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在哪里》听课点评
我点评的是青年教师马云执教的一节赛教课——《雾在哪里》。《雾在哪里》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感受。
优点:
1.生本理念突出,学生表现精彩。马云老师刚刚入职,这是她独立带的第一届学生,可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令人赞叹。他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交流讨论轻松自如,或补充,或评价,或表演,或分享,有个人的精彩发言,也有小组合作的主持交流,台上台下互动有序,精彩纷呈,可以看出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长期坚持生本理念,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的交流互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坚持铺路搭桥。
2.积极落实低年级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堂上马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出段落结构上的相似处,分析其特点,然后指导学生仿照课文按照一定的层次,运用“无论......还是......都......”的句式说话练习。这样的教学设计科学、有效,易于学生掌握。同时,马老师还积极帮助学生拓宽思维,丰富表达的内容,在学过的课文、古诗、课外书籍、生活中去寻话题,学生的进步清晰可见。
3.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多个教学环节中都能看到老师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例如:开课环节,借表演学生之口抛出问题“你们还觉得雾只是个调皮的孩子吗?你们觉得雾还是什么?”;再如仿说练习中“如果你是雾,你要把什么藏起来?”;还有引导学生想一想“云开雾散后,最希望什么有趣的事物露出来?”等。老师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展现出天真、活泼、可爱的天性,令人欣喜。
不足之处:
1.研读教材不够深入细致,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
二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仍应该是识字写字教学,虽然我们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说话表达的训练,但这些都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内容,所占用的时间不易过多。本课的生字中有许多难点和易错点,例如“于”“散”“步”“屋”,在用法上和书写上老师都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相关的教学设计也应该有所体现。
其次课后题应该是我们教学的指向标。备课时,我们应该着重分析教材这样设计的意图,并在课堂上积极落实。本课课后的第一题是要求学生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显然这是本课朗读
训练的重点。老师应引导学生读出雾的调皮、可爱、自豪,感受拟人化写法的生动有趣。课堂上我们虽然听到了学生反复的朗诵声,却没能看到师生在读好雾说的话上下足功夫。
再有“雾消失了,它去哪儿了?”这样的自然科学知识在课堂上也应该给予学生解答。
2.课堂问题的设计不够科学、准确、清晰,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本课的课后题是: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之后景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文的内容,而且将段落的结构也展现了出来,为后面学生的仿说做了良好的铺垫。但是老师却将问题变成了:你认为雾把什么藏起来最有趣?为什么?问题的设计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与结构,教学指向也不明确。
练习仿说中,老师提炼的3、4段的相同之处是:藏什么-怎么藏-结果怎样。我个人认为提炼成“说的话—藏什么-景变化”会更准确、清楚一些。
马云入校时曾经跟我呆过一段时间,与那时的她相比,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了她今天长足的进步。今天她为师的亲和力,课堂的驾驭能力,组织学生的把控力,尤其是她在生本道路上坚定的步伐、收获的成果都是可喜可贺的。最后祝愿美丽的马云老师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拨开迷雾
——孙莉
2020年11月26日星期四
附马云老师《雾在哪里》教案
《雾在哪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生字“岸”,扩展“山字头”和“山字旁”的字,并联系生活和以往学习的课文,巩固记字方式,针对“岸”字扩展组词并造句。
2.通过小组讨论并展示的方式,探讨雾藏在“海岸”和“把自己藏起来”时的有趣之处;抓住“藏”“霎时”以及想象画面的方式感受雾的淘气和可爱。
3.体会三四自然段的句式特点,并运用说话。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并展示的方式,探讨雾藏在“大海”“海岸”和“把自己藏起来”时的有趣之处,体会雾的可爱和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