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到三单元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一到三单元数学知识点分别从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三个单元分别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到三单元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认识东、南、西、北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方向盘,即在一张纸上,画上字,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好
(西-+-);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2、面朝南时,转动方向盘,将南对准前面,即:东-+-西,面朝东时,方向盘定为:北-+-南。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确定中心,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准以谁为中心。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先用被除数的最高位除以除数,再依次类推,用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和除数相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2、要将前一步计算后的余数写出来和下一步的数合起来再除。
3、每次计算后的余数都要同除数进行比较,不要忘了余数要比除数小”.
4、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少1位。
5、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同被除数的位数相同。
6、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A)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B)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速算绝招:
(A)60 / 3=『』,可以把60看成6个十,6除以32,所以6个十除以32个十,即20.
(B)240 / 4=『』,可以把240看成是由20040组成的,百位上不够商1,就把240看成24个十,因为24除以46,所以24个十除以46个十,即60.
第三单元:统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在画条形图时要先利用格尺准数量,做好标记后再画。
()求平均数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平均数 = 总数量 / 总份数
总数量 = 平均数 × 总份数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总份数 = 总数量 / 平均数
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而形容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为大家准备的三年级下册一到三单元数学知识点,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