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及教师范文
2020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题 (70分)
有人说,没有事实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今年的春考作文题仍延续一贯的思辨的路子,总共给出两个概念:“事实”和“看法”,然后交叉组合,构成两个判断:“空洞”和“无力”。
  但细想想,倒很有趣,因为它们可以顺着来:没有事实的看法当然是空洞的。如果“有人”高谈阔论,结果却不仅是“闭门造车”,而且“出门”还不能“合辙”,完全没有“事实”作为支撑,那可不是“空洞”的?
  同样,“事实”放在那里,却没有概括提升形成“看法”,“无力”也是必然的。张炎论词说:“吴梦
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吴文英那些漂亮词语在未构建(形成“看法”)之时,不妨看作是“无力”的“事实”,所以张炎才说它“不成片段”,而一旦构建(形成“看法”)了,就变成“炫人眼目”的“七宝楼台”了。所以,“看法”要以“事实”为基础,才不至“空洞”;“事实”要有“看法”来提升,才不至“无力”。
  不过,如果有学生愿意反向思考,试着驳难这位“有人“,似乎也能成立。
  比如,柏拉图的“洞穴之喻”,恐怕就没有什么“事实”,但它却是了不起的“看法”。
  反过来也一样,“事实”放在那里,本身就足以形成“看法”,所谓“铁证如山”是也。在法院判决之前,也即“看法”形成之前,所有的“事实”都在,应该都是有力而非“无力”的。
  如果有学生敢于这样质疑,即便辩驳得不一定很完善——比如可以说,柏拉图的“洞穴之喻”是以生活真相为“事实”的,“事实”不一定是具体的“事”——那也是很好的。写作的目的,不是为思辨而思辨,而是为提升思维品质而做的努力。
家长、老师和学生可能会说:这样写,能得到好分数吗?在这一点上,考生们大可对上海的命题和阅卷老师有充分信心,相信只要你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相信一定可以得到应得的
分数。
事实与逻辑
教师下水范文
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诚然,看法要以事实作依据,不然,那看法经不起事实的考验,当然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呢,那事实或许不等于真实,甚至是虚假的事实,当然是无力的。
然而,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一条:逻辑。
我们通常说“事实胜于雄辩”,然而一千个事实都无法取代逻辑雄辩的力量。比如我们通常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总是从历史和现实中寻出一个例子,即事实来证明,问题是你在寻例子的时候是经过过滤的,有利于自己的,拿过来;不利于自己的,过滤掉。例子本身就是带有倾向性的。我们通常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你在天底下寻一千只黑乌鸦,但就是有一只白乌鸦,不入你的法眼,于是将一千只黑乌鸦来证明你“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看法,唯一可以否定这一看法的白乌鸦被你排除在外,你能说你的看法不空洞吗?有人或许说看法是对某
一事实的看法,恰恰那看法是见仁见智的,再拿一个经过你主观过滤过的事实来证明,这确乎有点掩耳盗铃了。所以,要靠逻辑,逻辑具有不可辩驳的思辨力量,不符合逻辑的看法,哪怕你巧舌如簧,也是一攻就破。
事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变得扑朔迷离。在现代互联网时代,事实更是被弄得面目全非。作为公民,我们有了解事实真相的权利,但真相往往躲在真相背后,变得十分羞涩。而我们的普罗大众,往往不假思索地传播和转发。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凡事都得需要研究。”问题是我们研究吗?我们有自己的看法吗?我们经过大脑思考过吗?我们的思考是自己的吗?我们是狂欢中的一员,还是清醒的思想者?思想者往往是孤独者漫步,在举世狂欢的时代,你是愿意娱乐至死还是孤独至死?因此,面对事实,我们要独立思考,那事实才不会躲向幕后,而大大方方走到前台来。
事实还是要靠逻辑的,事实本身有自己的发展逻辑,面对事实我们形成看法,要独立判断那是不是符合逻辑的事实。如果只有看法,但不是符合逻辑的事实,仍是无力的。
因此,事实固然重要,没有逻辑的看法依然是空洞的;看法固然重要,但不合逻辑的事实依然是无力的。
网友辣评

    “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这句话好奇葩,令人费解。其实,看法是个人带有主观的对于事实的感受,并不存在“没有事实的看法”;而事实真相却是最有说服力的,即使“没有看法的事实”也是有力的。上海2020春季高考作文题无聊透顶,考生不妨谈谈如何区别事实与看法。有价值的看法是建立在以事实真相为依据的严格的逻辑推理上的。
    《逻辑与知识》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世界包括事实,而事实是不论我们对之持有什么样的看法而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的东西;而且还有信念,信念指涉事实,通过对事实的指涉,信念不是真就是假。上海高考作文”在生活中,区分事实和观点非常重要。
