物和故事骤然断线,落下的幕布落在观众的眼前与心里。
二、结构分析
(一)突转。
《雷雨》一剧灵活地应用了古希腊式的突转结构,遵从亚里士多德对于“发现”一词的理解,即发现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变,戏剧里里面的人物,有的时候是一个被另一个发现,有的时候是彼此相互发现。而突转则是指的剧情发生了情节上的重要变化。在很多时候,突转结构是离不开发现的,比如第二幕里面,周朴园发现三十年前的侍萍,并不是一下就发现,而是逐渐拨开迷雾的。从看到旧雨衣,到听出其无锡口音,再到知道她清楚三十年前女子投河的事情,周朴园想知道往事,可是却又怕真相被揭开,心里是充满矛盾的。后来,周朴园问她姓什么,问她是谁,最终发现面前的鲁妈实际上就是三十年前的侍萍,此时,剧情突转,周朴园用另外一种语气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因为发现以及突转手法的熟练应用,他们的情感起伏与性格冲突被体现得格外明显,情节充分了跌宕起伏的戏剧魅力。这只是《雷雨》中的一个例子,突转的手法同样应用于第四幕中。
(二)悬念
此外,在结构上,《雷雨》也成功地应用了制造悬念的办法。悬念指的是满足急切心理张力的一种技巧,戏剧里面的悬念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观众一无所知,在好奇心的作用下,
他们要在情节中寻答案,比如第一幕里,鲁贵说周公馆闹鬼,这是一个悬念,后来他又说出后母与长子,同母异父兄妹的事件,观众就急切想知道,这些事情的结局是什么。还有一类是观众知道很多,他们就更想了解自己所知的人物最终命运是什么样的。当鲁妈上场,观众已经对周家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清二楚,可是剧中人物却什么都不知道,观众就会想了解剧中人在得知真相后的各自性格反应。两种悬念方法交互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戏剧里的悬念与冲突相随而生,比如在第四幕里,冲突越演越烈,悬念越推越深,曹禺用到了拖延与抵制的手段来处理悬念,让剧情变化迂回曲折,紧张有力,惊心动魄。设置悬念、留下悬念、解开悬念,鲜明生动地反映出不同人物的性格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加了戏剧的爆发力与紧张感。
拨开迷雾(三)巧合。
《雷雨》剧情存在很多巧合之处,偶然性事件贯穿全文,这一点经常遭到批评家的诟病,其实这也是《雷雨》在结构上的独到之处。它的各种巧合之处避免了斯布里克式的低级手法,不是那种没有生活规律,一味制造悬念的巧合,而是根据人物性格、生活规律,进行合理的偶然性事件编排。比如在第二幕里面的相认,偶然性事件的表现就非常突出,三十年后,侍
萍重新来到周家,周朴园、鲁大海、侍萍、蘩漪等人本来毫无关系,在刹那间都聚集在一起,真是所谓的无巧不成书。可是每一个巧合,作者都早做过了预先的交待,这样故事就显得非常合理,而在种种的巧合里,人物命运交待得很清楚,人物性格也刻画得恰到好处,这就是本剧结构的成功之处。比如说周萍与后母蘩漪之间的属于一种偶然性事件,可是偶然里面却有着必然。蘩漪是旧式女人,可却受到过一点新式教育,新教育让她的狂热与野性得到释放,旧礼教却让她遇人不淑。在周公馆里,蘩漪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她看清了周朴园的虚伪面孔,却又没办法摆脱周公馆,只能死死抓住周萍不放。可见这种之爱,仍然是有人物性格作为基础的。总之,《雷雨》里种种的巧合情感浓烈、表现性格丰满,诚为结构之重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