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2007年虎丘曲会
百戏之祖  幽谷雅兰
——昆曲及其声腔艺术简介
文生 收集整理
二○○七年九月

 
目前昆曲爱好者日益增多,尤其广大青年朋友居多,他们是昆曲传承的新生力量的和昆曲未来的希望,如何正确将他们引导入门是昆曲界每个人都应担负的责任。但不少朋友均提到昆曲门槛较高,尤其是很难到比较系统而简要的昆曲音乐和昆曲声腔资料,以至于在欣赏和学习中产生较大的障碍。笔者在收集前辈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归纳和整理,同时也将一些较为深厚的理论问题予以通俗化,用较为简短的文字对一个很宏大的学科做了一个简要
说明,形成这个短文。一方面为了及时给朋友们介绍一点关于昆曲声腔艺术的粗浅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想以此抛砖引玉,请各位专家、前辈都来关心昆曲的后继者,给大家从多个侧面介绍一些研究成果、和学习方法。这就是这篇关于昆曲发展简史和声腔艺术简介文章的初衷,请各位方家不要抱着批判学术文章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此文,因为它仅仅是一篇介绍性的文章,而不是研究性的专业论文。笔者心里一直揣揣,只是希望文中举例及观点基本正确、漏洞不要过多即可。笔者不是昆曲音乐的研究者或者造诣深厚的曲家,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爱好者,匆忙间在 07年虎丘区会之前搞出这篇东西,文中存在错误及疏漏是必然的,欢迎大家不吝赐教。
带目字的成语一、昆曲简介
昆曲艺术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全国性剧种。有关它的研究资料,浩如烟海,昆曲艺术本身和昆曲理论都可以说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昆曲在2001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荣列榜首,这也再次确认了中国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和艺术价值。
昆曲,原名昆山昆腔夏季养生食谱”,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在舞台演出中已经称为昆剧
昆山腔产生于元末明初(十四世纪中叶)江苏昆山一带,时间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清曲、小唱。到明嘉靖、嘉庆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甫对昆山腔加以改革,使其更加委婉细腻,流利悠远,人称水磨腔
  其后,音乐家、戏剧家梁辰鱼按昆山腔的特点,创作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扩大了昆山腔的影响。随后,一些文学人士争用昆山腔新声撰写传奇,昆山腔一时名声大噪,到明万历年间昆腔已从吴中扩展到江浙各地,进而发展到全国,形成了全国性的剧种,当时称为官腔
  昆剧的兴盛和它称霸剧坛的时间约长达二百三十年之久,即从明代隆庆、万历之交开始,到清代嘉庆初年(1570-1800)。这是昆剧艺术最有光辉和成就最为 显著的阶段,出现“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繁荣景象。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从演出形式看,由演出全本传奇,变为演出折子戏。折子戏的演出既删除了软散的场子,又选出剧中的一些精彩的段落加以充实、丰富,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折子戏以其生动的内容,细致的表演,给昆曲演出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出现了一批生、旦、净、末、丑等行为主的应工戏,是观众百看不厌的精品。