    事实是指事情的真实情况,即客观事实。看法是指对客观事物所抱的见解、观点。事实和看法的定义简洁准确,可现实中非常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区别。它们的依附对象不同。真理独立存在,并不依附于任何人或任何集体,任何观点。而每个人对同一事实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正是因为如此,事实往往被各种各样的看法包裹在其中,让人无法看清事实。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看法,这并没有错。但看法有高低上下之分,如果不顾事实坚守自己的看法就不对了。你对世界的解释或理解都是基于自己对事实的看法。
虽然真实的事实或许我们永远无法触及,但如果你对事实的看清更全面,你就可以收获更多行动方案。假设你比同事对事实有深入的了解,你比周围人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那么你就能从同样的事实里获取更多的信息,这样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多解决方案。
    我们总是区分不清事实与看法之间的差别,脑子里总把两者当一回事来对待。由此,毫无价值的看法被我们当做事实不加怀疑地接受,与他人展开激烈地争论来捍卫自己所谓的“事实”。其实,那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己之见,甚至是偏见而不自知。
    什么是事实?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同不同意。而看法是你个人带有主观的对于事实的感受。你可能受不了臭豆腐的味道,你不喜欢吃,但这不能掩盖臭豆腐是驰名中外的美味小吃。
    “事实”就像1+1=2那样,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不需证明。事实的描述一般使用名词或者是动词+名词。“看法”却是常常带有形容词的,就像我认为你是个好人,也许通过我摆事实,讲道理,雄辩地论证你当下是个好人,但有一天我变坏了呢?你变坏了呢?所以“你是个好人”只是一个看法,但未必是事实。你怎样才能把“看法”证明成“事实”呢?有困难呀!
    面对事实,我们会选择“相信”;面对看法,我们却要理性应对,不能随便相信,迎合看法。但面对你已选择的宗教信仰,你要坚定不移的相信,尽管相信的过程中仍然需要理性。没错,宗教神的存在,你不能证明,但其阐述的道理却在几千年以来及很多人身上得到见证。
    相信的是眼前的事实;信仰的是未来的必然,是敬畏,是盼望,是永恒。正面阐述有利于有效沟通。为避免世俗间不必要的争吵,建议大家“私下场合谈看法,公开场合谈事实”,江湖中需要歌功颂德及拍马屁的除外。
    你的看法多出自于个人的喜好。你喜欢某个明星,是他的铁粉。你容不得别人对你的偶像有半点的批评与侮辱,当别人真的指出了你偶像的不足之处,你没必要因为自己的偏好极力掩盖。萝卜青菜各有所好, 你不能因为自己的偏好,就要求别人也像你一样做出和你一样的反应。
    你的看法多源于自己的经验。即使是普遍的真理你也有可能不会认同,在你看来还有比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可靠的吗?经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在你身上得出的经验未必能在其他人身上适用。你因为自己遇到渣男遭遇不幸的感情生活,所以你就得出天下都是负心男的结论,是不是太主观了?你因为自己第一次买就中奖了,你会不会觉得是自己运气好呢?
还是的中奖概率很高呀!
    基于自己的偏好、经验、偏见的看法小心对待,千万不要把这些看法当成事实。那样只会让你看不清事实的真相,被别人蒙骗而不知。
    有价值的看法是建立在严格的逻辑推理上的。伽利略通过自己的观察、推演提出了“日心说”理论,但在当时社会被“地心说”笼罩下没有人相信他。大家都认为伽利略是疯子,他的一己之见充满了荒谬。但这并不影响在以后的时间里“日心说”理论的价值与意义,也不影响伽利略个人为自然科学做出的巨大成就。
    因果逻辑是逻辑链中重要的一环。佛家的因果论早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可如果没有正确的逻辑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原因和结果本来没有关系,但因为错误归因被当成了必然。
    由原因推出结果时可以不妨问自己四个问题:原因A是否是导致B的结果?A是否是唯一的结果?是否还有其他的结果?A是否是众多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
按照这样思考之后会让你大大降低得出不正确的结论的概率。比如,你有一个创新的想法,为此激动不已想赶紧创业,因为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任何把你的想法付诸实施的行动。
    可事实的真相也有可能是:你的想法早已被人们想到了,人家已经在做了只是你没有发现
罢了!别人做了只是后来失败了,所以当然你看不到任何蛛丝马迹。如果你不顾忌这些可能性的存在而冒冒失失地创业只会降低了成功的概率。
    我们时常为了证明自己的就是对的,把自己的看法当成是事实;也时常为了证明别人的是错的,把别人说出的事实当成是看法。