  昆曲从晚明开始就经常在封建贵族及宫廷中演出,日益脱离人民,脱离现实,形式主义的倾向日趋严重,到清代中叶便转入衰落时期。许多原来的优点到一定阶段,便转化而成为缺点。昆曲的曲词以典雅美丽见长,但到了乾嘉之世,曲词晦涩,大多数人不能理解。昆曲的唱腔以悠扬宛转见长,在它新起的时候,听者感觉回肠荡气,到后来节奏愈趋缓慢低沉,行腔转调过于细密,大多数人不能欣赏。由于偏重曲词的欣赏,忽视作品的内容,题材范围也日益狭小,这些都限制了它的发展和改进。到了十八世纪后期,在剧坛上出现的大家所熟知的“花部”与“雅部”之争中,作为雅部的昆曲明显处于劣势,昆曲逐步呈现出衰败的局面。
  至光绪年间,昆剧的没落已经无法挽回了。“北京的梨园子弟学戏,在同光年间尚是昆乱并学,到光绪庚子之后,则专学皮黄了”(梅兰芳语)。上海的昆班活动,同光年间以三雅园为主,昆班的力量逐渐分化削弱。光绪十七年起至民国初年,昆班力量则全部瓦解了。
但值得关注的是,昆曲从明万历年间风行全国至清末,以清唱为主的“清工”始终不绝。在江苏、浙江、北京等地,业余曲社活动极为普遍,如苏州的“道和”、“振声”(吴梅主办),上海的“赓春”、“平声”等。娄县俞宗海(粟庐,1847-1930)是近代叶堂正宗传人,他先后在
苏沪两地授曲多年。曲社社友和昆剧艺人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各曲社都聘请艺人拍曲说戏。曲社的活动以清唱为主,但由于一些业余曲友长期悉心钻昆曲表演艺术,不少人也跻身昆剧表演艺术家之列,如徐凌云、俞振飞、溥侗等。
  在保留和继承昆曲事业上需要提及的是:在上海资本家穆藕初的资助下,1921年苏州的贝晋眉、张紫东、徐凌云,在苏州创办了昆剧传习所,聘请全福班的后期艺人作为主要教师,入所学生出科后以“传”字排名,较著名的有顾传介、朱传茗、周传瑛、张传芳、郑传鉴、沈传锟、沈传芷、姚传芗、王传淞、华传浩等。三年学习届满,到上海公演。传字辈艺人的学习和演出活动在昆剧没落时期为昆曲艺术的传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抗战到解放,昆曲演出团体就只剩下金华地区半职业性的“民生乐社”,以苏滩艺人朱国梁领导的“国风新型苏剧团”。 国风苏剧团在恶劣的流浪环境中不断延续昆剧的舞台演出,同时也随团培养“世”字辈第一批演员。1949年后,国风苏剧团在杭州注册,后更名为“国风昆苏剧团”。 解放以后,1953年华东戏曲研究院在上海筹备成立昆曲班,分别于19541958年招收了两批学员在开始正规学艺,由朱传茗、张传芳、沈传芷授课。其后,各昆剧团培养了一批新人,除上海的计镇华华文漪梁谷音蔡正仁岳美缇刘异龙王芝
,还包括北京的侯少奎、洪雪飞、蔡瑶铣、马玉森;浙江的汪世瑜王世瑶张世铮、龚世葵、王奉梅林为林;江苏的张继青、石小梅、张继蝶、林继凡;湖南的雷子文、张富光等著名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国昆苏剧团编排的《十五贯》晋京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京华争说《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十五贯》的成功,和当时政治形势和政治要求是有关系的,但它的成功,对昆剧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1960年,全国演出团体除浙江昆苏剧团(国风昆苏剧团)外,还成立了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江苏省苏昆剧团和郴州专区湘昆剧团。国内专业昆曲剧团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这对于昆曲艺术的保留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昆曲声腔
(一)昆曲的北套
昆曲的剧本主要以传奇的形式出现。如著名的《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以及《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等不胜枚举。这些传奇由许多组成(三、四十折到五、六十折不等)。
由这些折子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戏的剧情及音乐自成一个完整的片段,每折戏除念白外包括许多支曲子,每支曲子前面冠以一个曲牌名称,这些曲牌就是昆曲的唱腔。一折戏中不同的曲牌组成一套,即所谓套曲,这些套曲有其一定的组合传统和规律。昆曲按照音乐和声腔的区别,分别北曲和南曲,一个折子在音乐上分别会根据剧情的需要做出合适的选择。
北曲没有引子,因此第一支曲牌代表了引子。北曲端正好一套分别由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叨叨令小梁州倘秀才白鹤子灵寿仗煞尾等曲牌联套组成,主要曲牌为滚绣球。如《刺虎》中费贞娥所唱一支便是。但在《哭像》中唐明皇所唱的主曲则为叨叨令快活三
(二)昆曲的南套
南曲联套由散板的引子、上板的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过曲的数量因戏而异,如《牡丹亭·游园》就是由引子绕地游接过曲步步娇醉扶扫皂罗袍尾声六支曲子组成。惊梦则由山坡羊杨贵妃传奇”山桃红”“出对子画眉序滴溜子鲍老催五般宜山桃红棉搭絮尾声等十支曲牌组成。南曲联套组合的形成比北曲更要灵活多
变,但乐调的气氛与剧情的发展在原则上必须保持协调。
南套组合多样,如《玉簪记·琴挑》共八支曲子,前四支都是懒画眉,后四支都是朝元歌,这在北套中是没有的。在南套中,剧中人有独唱、对唱、同唱、众齐唱,而北套则由主角一人独唱到底。南套有引子,一般都是演员干唱,不带伴奏,如《烂柯山·痴梦》崔氏上场所唱[胡捣练]即是。仍以《痴梦》为例,崔氏做梦,梦见她逼休的丈夫朱买臣作了会稽太守,而且派人送来凤冠霞帔,此时崔氏所唱[渔灯儿][锦上花]就是南套的独唱接众齐唱。南套[尾声]都是三句十二板,而北曲煞尾很自由。
(三)南北合套
昆曲中很多剧目采用了南北合套的形式演唱,这样风格即统一又多样,表现力更强。南北合套的剧目一般主角唱北曲,配角唱南曲。如《石秀探庄》中石秀先唱北曲[新水令],下来杨林唱南曲[步步娇],石秀再唱北曲[折桂令],下面由钟离老人唱南曲[江儿水]山药排骨汤,石秀再唱北曲[得胜令],下面祝小三唱南曲[园林好],石秀唱北曲[梦瑶雪儿沽美酒]
再如《长生殿、絮阁》一折,杨贵妃先唱[醉花阴],下面配角高力士唱南曲[画眉序];主角
杨贵妃接唱[喜迁莺],配角唐明皇再唱南曲[画眉序];主角杨贵妃唱北曲[出队子],配角唐明皇唱南曲[滴溜子];主角杨贵妃唱北曲[刮地风];配角唐明皇唱南曲[滴滴金];主角杨贵妃唱北曲[四门子];配角唐明皇则唱南曲[鲍老催];主角杨贵妃唱北曲[水仙子],配角唐明皇唱南曲[双声子],最后杨、李二人对唱[煞尾]
(四)时剧
昆曲除了南曲和北曲还有部分时剧。时剧形成的年代较晚,它的唱词和曲调相对更通俗一些,观众最熟悉的要属《思凡》这一出,它和《夜奔》一样都是独角戏,载歌载舞,俗称一场干,很要演员功力。因此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一说。《思凡》中最后一支曲子是[风吹荷叶煞],它是急曲流水板4分之1的节奏,这支曲子就是脍炙人口的京剧曲牌[夜深沉]的原素材,唱词中有夜深沉、独自卧、起来时、独自坐、有谁人孤凄似我,这几句就是京胡曲牌[夜深沉]开始几句的原型,其名称[夜深沉]三字也是来自[风吹荷叶煞]夜深沉这句唱词。昆曲和京剧中还常上演一些吹腔戏。如《奇双会》、《武松打店》、《蜈蚣岭》、《古城会》等。这些戏本不属于昆曲,因为它们的唱词和曲调都是上下句,又有过门,这些都与昆曲格律相去甚远,但由于用曲笛伴奏,因此也常在京昆舞台上演出。
三、昆曲腔格和高低
依字行腔是中国戏曲唱腔的最大特征之一,昆曲除了以前所讲罕腔豁腔外,还有很多细节的润腔方式,如带腔撮腔垫腔迭腔二年级口算题“揉腔擞腔顿挫腔橄榄腔等等,初学者多会感到昆曲难学难唱。的确,昆曲声腔复杂、文学性强,难以掌握,这是业内外人士的共识。原因很多。首先,昆曲没有过门;第二、昆曲的曲词非常典雅,有的甚至达到艰深晦涩的地步,因此对学习者和演员的古典文学基础要求也很高;第三、很多昆曲的曲牌音域很宽,曲牌达到了两个八度,甚至更宽 。如《长生殿·弹词》老生李龟年所唱[货郎儿二转],其音域是由C调的低音1到高音2,两个八度零一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